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30 03:56:25和平是最偉大的戰略!

﹝轉貼﹞中国大陆经济真相分析(四)

六,房地产

房地产正在重复股市的错误

从表面看,中国房地产市场与股市毫不相干。但如果从本质上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就能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两个共同点:一是在中国改革进程中,它们都是改革相对滞后的领域;二是在市场经济和非公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大背景下,这两个领域依然是“政府为主导,政策定行情”。

本源上的一致性使得这两个领域出现的问题也有惊人的相似,而且由于股市发展比房地产市场先行一步,这种相似性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后者对前者问题的复制。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点:

● 在没有规范的情况下片面地追求发展。
● 市场定位不合理,隐患巨大。
● 房地产市场和股市的市场操作手法颇为类似。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股市至今还处于痛苦的规范转型之中,房地产市场就“迫不及待”地走上同一条老路!中国股市畸形发展了10年之后才进入“规范补课”阶段,而从目前趋势看,房地产市场进入“规范补课”阶段的时间应该会大大提前。原因是从可比的人口密度和房价与家庭收入之比两项指标看,中国的住房价格实在是太高了。 (注24)

狂炒房地产带来的结果:
● 地方政府无疑是头号受益者。2001年到2003年间,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为9,100亿元。而在1998年,这个数据不过区区67亿。

● 在中国,房地产被公认为是造就富人最多的暴利行业,也是引发民众上访最多、损害国家利益最多的行业。

● 一位在2002年急匆匆地摇身变为房地产商的前包工头,这样解释了他的职业转换:“建筑的利润在15%左右,房地产对于我来说,利润在100-200%。”

● 在房价高涨的大背景下,通过房地产获利过百亿的地产巨头在北京、上海绝不少于百人。然而令人困惑的是,这一暴利行业存在着普遍的偷税漏税行为。

● 每个城市在把房产价格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时,无疑是在加快其挖掘坟墓的步伐,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时,所有的资本都会争先恐后地出逃,对当地经济的打击,用十年衰败来形容都不为过,看看现在的北海、海口以及日本、香港,就明白什么叫元气大伤!。(注25)

如果房地产崩溃,中国银行系统将背债,将把银行拖垮。


七,能源紧缺

● 中国脆弱的石油神经
资料显示,2004年1月~9月,中国进口石油近9,000万吨,同比增长40%,预计2004年全年,中国进口石油数量将达1.2亿~1.4亿吨,较去年净增3,000万~5,000万吨,几乎相当于大庆油田减产前的平均年产量。

国际油价一直高位运行,已连续数月在每桶45~50美元间徘徊,现己突破60美元一桶,中国为此付出沉重代价。目前,中国每天平均进口石油300万桶,年平均进口石油用汇达350亿美元。因此,国际油价的每一次上涨,都对中国形成了巨大的生产成本压力。(注26)

外向型经济,当世界加工厂的另一个恶果,就是高能耗,高消耗,严重依赖国外能源和原材料进口。据中国公布的数据,2003年中国石油已40%依赖进口,到2008年,这个数字将达到55% ----这个数字意味着能源的严重依赖性:一旦台海战争爆发,国际石油供应将中断,中国工厂将停工。国际石油供应和运输线,大都掌握在美国手里,美国会容许一桶石油运进中国吗?中共决策者们一定会明白没有石油进口的后果。

中海油拟购优纳科(Unocal Corp.)是试图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一赏试。

八,通货膨胀-----危机正在悄悄地来临
危机到来了,如何才能避免?如果危机可以那么容易就避免,那么危机也就不再是危机了。面对真正的危机是无处可逃。

2004年GDP增加了9%,房子依然在疯涨,工业产值增加了30%,看似没有什么特别的危机。

但是透过数字却看到了一些危机的成分。在国内,汽车行业被突然狙击了,没有人能够确切地说出为什么会这么突然,汽车也从高速增长变成了困难重重,所有的车型都在狂跌,各地的市场都进入冰封。家电行业也一样,长虹碰到了巨额的亏损,各大家电公司也都不怎么景气。就像所有的偶然中包含着必然一样,这些突然发生的现象,其实一直在持续地说明一件事情,中国的经济的增长仍然是投资扩张,投资的效益仍然在不断下降。

从2004年10月份的统计可以看出,所有的食品,原材料,黄金,燃料的价格都在上涨,而同期所有的通讯,交通,信息,家电,汽车,运输的价格都在下跌。原材料的价格不断上涨,而工业制成品,高端产品的价格不断下跌,都说明了一件事情,工厂的日子不好过。除了不断扩张,工业方面拿不出提高利润率的有效办法。而尤为雪上加霜的是,尽管 GDP增长了9%,税收却同时增加了24%。大量的金钱被持续地从消费品领域抽空,速度越来越快。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物价在涨,通货膨胀明显了。为了躲避货币贬值,人们开始被迫投资。然而可笑的是,本应该作为公众投资最佳场所的股市,却连续下跌,6月1日却创下了上海指证1,008点的最低点。今天的游资真是无路可逃,房产的上涨早已不是新闻;艺术品最近几个月内上涨了一倍;黄金也在疯狂上涨;温州人在收购煤矿;农村土地价格上涨了24%,一切只要是可能保值的地方,都塞满了游资,而经济结构,却仍然失调。

可怜的不光是小老百姓,中央大企业也无处可逃。2006年外资就要开放了,今年几大银行,各大保险公司,大型企业都需要资金,补漏洞,补亏空。上市,成为每一个大企业共同的口号。然而,能够上市的A股早已经成为股市的笑话,任何一个全流通的消息,任何一个新股上市的消息都能引起一轮疯狂的抛售。新低,又是新低。中国股民如同惧怕瘟神一样惧怕新股。想在A股圈钱,怕是没门。于是巨头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去美国上市,去骗洋人的钱。

房地产现在是“高处不胜寒”。尽管各种千奇百怪的利好还在不断吹出,但是对于大部分的普通的老百姓来讲,游戏已经结束。100万的房价,不管它将来是涨到200 万也好还是300万也好,对于月工资3,000块左右的大部分人来讲,结果都是同样的三个字:“买不起”。所以大可以不必再担心,只需要心平气和地看看那些人还在台上唱戏。高房价下,能买得起的人是越来越少,尽管房价不能跌,房价跌了会乱的呼声很高,可是资金呢?房子从50万变成100万,可以得利100%,从150万变成200万,只能得利33%,而后者需要的资金量却大得多。

2004年,大学生的就业率为73%,相对于2003年83%左右的就业率降低了不少,毕业生的工资,打开GOOGLE搜索的第一个标题就是重庆大学生起薪比2003年降低25-30%,而上海2004年本科生首月平均工资1,680元,比起上海市各类毕业生2003年度年工资收入平均达到35,072元来,显然也很不乐观。鉴于中国统计数据的稀少,没有得到更加精确的数据,但是,很显然的是,所有的事情都符合预期,新毕业的本科生越来越多,而工作机会越来越少,工资越来越低。2004年的大学毕业生还要增加20%,Oh, my god! 2005年,大学生们要遭遇什么?

原材料涨价,产品跌价,企业融资困难,税收增加,外贸可能紧缩,所有的分析都指向一点,企业的效益出现下降,而效益下降的必然结果就是裁员。目前,中国企业大部分还没有恶化到裁员的境地,但大学生们找不到工作也许可以暗示一些前景。人多了,工作不多,竞争必然加剧,工资就会降低,而降低了的工资还能支撑起百万元的房价吗?(注27)

中国经济前景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融系统的健全和稳定
中国经济发展的几大支柱:外国资金、百姓高储蓄、国际贸易和出卖土地。前景如何?

● 一半外资已撤走,留守者只有一半多盈利。(注28) 红极一时的汽车行业基本上已处于全面亏损边缘。许多公司开始质疑在中国投资的盈利和风险是否还成比例。《德国之声》报导他们在进行企业问卷调查时,几乎没有一家德国企业愿意透露他们在华业务的盈利情况,其它国家的企业也同样回避利润这一话题。

独立刊物《中国经济季刊》的研究发现,美国公司2003年在中国的盈利总额为44亿美元。同期美国在人口只有1千9百万人的澳大利亚却赚了71亿,在台湾和韩国一共赚了89亿,在墨西哥美国公司总共赚了143亿美元。外资利润不丰厚,这是中国经面临的资金问题之一。(注29)

● 中国百姓高达30%-40%的储蓄率是支持中共统治的重要支柱,这个高储蓄率还能维持多久?

中国金融稳定是有三道防火墙,第一道,对内垄断;第二道,对外隔离;第三道,高储蓄率。所有人存钱都存到四大商业银行,四大商业银行也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每年的存差都特别高,第二,对外隔离,人民币不可兑换,这是个很有效的防火墙,外资银行不能经营人民币业务。

第一第二道防火墙在明半2006年12月之后将被逐折除,中共政权将无法沏底垄断金融资金,上面提到的2家美国银行进入中国银行系统,就是第一第二道防火墙开始被折除的标志。

加拿大徐滇庆教授认为,中国高储蓄率的下降期将在改革开放后成长的第二代成为社会上的生产、消费、和储蓄的主流时,约在2012年至2015年,储蓄率将要下降。这个金融现象将会影响整个金融系统。他主张从现在开始到2012年间加快金融银行系统的改革,革除贪污腐化弊病。他的愿望是在替中共治病,延长专制寿命,但问题是中共的弊病不仅仅是金融问题,它涉及到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中共不愿或善怕改革。最明显不过的是,国家中央银行与中共政权的关系,国家企业与银行的关系,这就是政治问题,中共不愿改。(注30)

自改革开放27年以来,从赵紫阳、李鹏、朱镕基至温家宝总理任内,积累的问题是愈来愈多,愈来愈大,有的己成为绝症,如股市和银行呆帐,可以设想,这些问题在温家宝任总理期内是根本无法解决的。中国经济衰退会从金融崩溃开始,经济生产缺乏资金,而民间蓄存和投资没有回报或大幅额度损失,造成民心忿怨了,将引发全国动乱。从以上一系列的数据显示和分析表明,中国大陆经济前景并不看好。

根据中国大陆的银行鉅额坏帐, 各级政府债务累累,股值蒸发形成崩盘,房地产狂涨银根被套牢,以及国资外逃不己,种种迹象表明己开始造成银行系统资金链发生断裂现象。由此笔者曾预估中国大陆金融系统可能在2006-2008年期間发生全面崩溃,将造成中共统治严重危机。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也看到了这个危险前景,连续开了几天会,作出重大决策,决定提前一年半逐步开放中国銀行系统,接受外国銀行资本入股,并由其逐步参于金融决策管理阶层,改革中国银行系统,在今年内把商业银行推上市场,筹集资金,以弥补过去的银行坏帐,防止銀行资金链中断的危险。因此,笔者认为,中国金融危机将可能延迟爆发。

但是,由于外国银行资本入股,中国银行系统长期执行的三道防火墙,第一道“对内垄断”;第二道“对外隔离”都被迫放棄。这将形成外国金融资本逐步改变中国经济和政治面貌的可能性,使中国有可能走上类似拉丁美洲国家的道路。另外,第三道防火墙民间“高储蓄率”也可能在2010年后逐步下降。当这三道防火墙不存在时,维持中共专制统治的金融支柱也将消失,届时国际民主力量和国际财团力量就有可能在WTO的框架內逐步改变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面貌。现在预估如何改变还为时过早,也超出本文的題目,需要另一篇文章来分析讨论。



注释

(注1) 何清涟:中国繁荣下掩盖的真相
《大纪元时报》2005-02-23
《中国事务》2005-02-23

(注2) 佚名:中国GDP高速增长的背后
《中国事务》2002-12-21

(注3) 岳健勇 陈漫:中国为何全力引进外资?
《当代中国研究》(http://chinayj.net)
《中国事务》2003-10-06

(注4) 何清涟:《中国现代化的陷阱》修订版,第5章
香港博大出版社,2003年出版

(注5) 看中国: 中国媒体报道大陆近一半外资撤出,
2005-01-03

(注6) 何清涟:中国繁荣下掩盖的真相
《大纪元时报》2005-02-23
《中国事务》2005-02-23

(注7) 张邦松:以外商名义投资, 贪腐黑钱海外洗白后大规模回流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事务》2003-06-17

(注8) 周阳: 可怕的意图:外资不声不响地图谋控制中国物价
《中国事务》2005-02-27

(注9) 大纪元:大陆债务总额 已超六兆人民币,
2005-01-10

(注10) 寒 山: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险象环生
《香港经济导报社》2005-04-04
《中国事务》2005-07-09

(注11) 胡少江:中国政府财政债务知多少?
《大纪元》 2004-03-06

(注12) 诸葛青,:美国银行出资25亿美元入股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事务》2005-06-24

(注13) 《亚洲华尔街日报》高盛和安联正就入股中国工商银行进行磋商
《亚洲华尔街日报》2005-07-11
《中国事务》2005-07-11

(注14) 谢旭人:我国税收增长速度为何惊人?
《南方网讯》2005-05-10
《中国事务》2005-05-17

(注15) 中央社:去年财政赤字逾3000亿
《世界日报》(LA),A9版,2005-06-29

(注16) 黄山松:工资收入占GDP比重过低说明什么?
《中国事务》2005-06-24

(注17) 人民报:中国金融形势严峻 国务院已印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人民报》2005-07-01
《中国事务》2005-07-01

(注18) 新快报: 中国官员在全国政协三次会议上的忧虑
《新快报》2005-03-06
《中国事务》2005-03-06

(注19) 林立:集体腐败五大渠道!官场败家子年挥霍20,000亿
《中国事务》2005-06-26

(注20) 草庵居士:中国股市黑幕揭密
《大纪元》2005-02-18
《中国事务》2005-02-18

(注21) 高辉清: 中国房地产将重蹈股市覆辙
(高辉清为中国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战略规划处处长 )
《中国事务》2005-02-08

(注22) 瞭望东方周刊:4年熊市 股民10,000亿股票市值人间蒸发 
《瞭望东方周刊》2005-04-28
《中国事务》2005-04-28

(注23) VOA:中国股市问题堆积如山
VOA 2005-03-02
《中国事务》2005-03-02

(注24) 高辉清: 中国房地产将重蹈股市覆辙
《中国事务》2005-02-08

(注25) 蔡慎坤:中国房地产暴利下的真相:制造了富豪失去了什么?
《证券导报》2005-06-28
《中国事务》2005-06-28

(注26) 大风: 中国脆弱的石油神经
《中国事务》2004-10-09

(注27) 立春: “盛世”的钟声巳经响起
《中国事务》2005-02-10

(注28) 何清涟:中国吸引外资面临转折点
《中国事务》2005-06-27

(注29) 大纪元:各路资金流出中国 物价伺机上涨
《大纪元》2005-01-06

(注30) 徐滇庆:中国的高储蓄率还能维持多久
《中国事务》2005-06-24

中国事务http://www.chinaaffairs.org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