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17 00:59:42mafaly wangyeh
做一位出色的知識人
分享這篇自我覺醒的文章
慢慢看不急
做一位出色的知識人
【聯合報╱高希均】2007.06.23 01:28 am
1 教育是「軟實力」的根源
作為一輩子的教書人,還是希望對那些畢業同學在離開母校之前,再做最後一次的叮嚀。
今天有8813位台大同學畢業,其中一半多是大學畢業;另外有3470位取得了碩士學位,463位取得了博士學位。
今年的畢業班中日後一定會有像田長霖、許倬雲、孫震、白先勇、黃達夫、溫世仁、羅曼菲等等這些傑出校友的出現。這是台灣大學對社會最具體的貢獻。
北大人說:「北大的命運,就是中國的命運。」
台大人可以引申地說:「台大人的成敗,就是台灣的成敗。」
台大的畢業生幾乎囊括了各領域大部分的頂尖人才;幸虧還不是「贏者通吃」。
去年底,《遠見》雜誌在外商大調查中問他們最佩服的企業家,依序是王永慶、郭台銘與張忠謀。
他們都不是台大人,這是否襯托了台大辦學的理想,不全在培養大企業家?
剛好三十年前( 1997年),我到台大商研所教書,〈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一文就是在那一年寫的,當時引起不少討論。這個觀念十分平實,但十分不容易落實。
三十年後的今天,還值得跟大家分享,因為「白吃午餐」還是盛行。
這就警告讀書人:要傳播進步觀念,就會不斷的遇到挫折。
「白吃午餐」是在告訴我們:
(1)什麼事情都要付出成本,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
(2)羊毛出在羊身上,不要誤以為自己可以一廂情願的占便宜。
(3)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必須要在二者之中做一痛苦的選擇。
(4)追求任何政策目標,不能空開支票,任何政見的兌現必須要付出代價。
(5)即使自己沒有支付,即使這一代沒有支付,也一定有別人以及下一代在為你支付。
近三年來我又在鼓吹另一個觀念。那是哈佛大學奈伊教授(Joseph S. Nye Jr.)所提出的「硬實力」(Hard power)與「軟實力」(Soft power)。
「硬實力」是指一國以軍事上的強勢來壓制對方,完成國家政策目標;「軟實力」是指一國以其制度上的、文化上的、政策上的優越性或道德性,展現其吸引力。
硬實力的代表是飛彈、戰機、潛水艇;軟實力的象徵是民主、法治、人權、平等,更反映在社會開放、藝文蓬勃、生活品質、環保普及等各層面。
「軟實力」是使別人喜愛、羨慕、學習的一種實力。軟實力的使用是民主政治的特徵。
當領導人具有道德情操、文化素養、政治願景,以及切實可行的政策,軟實力就會創造政績。
當1980年代「日本第一」的稱讚橫掃西方世界時,歐美學者在驚駭中冷靜地問:「全世界最好的大學、研究所、企業研發中心、科技中心、博物館、交響樂團在哪裡?最好的科學家、經濟學家、工程師、醫生、建築師、藝術家、音樂家在哪裡?」
答案是絕大部分不在日本。他們得到了一個可以急起直追的結論:「日本的『軟實力』還不強,要變世界第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接著1990年代日本發生了「失落的十年」。
在人類的文明史上,最受人尊敬的是那些擁有「軟實力」的偉大人物:莎士比亞、牛頓、貝多芬、莫札特、愛因斯坦、馬丁羅瑟金恩,他們散發了歷久彌新的智慧光芒,他們對後代子孫充滿了吸引力,他們留下了最珍貴的遺產:文學、音樂、科學、民主思想、人權平等。
近代中國出現了孫中山、胡適、張大千、貝聿銘、楊振寧、李政道。
在台灣我們還可以驕傲的加上林懷民、李安、王建民等。
2 五個自我要求
面對難以預測的二十一世紀,在你們成長的二十多年中,台灣經過了三個關鍵性的階段:1980年代啟動的「民主化」,1990年代出現的「全球化」,以及近十年處處逼近的「邊緣化」。
2007年的畢業生,經歷了民主的洗禮、全球化的浪潮,此刻卻生活在被邊緣化的陰影下,那麼,你們要如何自衛?
如何突破?我建議五個「自我要求」:
第一:靠自己的專業,立足社會。
第二:靠自己的人品,受人尊重。
第三:靠自己的終身學習,不落人後。
第四:靠自己的愛心,參與公益。
第五:靠自己言行一致的示範,關心地球,特別是第三世界的貧窮與疾病。
3 跨越五道門檻
與其他先進國家比,我們的年輕人最需要自我增強的是:外語能力、人文素養及世界觀。
講得更具體些,我希望現代的年輕人都是杜拉克所謂的「知識人」(knowledge worker)。
我要以一位英年早逝傑出的台大校友溫世仁為例。
他是1970年台大電機系畢業,次年進台大電機研究所,不幸於四年前去世。
他的去世,帶給台灣與華人世界極大的損失。
台大要引以為傲於培養出了這樣一位全方位有成就的人。
與他十餘年的交往使我了解到他受人尊敬的根本原因,就是他跨越了五道門檻:
(1)跨越了科技門檻,擁有了人文心。
(2)跨越了本土門檻,擁有了世界觀。
(3)跨越了兩岸門檻,擁有了中華情。
(4)跨越了財富門檻,擁有了奉獻熱。
(5)跨越了意識型態門檻,變成了大格局的新台灣人。
這正是一個出色知識人展現的氣質與視野。
在此刻的台灣,「出色」還要有一個新的註解:「出色」是超出「顏色」,以及「色盲」。
台大人的人格特質是不問藍綠,只問對錯;不講立場,只講是非。
4 哈佛的學風
這一個月也是美國大學舉行畢業典禮的日子。
如果這是哈佛大學的畢業典禮,我猜想演講者還是會鼓吹哈佛所引以為傲的學風:
(1)崇真求實。
(2)人際溝通。
(3)倫理道德。
(4)多元智慧。
(5)跨域整合。
這個世界在不公平中還是有公平。
進了哈佛可以學到這些;不進哈佛,何嘗不可以免費學到這些!
美國人說,被拒哈佛門外的股神巴菲特,幸虧沒有進哈佛,否則美國社會可能多了一個象牙塔內的蛋頭教授,但2006年就會少了他捐獻的361億美元(2006年我國教育部主管的高等教育預算約為860億台幣,相當於26億美元)。
美國著名詩人佛洛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有一首傳誦當代的詩: "The Road Not Taken",我要引用最後兩句送贈給諸位: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我選擇人跡較少的一條路,自此面對截然不同的前途。)
各位親愛的畢業同學,台大人不趕時髦,不湊熱鬧,不一窩蜂;台大人獨立思考,探索創新,奉獻回饋。
藍色的海洋與綠色的大地正等待著你們用心的投入。
【2007/06/23 聯合報】
慢慢看不急
做一位出色的知識人
【聯合報╱高希均】2007.06.23 01:28 am
1 教育是「軟實力」的根源
作為一輩子的教書人,還是希望對那些畢業同學在離開母校之前,再做最後一次的叮嚀。
今天有8813位台大同學畢業,其中一半多是大學畢業;另外有3470位取得了碩士學位,463位取得了博士學位。
今年的畢業班中日後一定會有像田長霖、許倬雲、孫震、白先勇、黃達夫、溫世仁、羅曼菲等等這些傑出校友的出現。這是台灣大學對社會最具體的貢獻。
北大人說:「北大的命運,就是中國的命運。」
台大人可以引申地說:「台大人的成敗,就是台灣的成敗。」
台大的畢業生幾乎囊括了各領域大部分的頂尖人才;幸虧還不是「贏者通吃」。
去年底,《遠見》雜誌在外商大調查中問他們最佩服的企業家,依序是王永慶、郭台銘與張忠謀。
他們都不是台大人,這是否襯托了台大辦學的理想,不全在培養大企業家?
剛好三十年前( 1997年),我到台大商研所教書,〈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一文就是在那一年寫的,當時引起不少討論。這個觀念十分平實,但十分不容易落實。
三十年後的今天,還值得跟大家分享,因為「白吃午餐」還是盛行。
這就警告讀書人:要傳播進步觀念,就會不斷的遇到挫折。
「白吃午餐」是在告訴我們:
(1)什麼事情都要付出成本,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
(2)羊毛出在羊身上,不要誤以為自己可以一廂情願的占便宜。
(3)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必須要在二者之中做一痛苦的選擇。
(4)追求任何政策目標,不能空開支票,任何政見的兌現必須要付出代價。
(5)即使自己沒有支付,即使這一代沒有支付,也一定有別人以及下一代在為你支付。
近三年來我又在鼓吹另一個觀念。那是哈佛大學奈伊教授(Joseph S. Nye Jr.)所提出的「硬實力」(Hard power)與「軟實力」(Soft power)。
「硬實力」是指一國以軍事上的強勢來壓制對方,完成國家政策目標;「軟實力」是指一國以其制度上的、文化上的、政策上的優越性或道德性,展現其吸引力。
硬實力的代表是飛彈、戰機、潛水艇;軟實力的象徵是民主、法治、人權、平等,更反映在社會開放、藝文蓬勃、生活品質、環保普及等各層面。
「軟實力」是使別人喜愛、羨慕、學習的一種實力。軟實力的使用是民主政治的特徵。
當領導人具有道德情操、文化素養、政治願景,以及切實可行的政策,軟實力就會創造政績。
當1980年代「日本第一」的稱讚橫掃西方世界時,歐美學者在驚駭中冷靜地問:「全世界最好的大學、研究所、企業研發中心、科技中心、博物館、交響樂團在哪裡?最好的科學家、經濟學家、工程師、醫生、建築師、藝術家、音樂家在哪裡?」
答案是絕大部分不在日本。他們得到了一個可以急起直追的結論:「日本的『軟實力』還不強,要變世界第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接著1990年代日本發生了「失落的十年」。
在人類的文明史上,最受人尊敬的是那些擁有「軟實力」的偉大人物:莎士比亞、牛頓、貝多芬、莫札特、愛因斯坦、馬丁羅瑟金恩,他們散發了歷久彌新的智慧光芒,他們對後代子孫充滿了吸引力,他們留下了最珍貴的遺產:文學、音樂、科學、民主思想、人權平等。
近代中國出現了孫中山、胡適、張大千、貝聿銘、楊振寧、李政道。
在台灣我們還可以驕傲的加上林懷民、李安、王建民等。
2 五個自我要求
面對難以預測的二十一世紀,在你們成長的二十多年中,台灣經過了三個關鍵性的階段:1980年代啟動的「民主化」,1990年代出現的「全球化」,以及近十年處處逼近的「邊緣化」。
2007年的畢業生,經歷了民主的洗禮、全球化的浪潮,此刻卻生活在被邊緣化的陰影下,那麼,你們要如何自衛?
如何突破?我建議五個「自我要求」:
第一:靠自己的專業,立足社會。
第二:靠自己的人品,受人尊重。
第三:靠自己的終身學習,不落人後。
第四:靠自己的愛心,參與公益。
第五:靠自己言行一致的示範,關心地球,特別是第三世界的貧窮與疾病。
3 跨越五道門檻
與其他先進國家比,我們的年輕人最需要自我增強的是:外語能力、人文素養及世界觀。
講得更具體些,我希望現代的年輕人都是杜拉克所謂的「知識人」(knowledge worker)。
我要以一位英年早逝傑出的台大校友溫世仁為例。
他是1970年台大電機系畢業,次年進台大電機研究所,不幸於四年前去世。
他的去世,帶給台灣與華人世界極大的損失。
台大要引以為傲於培養出了這樣一位全方位有成就的人。
與他十餘年的交往使我了解到他受人尊敬的根本原因,就是他跨越了五道門檻:
(1)跨越了科技門檻,擁有了人文心。
(2)跨越了本土門檻,擁有了世界觀。
(3)跨越了兩岸門檻,擁有了中華情。
(4)跨越了財富門檻,擁有了奉獻熱。
(5)跨越了意識型態門檻,變成了大格局的新台灣人。
這正是一個出色知識人展現的氣質與視野。
在此刻的台灣,「出色」還要有一個新的註解:「出色」是超出「顏色」,以及「色盲」。
台大人的人格特質是不問藍綠,只問對錯;不講立場,只講是非。
4 哈佛的學風
這一個月也是美國大學舉行畢業典禮的日子。
如果這是哈佛大學的畢業典禮,我猜想演講者還是會鼓吹哈佛所引以為傲的學風:
(1)崇真求實。
(2)人際溝通。
(3)倫理道德。
(4)多元智慧。
(5)跨域整合。
這個世界在不公平中還是有公平。
進了哈佛可以學到這些;不進哈佛,何嘗不可以免費學到這些!
美國人說,被拒哈佛門外的股神巴菲特,幸虧沒有進哈佛,否則美國社會可能多了一個象牙塔內的蛋頭教授,但2006年就會少了他捐獻的361億美元(2006年我國教育部主管的高等教育預算約為860億台幣,相當於26億美元)。
美國著名詩人佛洛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有一首傳誦當代的詩: "The Road Not Taken",我要引用最後兩句送贈給諸位: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我選擇人跡較少的一條路,自此面對截然不同的前途。)
各位親愛的畢業同學,台大人不趕時髦,不湊熱鬧,不一窩蜂;台大人獨立思考,探索創新,奉獻回饋。
藍色的海洋與綠色的大地正等待著你們用心的投入。
【2007/06/23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