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妳一定要做
做了如果知道有可能得癌… |
西醫的化療?
標靶治療?
**不如現在平常注意生活作息!**
不要吃冰冷的食物;不要喝奶茶!
**保持固定習慣的小運動!**
**只要您是女生,一定要檢驗CA-125(健保己付) |
您去婦產科開口要求,醫生都會幫您開檢驗.
不需自費,是算健保的。
血液檢驗--女人必看--男人幫忙傳
請妳每年做『CA-125血液檢驗(腫瘤指數,也稱為內膜異位指數)』
以 下文章摘自華邦電子總公司電子郵件
(請女同事注意自己身體狀況並轉告親友)
(男同事也請將此訊息轉告您的配偶及親友 )
我罹患原位腹腔腫瘤,直到最近才被證實為「卵巢癌」
這兩型腫瘤都可由CA-125 血液檢驗診斷出來
也用相同的方法來醫治- 先以外科手術去除腫瘤
再施以 Taxol和Carboplatin化學治療
經歷了這種折磨,我要拯救與我有相同命運的人
這也是為什麼我要發這封信的原因,
並且希望你們能將這封信轉送你們的親友
我明瞭每一個人必須對她(他 ) 自己的健康負完全的責任
我每年作身體檢查、乳房X 光、子宮頸抹片
每月作乳房自我檢查,至少每半年看一次牙醫等 !
去年,我甚至堅持作結腸鏡及骨質密度檢查
我於1993年作了子宮全部切除後
就一直認為我不用擔心會再罹患女性生殖器官的腫瘤
我所不知道的是我沒有卵巢『它們在被摘除前是健康的』
但我卻得到「卵巢癌」,很奇怪是不是?
這就是有些事情醫生絕不會! 告訴我們的
每 55 個女性就有一個會得到卵巢或原位腹腔腫瘤
『典型的症狀為腹部突然漲大以及便秘或腹瀉』
我有了以上的症狀
由於這些症狀似乎與腹部有關連
所以我去找胃腸科醫生,他作了些檢驗以判斷是否有
細菌感染 ? 結果是否定的
所以他診斷我是下消化道敏感症候,
如果不是因為我的肚子大得像懷孕4~5 個月
我可能就相信了他的診斷,於是我要求再作更多的檢查
他們又幫我照了腹部X 光,
結果也查不出所以然 所以我再一次的被診斷
為下消化道敏感症候
並且可依預訂行程去歐洲一個月
我幾乎無法穿得下任何一條褲子因為釦子根本
扣都扣不上 , 我知道事情大為不妙
因此堅持要醫院作更多檢驗
他們很不情願的排了電腦斷層掃描
( 我想只是要讓我閉嘴)
這就是我前面說的要對自己的健康負責
掃描顯示我的腹部有大量積水 ( 不正常的現象 )
不用說我的歐洲之行必須取消,
醫院從我腹部抽出 五磅 的積水
(不很舒服,但比起之前所受的就微不足道了 )
檢驗顯示腹水中有癌細胞
終於醫生作了CA-125血液檢驗
而我的病情才被正確的診斷出我有卵巢癌的典型症狀
但我從來沒有在每年的身體檢查及一
發生症狀時做這種簡便的 CA-125血液檢驗
這是一種經濟而且簡便的檢驗
拜託,拜託,拜託!!務必告訴你們的女性親友
每年身體檢查一定要堅持作CA-125 血液檢驗
警告你們,醫生可能會跟你們說不用檢查這一項,
因為沒有必要
相信我,如果我早知道做這項檢查,
就可及早發現,而不會拖到癌症第三期了
堅持作CA-125血液檢驗;絕對不可不做
正常的數值介於 0與35之間 (我的是754och. 很高)
如果數值有點偏高,
妳可以在三或六個月後再做一次 並注意狀況
就像婦女有纖維瘤或男性有較高的 PSA 檢驗值
也要定期追蹤,有助於診斷攝護腺癌
每年做 CA-125血液檢驗,目的是可提早發現癌症
我希望你們不要覺得我的故事很無聊,
希望可以讓你們因害怕而有所行動
妳認識55個女性友人嗎?
如果是,至少他們之中有一人會罹患這種
侵略性強的癌症 或許這個人會是妳,
我希望這種事不會發生在妳身上
請這星期去找醫生而且堅持做CA-125 血液檢驗
並且在妳有生之年每年做一次
請不要認為年輕人不會得此症
雖然卵巢癌的平均罹患年齡為56歲
(知道嗎,我不多不少剛好 56歲)
也有 22 歲女性罹患此症的,所以年齡不是絕對的因素
謝謝您撥冗閱讀此信並祝您常保健康
因為本篇 mail 轉寄的朋友,有朋友也因為卵巢癌過世。
原先只是肚子痛,一直找不到病因,等到診斷出來已是末期。
發病時才 31 歲,35 歲過世,所以奉勸各位女性友人
__________ Information from ESET NOD32 Antivirus, version of virus signature database 5366 (20100814) __________
The message was checked by ESET NOD32 Antivirus.
http://www.eset.com
__________ Information from ESET NOD32 Antivirus, version of virus signature database 5367 (20100814) __________
The message was checked by ESET NOD32 Antivi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