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29 12:00:00執行長

探索『瑠公圳』流域

有了『瑠公圳』古圖後,可以讓我們更加清楚的了解,『瑠公圳』的灌溉區域是有多麼的廣泛,也可直接證明當年的台北盆地,的確是一個大穀倉。

下面這張圖是瑠公圳套用在現今的街道地圖。

一般來說,瑠公圳粗有規模為郭錫瑠所建構。郭錫瑠(1705年-1765年),又名錫流,天賜。本籍中國福建漳州,幼年隨父親移民至台灣,居彰化。1736年(清朝乾隆元年)連同漳州族人從彰化北上台北開墾,定居於台北中崙庄。因開墾中崙一帶土地,獲得了興建灌溉溝渠經驗。

當時的拳山(今文山公館往景美左側的山)仍然是一片荒地,瑠公計畫引新店溪的水源,增加此地的開發利用,於是他變賣家產,於1740年(乾隆5年),創「金順興」並集眾在新店溪開鑿水圳,從事更大規模的水源水道建設。他打算從遠自十數公里的新店溪青潭源頭,引水至中崙附近的錫口(今松山)興雅庄(今松山區的台鐵臺北機廠、松山菸廠及信義區一帶)。而此計畫,並在數年後獲得初步的成功。青潭的主要住民是平埔族秀朗社原住民,鄰近有泰雅族,在開發水圳過程中,常遭到原住民攻擊,瑠公在地勢較高處建了一座「鼓亭」,派人看守,若發現有原住民出動,就擊鼓警示,這也是古亭地名的由來。為了減少兩方的衝突,瑠公娶原住民公主潘氏為妻,僱用原住民進行開鑿水圳的工作。

1753年他再與大坪林五莊墾首蕭妙興交換水源,由大坪林大潭進行引水工程,合開隧道和渠道。1762年(乾隆27年),鑿通石腔圳路,共歷時22年完工,這段經過今新店,景美,公館,松山等地的水道統稱「青潭大圳」或「金合川圳」。不過最常說法為「瑠公圳」,而瑠公是對他的尊稱。

1765年8月,台北受到颱風侵襲,大雨造成山洪暴發,用木頭構造的瑠公圳明渠毀於一旦,郭錫瑠因此抑鬱身亡,享壽61歲。後,郭錫瑠子郭元芬繼承父志,將該渠重建整修完成。

整修過後的瑠公圳,引水明渠改為多處暗溝,並本大部分木模興建的溝渠兩側,改為土石所製。後經該地農民的水利擴建,成為灌溉大台北地方,支線綿密的重要水源處所。

瑠公圳路線

該圳主要路線約為從新店大坪林鑿穿拳山,後經景美地區後於公館處分成東西兩條。東邊於一條再分為兩條,一條入六張犁,另一條入興雅庄,另一支流則經今新生南路及新生北路後入劍潭。

第一幹線

自公館開始沿著蟾蜍山西側、信安街、延吉街向東北行,沿線經過頂內埔、下內埔、六張犁、興雅庄,到達錫口、上下塔悠庄。目前此段圳道多遭填平,瑠公國中即建於為原圳道填平後位置,僅中強公園內還保留一段五分埔支線之圳道。

進入國立台灣大學校園的圳道為第一幹線之大安支線,流經台大校園內的農場、生態池、舟山路、小椰林道及醉月湖。

第二幹線

位於目前新生南路下方,北行直到九汴頭(今日溫州街與新生南路間)。第二幹線包括9條分渠,於九汴頭分出,其中含3條主支線,分別為第一、第二及第三霧里薜圳支線。

1933年日人興建「特一號排水溝」(今新生南北路),也稱為「堀川」,1972年改為水泥箱涵,並加蓋埋在地下。很多人將「特一號排水溝」也稱為瑠公圳,係因台灣大學西側的路段為整治第二幹線而來。

霧里薜圳

霧里薜圳是台北盆地內最早有興建紀錄的水圳,建於清雍正年間,乾隆年間周永清籌措資金重修,因當時水源來自霧里薜溪(今景美溪),於是稱為霧里薜圳。

第一霧里薜圳支線

第一霧里薜圳支線向東穿越國立台灣大學及辛亥路後,沿今復興南北路北行直到榮星花園,原圳道為今日之安東街,現皆已地下化,SOGO百貨後方之公園即為圳道的一部份。

第二霧里薜圳支線

第二霧里薜圳支線穿越溫州街,經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板橋(今林森北路九條通),北行至牛埔分出西新庄子支線和牛埔支線。第二霧里薜圳支線和西新庄子支線之圳道大致與新生北路平行。

第三霧里薜圳支線

第三霧里薜圳支線經古亭至和平西路、南昌街口,目前已填平。

崑溪 2012-10-22 14:59:36

在我還常走過士林吊橋到士林夜市的年代
(現在年輕人可能難以想像士林曾有吊橋
不是碧潭的木橋而是大型柏油吊橋
但僅容行人及機車通過
行人走兩側木鋪人行道
靜止不動時真能感覺吊橋輕微搖晃)
當年的地圖稱呼橋下滿滿布袋蓮(當年河道特產,劍潭小河亦滿載)的大溝為"基隆河廢河道"
直至今日版主指點才知為舊河道

即今日士林基河路承德路及中間狹長地帶
從夜市頭百齡高中,海洋館,國民住宅,士林運動中心,特力屋,士林區公所..直達新光醫院後方天文台附近流入基隆河主幹
吊橋即是運動中心及國宅間的大南路

其實台北有個八九不離十的半鐵則
大凡"條狀公園"及"彎斜巷弄"幾乎均為河流遺跡
版主提到的SOGO後方公園即命名為瑠公公園
向西北貫穿復興北(當年有頂好戲院,現為三四味屋)斜向再貫穿建國北
一直蜿蜒到北科大(偶爾習慣仍稱工專)校舍後方
甚至市民渭水路口間仍有一段相連空地
應該就此流入原光華橋頭主渠

向東南則斜切頂好市場貫忠孝東
經一品大廈,SOGO敦南館穿越敦化南成為安和路(又是典型斜路)
應該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
而且,好貴的路徑啊

崑溪 2012-10-18 17:00:04

有幸看到版主執行長如此有心佳文
及司佳前輩的寶貴回憶分享

我也是老台北
但童年地盤在北區士林
無從親臨市區瑠公圳勝景
但說起士林夜市"基河路"原本即是河道
劍潭通河街底及陽明戲院側邊超熱鬧斜巷
以往俱是水渠情景
我可是如數家珍

剛被拆除之士林臨時夜市舊址
劍潭捷運站對面
我童年時是一大片養鴨池
(和牛比,一大群鴨也很酷吧)
捷運下方條狀公園
昔年亦有一條小河
我還清楚記得在淺河石塊間跨越
才能到中山北路等公車的景象

版主回應
在50年代之前, 基隆河尚未改道之前,
現今的基河路即為當時的基隆河舊河道,
比照當年的水渠情景對照今天的夜市風景,
又是一位真正了解水紋地紋的老台北出現了.
2012-10-18 17:36:54
司佳 2012-08-31 18:09:59

原來是這樣喔
正想説我現在才學到這一點牛的知識
突然想到[牛郎]的現代名詞解釋
哈哈大笑起來

版主回應
"牛郎織女"才是另外一個有趣的推理故事. 2012-08-31 20: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