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31 19:27:44和平是最偉大的戰略!

﹝轉貼﹞德國《明鏡》週刊:解剖殺人魔頭毛澤東

明鏡周刊封面 凶殘毛澤東 顛覆歐美人印象


張筱云/慕尼黑報導

鞭撻毛澤東對台灣或中國人而言不稀奇,但在歐美若干人心目中他卻是拯救窮人的革命英雄、手腕高明的政治家、睿智的哲學家,甚至有不少「毛迷」,若干歐洲年輕人把印有毛澤東圖像的服裝穿在身上,沾沾自喜引以為時髦。一時之間毛的形象完全被顛覆,因此最新一期的明鏡周刊(見圖)以毛為封面,標題為「解剖殺人魔頭」,大篇幅專題報導他的罪行。

半個多世紀以來,或許受「成者為王,敗者為寇」觀念影響,再加上共產黨宣傳得法,歐美人士對蔣介石評價一向不高,他所領導的國民黨及政府被貼上腐敗、貪污、無能、專門抱美國大腿的標簽,相反地,毛澤東卻充滿神話色彩,具有崇高地位。這種情況一直到近几十年來,傷痕文學或文革時期為背景的作品大量翻譯成外文之後,才漸漸有所動搖。

英國華裔作家張戎和她的丈夫、歷史學家哈利迪合作的新書《毛澤東─不為人知的故事》發表後,引發明鏡周刊編輯部興趣與動機,逐步挖掘毛澤東真相,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入查證,將整個中國的歷史悲劇制作成專題。

報導中首段標題便把毛澤東定義成比希特勒、斯大林還凶殘的殺人魔頭,這對德語系國家人士造成不小的震撼沖擊,許多德國讀者似乎仍無法接受這個事實,畢竟半個多世紀以來根深柢固的印象,很難一夜之間一百八十度轉變過來。

令明鏡周刊不解的是,即使許多中國人了解毛澤東罪行,卻仍然不敢對他進行鞭尸,繼續景仰這個殺人無數的劊子手。明鏡的結論是:毛澤東是共產黨的根源、「精神鴉片」及合法性依據,衹要共產黨存在一天,就必須誓死繼續保護這株重要根苗不受破壞。




德國《明鏡》:解剖殺人魔頭毛澤東

圖:最新一期的《明鏡》週刊以毛為封面,標題為「解剖殺人魔頭」。


最新一期的德國著名周刊《明鏡》,用毛澤東為封面,以「解剖殺人魔頭」為標題,大幅報導了毛的罪行,令不少歐美人士震驚,讓人們認清了其在所謂「拯救窮人的革命英雄、手腕高明的政治家、睿智的哲學家」虛假外表後面的魔鬼本像。

半個多世紀以來,或許受「成者為王,敗者為寇」觀念影響,再加上中共在海外的大肆宣傳,許多歐美人士對蔣介石評價不高,對毛澤東卻充滿神話色彩,把他捧為英雄,政治家和哲學家,使其享有崇高地位。不少歐洲年輕人把印有毛澤東圖像的服裝穿在身上, 沾沾自喜引以為時髦,甚至還有不少「毛迷」。這種情況直到最近幾十年來才有所動搖。

前不久英國華裔作家張戎和她的丈夫、歷史學家哈利迪合作的新書《毛澤東──不為人知的故事》發表後,引發《明鏡》周刊編輯部的極大興趣,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入查證,逐步挖掘毛澤東真相,終於製作出這個反應中國歷史悲劇的專題報導。

報導中首段標題便把毛澤東定義成比希特勒、史達林還凶殘的殺人魔頭,這對德語系國家人士造成不小的震撼衝擊,但在事實面前,人們又不得不反省自己當初的認識。

在德國種類繁多的報刊雜誌中,《明鏡》周刊是最奪目的風景,德國廣大民眾尤其是上層官員和知識分子,對這份周刊情有獨鍾,他們甚至將每周星期一《明鏡》周刊的發行日,叫做「明鏡之日」。

德國外交部長菲舍爾是這樣評價《明鏡》周刊的:「自從在村裡的剃頭鋪排隊的時候第一次讀到《明鏡》周刊,就一直被其大膽和無所顧忌的風格所深深吸引」,而後成為其忠實讀者。《明鏡》周刊以其直言不諱的筆鋒,道出民眾疾苦,直指政治家的要害,這種風格體現了德國新聞自由,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了全球讀者的認同。

令《明鏡》周刊不解的是,即使許多中國人瞭解毛澤東罪行,卻仍然不敢對他進行鞭屍,繼續景仰這個殺人無數的劊子手。

《明鏡》周刊的結論是:毛澤東是共產黨的根源、「精神鴉片」及合法性依據,只要共產黨存在一天,就必須誓死繼續保護這株重要根苗不受破壞。反過來說,今天毛的惡魔本質被揭示出來了,這表明中共被挖根解體的日子也快到了。◇



德國之聲報道/

對于任何人來說﹐研究中國20世紀的歷史都無法回避毛澤東這個名字。對于他的評價始終存在爭議﹐張戎在她最近出版的毛澤東傳記中將這位共和國締造者描述成冷血的獨裁者﹐而與此同時﹐在中國國內有不少人依然將毛視為聖人﹐頂禮膜拜。12月27日﹐中國新華社宣布﹐中國將修建一所毛澤東紀念館﹐以紀念他為新中國做出的貢獻。

按照計劃﹐紀念館將在毛澤東114歲冥誕﹐也就是2007年12月26日最終落成。而在中國宣布建設這座紀念館之前﹐一本名為“毛﹕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的毛澤東傳記給世界帶來了極大的震動。這本書的作者是旅居英國的中國作家張戎﹐以及她的丈夫﹐歷史學家哈裡代。盡管這本書的德語譯本厚達900頁﹐但依然很快登上了暢銷書排行榜。

這本傳記讀起來就象是一份控訴書﹐作者在書中表示﹐在毛澤東的統治下﹐超過7000萬中國人非自然死亡。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張戎對毛澤東其人做出了這樣的描述﹕“他是一個極度自私和隨心所欲的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自己﹐而沒有想到中國人民。他又是一個極度鐵石心腸的人﹐毛澤東在道德上是一無可取的。當然他又是一個腦子非常非常精明的﹐眼光非常長遠的﹐考慮事情非常周到的一個謀略家。”

中國官方對毛澤東的評價是三七開﹐三分過﹐七分功。而他最大的錯誤之一就是在1966年親自發動了持續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甚至中國政府也承認﹐這對于國家來說﹐是一場巨大的災難。但是中國人似乎正在逐漸淡忘昨日的傷痛。

現在﹐毛澤東這個農民的兒子又成為了人們神化的對象。每年都有上百萬人到韶山毛澤東故居參觀﹐而這裡也是計劃中的紀念館所在地。

對于這一現象﹐中國社會學家周鴻陵做出了如下解讀﹕“從78年到90年代中後期﹐中國社會改革的重點是松綁﹐使社會有更多的自由和更高的效率。90年代後期﹐隨著社會的多元化和貧富分化﹐人們對公正的呼吁和需求在增加﹐包括社會底層的人﹐工人﹐農民﹐他們的某些權益沒有得到保護。毛澤東在人們的印象中則是平均﹐公平的象征。在這樣一個需要公平的年代﹐人們便對毛澤東產生了一種幻想和渴望。”

中國政府利用了人們對于“偉大領袖”的思念﹐再次制造愛國主義的氛圍。在共產主義信仰逐漸消失的時候﹐政府希望通過愛國主義將中國人凝聚在一起。因此計劃中耗資近3億人民幣的毛澤東紀念館也將成為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而中央政府的這一決定也使得人們對于中國在不遠的將來對毛澤東進行重新評價的希望落空了。

在毛澤東傳記作者張戎看來﹐重新評價毛澤東對于中國來說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我只有希望他們能夠重新評價毛澤東﹐希望他們能夠跟毛澤東劃清界限﹐能摒棄毛和毛的一切遺產。中國現在經濟發展很快﹐世界人民不會對中國放心﹐如果中國不堅決和毛澤東劃清界限的話。因為從我們的書裡可以看出﹐毛澤東為了他的項目上馬﹐不惜犧牲中國的一半人口。而且毛澤東一心要稱霸世界。如果中國領導人還繼續說他們是毛澤東的接班人。你說全世界人民能放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