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6-09 21:22:48Ya-i

「袖珍博物館」參訪心得

休閒教育與輔導12
「袖珍博物館」參訪心得
活動日期:93/06/08
894007 王雅怡
參觀過程

這是我們這組唯一的團體行程,去位於建國北路上的袖珍博物館。其實我在四年前曾經去過一次,不過其實印象也不是那麼深了,也因此這次大家決定去袖珍時,我也樂意再去一次。然而這次最遺憾的是,袖珍並沒有提供導覽的服務,所以我們還是僅能就我們的觀點去看袖珍藝術,然而袖珍博物館的解說牌多是作品的呈現描述,也就是所謂看圖說故事,並沒有對一個作品有完整的介紹,這樣一來我們看到的是很多片段,參觀完後,反而覺得沒有什麼系統性,也許是因為袖珍博物館的成立是因為「收藏」展示,所以在主題性上除了都是袖珍作品以外,作品與作品間就顯得沒有什麼相關性了。

我對袖珍藝術的認知是所謂以實物等比例縮小的藝術作品,但這次在我仔細的觀察下,卻發現許多和實物有差距的地方,而最明顯的是很多建築內的樓梯是被忽略的,由於我和為毅一再的觀察到這奇怪的現象,所以最後禁不住還是問了館方的服務人員,她告訴我,我對所謂「實物」的認知和袖珍藝術的定義是不同的。這可把我愣住了,原來是自己認知錯誤了。袖珍藝術只有兩個原則,一是「實物」、一是「比例」,所謂實物,指的是與原成品使用相同的材質,比例指的就是等比例,而因為國外使用的是呎與吋,所以等比例縮小以呎換吋就成了1:12的比例,而這也就是最常見到的縮小比例。也因為只有這兩項原則,所以藝術家在創作時,是可以天馬行空的,也因此有許多的作品上便都會標註這是作者理想中的情境,這下總算解決我的疑惑了。

由於有館方小姐的答覆,雖然這是在參觀完才到館外詢問的(因為館內是沒有服務人員的),但我總算較正確的認識袖珍藝術了,我也了解了藝術家透過袖珍品的實體去呈現其夢想,而這也就是袖珍藝術發揚最無遠弗屆的地方了。而在看了這麼多國外的景象與想像後,我好奇的是什麼時候會有袖珍藝術與台灣本土文史的整合呢?館方人員表示他們最近就會推出類似的活動了,她們要推出袖珍藝術與台北古城的研討與創作比賽,透過這樣的活動結合,慢慢讓袖珍藝術不只有國外藝術品的珍藏,也能發展出具本土意涵的作品,也真正將袖珍藝術向下扎根,在國內延伸,而這點也正是我所想像的,期盼很快我們也能欣賞到以台灣文史為主題的袖珍藝術呈現。

由於袖珍的展品並沒有更替,也因此很快就喚起了我四年前對部分展品的印象,加上學校下午還要上課,我只逛了一個半小時就離開,但對袖珍藝術的重新認識,卻是我這趟行程最大的收穫,對於能在上課前來這麼一趟休閒知性之旅,感覺還真的是挺特別的。

心得感想

博物館情境

不知是不是博物館在室內這樣靜態呈現的情境,大家一進入館內後,多是自己欣賞,少有交流,大家都在透過欣賞中,找尋自己和創作者的共鳴,也因此我們組員間在館內其實並沒有什麼互動。而這反到讓我想起去日本箱根雕刻之森博物館,我們一行五人在戶外展示方面都是一起逛,但室內展示部份我們卻也是獨自看的。這真的是個很有趣的現象,我去朱銘美術館時看到的也多是一群一群的,究竟是因為戶外的空間是開放的,所以大家除了可以照相,也可以聚在一起討論;還是室內博物館內氣氛太寧靜,所以適合獨處呢?
不過這樣的現象也讓我發現,或許不是我們的教育讓我們不懂得欣賞,所以我們逛博物館逛二十分鐘就能出來,而是我們是不是能靜下心慢慢去享受與創作者溝通的獨處時刻。常常和朋友去逛博物館時,我們都會不自覺跟著別人的腳步快速向前,或者只會試圖用一些驚嘆的字眼去形容當下的感受,然後又匆匆離開眼前的展示物,而這似乎就成了我們逛博物館的模式。所以我開始思考,除了有團體導覽,室內的博物館是不是較適合一個人的休閒活動呢?

遊憩干擾

我們這次在袖珍遇到了一個最尷尬的局面,就是竟然來了三十幾位幼稚園小朋友,從他們進入館內的那一剎那開始,博物館頓時變成了遊樂園,不僅鬧哄哄的,聽到帶領老師的介紹真是讓我們差點暈倒。他除了完全不看介紹的亂講,更是很糟糕的概括性介紹「小朋友有沒有看到這是房子耶」、「小朋友有沒有看到這裡有車子」,我是不很能理解是這就是對小朋友的正確教學方式,還是這個老師實在是搞不清楚狀況?隨行的老師有四位,但卻沒有一個老師告訴小朋友這裡是博物館要保持安靜,四位老師也沒有分別顧好一定數目的小朋友,就讓小朋友把館內變成了運動場,我真的不能理解,如果是這樣的解說方式,那有必要帶小朋友到袖珍博物館嗎?小朋友又真的看的懂嗎?為什麼我覺得那四位老師極近敷衍的帶小朋友逛博物館呢?看到有一個媽媽隨行,顧著他自己的小孩,慢慢的跟小朋友解說這個小框框內的故事在說什麼,就覺得與那四位老師形成好強烈的對比。當下,我只覺得難道我們的教育就真的是這樣嗎?家長信任的把孩子交給老師,但老師真的懂得怎麼去教育那個年齡的小孩子嗎?他們在館內的四十五分鐘,我聽到的只有哄與騙,沒有任何一絲教育、啟發與讓小朋友學習的氛圍,這真的讓我對這樣的幼稚園教育感到失望,如果是為了讓小朋友快樂,那為什麼不到戶外,一個自然的情境,讓小朋友去揮灑屬於他的童真呢?或許這就是現今幼稚園師資參差不齊最好的寫照吧。我已不記得自己小時候是不是也是這樣被哄被騙,但我真為這些小朋友的學習收穫抱不平,也或許這也該讓袖珍博物館去思考,是不是該訓練解說員了呢?沒有解說員的博物館,加上沒有準備的老師,就成了今天這樣荒謬的場面。

巧合

或許是巧合吧!四年前我到袖珍的那天是我們高三畢業班謝師宴的日子,今天我到袖珍是我大學畢業班謝師宴的日子,那種感覺很微妙,想想自己也就這樣過了四年,倒不是感傷,但就是覺得自己又像過客般在來去之間,卻不知抓住了些什麼,四年的課就這樣結束了,我什麼時候可以讓教室的情節又同樣再上演一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