國導札記
關於上課內容。
有點無趣,有點--制式。
之一
大陸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正著手豐富自身的內涵。而要如何使「外人」驚艷於他們質量兼具的文化特色,我想「國學」是一個賣點。中國大陸沿岸經濟的帶動並不只有物質上的需求,更要注重文化、精神方面。若一個社會沒有經過文化的薰陶,那麼可能會使人興起「膚淺」的念頭。
光鮮亮麗的外貌底下可不能裝著貧窮的文化陶冶,沒有氣質內涵,與他人共事我想也是十分困難的吧。
經歷過文革的中國大陸,文化資產都被限制住了,長久下來已成為一個死氣沉沉的「死文化」,只能在共產體制與馬克思的意識型態下成長,不能說沒有結果,而是無法產生一種「新的思想」。在此種意識型態下的思想值得我們參考,可是並非全然如此,我們必須學習批評、進一步與之對話,做雙向溝通,才有可能如老師說的:「為經典提出現代、新的解釋。」融合經典與當代思潮,文化才能進步。
求進步同時,必須反思自身文化的優缺點,我們可以自身文化為驕傲、可以愛自己的文化,但絕不能自大,若一自大自傲起來,就什麼缺點、需要改進的地方都看不到了,又何來「進步」之說?
之二
「學問的樂趣是突破困境後而產生的,光有興趣其實學習多有侷限。」
我不禁一笑。想起高中三年數學課我是怎麼渡過的,從充滿希望到失望到絕望,這過程很心酸。解過不少題目,突破困境很快樂我也體會過,但結果總不盡人意……什麼是結果?結果不就是白色考卷上的紅色分數?慘兮悲兮,何來快樂之言?數學小老師用藍筆登記不及格的分數,而紅色則相反(有時乾脆全都用紅筆登記罷)。這樣,多多少少也給我一些安慰了吧,我跟數學無緣,早看清了。
至於中文呢?
母親曾問過我,是因為有興趣才去讀中文,還是因為成績出來一向都很不錯,才去唸的?(當然,她一直很支持我做自己想做的事)記得當時我是說,因為有興趣才選擇它。
我也不是沒有懷疑過這種熱情能持續多久。萬一哪天熱情變無情,我抱著一堆書站在路旁,忽然意識到這些年來所做的都失去目的,這種無地自容的羞愧感,該如何是好?看著別人事業有成,而我可能卻還在文字獄裡打轉,我抱著我殘破不全的夢想,問著自己還應不應該繼續……思及此,一陣惡寒。
還是往自己喜歡的道路走去吧,我想。就算是社會上的一顆小螺絲釘,也要做一個快樂的、不生鏽的小螺絲釘。既然都付出了心血,沒有理由放棄。
之三
「四部的分類好還是七略的分類好?」
分類就像一棵大樹,粗幹細枝。
從大類分成小細部,最能讓人清楚了解目的物被放在哪裡,只要定義清楚的話,就沒什麼好擔心的。而四部的分類最能符合這點,但也不是說七略的分類不好,而是每一類的書目不平均,多的分類不好找到目的物;少的分類顯得勢單力薄,總讓人覺得有多餘之感。
所以,關於另一個問題:「清末三分法與四部的分類法哪一個比較好?」在我而言是定義的問題。「定義」清楚、容易讓人了解,就是好的定義。清末的三分法:「義理、考據、辭章」(後來還有經世之學),內容包含太多,不如四部分類來得嚴謹、明白。而「經史子集」早已存於讀書人的口訣之中,我想這也是四部占優勢的部分吧!
同學們說的都沒錯,畢竟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正如一篇文章的解讀有很多種說法,這又落入了詮釋學的迷思之中。所以,我覺得同學之間的討論是必要的、也是有趣的。
我雖有些想法,但不敢像學姊那樣勇敢的發言……總而言之,聽同學說出想法對我來說十分新穎,接受不同的思考方式是種刺激,若想求進步的話,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方法,當然我也會學著表達自己意見,學習做個獨立思考的人。
下一篇:小說面面觀之心靈飛翔
給fish
好問題。
謝謝妳的鼓勵(抱)
單討論功能性而言。
七略的分類嗎?
我把流變寫出來好了。
一、司馬談的《論六家要旨》
二、西漢劉歆的《七略》--輯略、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略、方技略。
三、東漢班固根據劉歆的《七略》,只取其六,不取「輯略」。
四、西晋荀勖《中經新簿》(簡稱《新簿》)--分甲、乙、丙、丁四部。
五、南朝王儉《七志》--經典志、諸子志、文翰志、軍書志、陰陽志、術藝志、圖譜志。
六、《隋書經籍志》(簡稱《隋志》)--採經史子集之分類法。
七、《四庫全書》--經史子集。
的確,如妳所說。
四部的分類法比較晚出來。
但在西晋時的分類法,在我看來已經屬經史子集的原形了,只是它不叫經史子集而已。這種分類法一定有其好處,只是叫甲乙丙丁感覺好隨便(我猜),所以才變為經史子集的。
我雖然是大學生,但脫離高中生也沒多久啊。
不過有問題仍然可以寫在這裡,我熱烈歡迎妳XD
我是壞小孩^_^你知道的!
所以,就問問題囉!
關於「學問的樂趣是突破困境後而產生的,光有興趣其實學習多有侷限。」我覺得是個人體會所謂讀書樂的問題吧!因為我們現在所接觸的學習這件事太過狹隘,所以才會覺得自己好像在每個領域都無法自豪。所以,既然你是因為興趣所讀,那麼就盡力去發現讀書樂吧!成績帶來的成就感固然是讀書樂之一,但要是去掉了追求夢想和知識的過程,這實在是令人害怕的事啊?因為我們活著,也不是想追求長生不老,而是即使辛苦也想讓生命開出燦爛的花火,那麼,追求知識也就這麼想吧!︿_︿
關於「四部的分類好還是七略的分類好?」這句話,哪個好是指對後來文學分類上的影響?還是你們單單討論功能性?另外,可以說一下七略的分類嗎?= =不太了,我是高中生ㄝ。
而「經史子集」早已存於讀書人的口訣之中,這句我就有點問題了?你確定四部出來以前就用經史子集分類了嗎?還有,四部和七略的時代性和所收的書不一樣吧?四部所收書的以正統為主,因此書目原本就比較純粹,定義上當然感覺比較清楚啊!關於七略我不清楚,等你解惑囉!
說甲乙丙丁隨便真是太對不起了!他可是和經史子集並列的分類法呀!西漢嗎?那時經的定義其實當時挺受懷疑的吧!依史記來看,西漢仍然是百家思想猶存啊?
如果說那時是經史子集分類,那麼,說是經史子集分類具時代的承襲,不是邏輯比較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