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08 23:03:07愛笑的魚

香港參訪報告

少子化對國民小學衝擊及因應策略之香港經驗

 

                         參訪報告:王澤瑜

 

壹、參訪時程:97119123

 

貳、參訪單位: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私立聖文德天主教小學、

                            李鄭屋官立小學、馬頭涌官立小學(紅勘灣)、

                            愛秩序灣官立小學、香港教育局

叁、參訪緣由:

        面對少子化現象的衝擊,各界對國民教育的發展有許多的隱憂與期許。教育

檢視整合推動的各項計畫,為全面提升教育品質,型塑優良的學習環境、建構

安全的學習場域、均衡城鄉的教育資源、發揚多元文化的學習生態,九十六學年

起實施「精緻國民教育發展方案」。

        教育部實施精緻國民教育發展方案」,因應「少子化的衝擊、異國婚姻衍

生新興教育課題、城鄉教育資源均衡問題、教育資源重整與校園永續發展、教育

人力與人員專業知能須與時俱進」等五項課題,提出了具體四項施政主軸:

一、提升教學品質,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二、活化教育人力,激勵教師教育熱誠。

三、善用教育資源,營造優質學習環境。

四、保障受教權益,扶助弱勢弭平落差。

        香港鄰近台灣,其小學教育亦受到少子化之影響而有不同的因應策略,因其

語言及文字溝通無障礙,所以選定為教育參訪對象,為了解香港現行教育實施現

況,安排訪問行政單位(香港教育局)、學術單位(大學)及教學單位(公私立

小學),了解他們面對少子化的因應之道。

 

肆、參訪摘要:

一、少子化對香港小學造成的衝擊

(一)學校減班

(二)學校關校(超過100所)。

(三)老師超額。

(四)老師提早退休。

 

二、少子化對香港小學衝擊的問題,教育局因應策略

(一)香港學童人數逐年減少(200244萬→200637萬),小學校數亦減少

           (2000700所小學→2008550所小學)。

(二)香港因為校地、校舍不足,多數學校為半日制,學生分上、下午班上學,

            甚至同一所學校上午班、下午班會有不同的校長。因少子化的影響,學校

            開始轉為全日制。

(三)提高教師員額編制,小學為1.5(原編制是1.1),中學為1.6(原為1.3)。

(四)超額教師部分,官立學校由教育局召回分配,津貼(補助)學校與私立學

            校需自行解決。

(五)推動小班教學政策,縮減班級數與班級人數,每校招收小一新生4-5班。

            降低設班人數門檻,2009年預計每班降到最多25人。

(六)小學一年級採派位制度(學區分發),學生依其所居住的地區就近入學。

            私立小學學生人數23人成班(2008年降至21人),24人可以開2班,56

            可以開3班,不足23人不開班。

(七)採取「關校」措施,一年級學生數不到23人不可開班,5年後關校。至

             2007約有100多所已被關校,其中不超過10所由津貼學校轉變成私立

             學校。

(八)規畫自願退休的計畫,服務滿10年就可以退休。教師通常是60歲退休,

            提早退休者給特惠金(每服務2年給一個月特惠金)。

(九)設置「優質教育發展基金」,發展學校特色,學校提計畫申請。

            補助專款,20-70班撥40萬,6-12班撥20萬,專款專用,聘請有合格證的

            教師(臨時人力,一年一聘),人力由學校彈性運用,編制老師減少教學

            時數。

(十)縮減師資培育員額,有少數教師減薪當助理教師。

(十一)教育局進行專業發展方案--QEF(優質教育基金),補助香港中文大學

             36千多萬研究經費,跟小學合作,在50個小學請專家(校長、師資培

            育機構人員、行政管理人員…,或為離職或為停薪參與)全時間投入,

            進駐學校提供理論與實踐經驗,去改變學校的管理、文化;現正進行規劃

            改變學與教的方法計畫。

(十二)閒置校舍保留,用於其他用途,例如社區活動、成人教育、國際學校、

           資優學生發展中心、自然學校(另類學校)。供團體爭取借用,例如職業

           訓練。由校舍分配委員會審核。

(十三)2002年前開始實施一條龍政策(學生由小學直升到一體的中學,不可以

            到其他中學),但實施成效不彰,尤其是老學校,無強制性。

(十四)進行改善校舍計劃,稱為千禧學校(2000年後設置的新學校)。

(十五)新來港兒童(上學前)有語言學習,再分派學校。

(十六)小班教學重視教師專業發展,組成學習圈共同備課、研究。

 

三、少子化對香港小學衝擊的問題,學校因應策略

(一)官立小學與津貼小學經費由政府補助,私立學校主要經費來源是來自於

            學生學費。

(二)部分津貼小學自行籌資招收小一學生,避免發生招足不足窘境。

(三)受歡迎的學校可以無限制收學生,校長協會透過津中、津小(津貼中、小

            學)會議向政府做出建議:為減少「殺校」,班級學生人數須受到限制

          (目前小25-27人,大班30-32人),由學校依規模及容納狀況自己選擇。

(四)中、小學有些名校在招生時超收學生,等升上高年級時再減少學生數、班

            級數實質上淘汰程度較差的學生,於是中學校長提出「封頂計畫」(招收

            學生後不可以再讓學生轉班、轉出),有效遏止名校超收學生的作法。

(五)有些學校提供特殊服務,如:招收跨境學生(有香港身分證,居住在中國

            大陸者)。

(六)津貼學校校舍如果屬於自己,可以轉為私立學校(尚未正式公佈)。

(七)強化學校特色、學校行銷。

         1.強調課程:中文教學強調校本課程,英文教學強調能力分組教學。

         2.發展國際交流:上海、北京、紐西蘭、澳洲等學校互動,教學交流。

         3.強調環保教育。

         4.強調健康飲食,設有飯堂,分時段到食堂用餐,吸引學生。

         5.強調社會服務。

         6.遴選較好的老師(雖是一年一聘,本校流動性不大)。

 

四、因應少子化教育策略的成效意見

(一)教育局的策略可行性高。

(二)政府補助經費多給老師10%,讓年紀大的老師提前退休,是好的方式,

            能提升學校教師素質與年輕化。

(三)政府補助經費聘臨時人力,對學校有正面幫助。

(四)實施小班教學,學生活動增加、較靈活,能照顧學生個別差異。同一

            學年教師會安排一節共同空堂,進行學科研討。

(五)給學校更多的時間彈性、人力資源,蠻好的。

(六)小班教學尚未真正著根,除了降低班級人數,更應改變教師教學方法,

            才能把小班教學效能提高。

(七)小班教學未必有品質,大班教學未必沒有品質。

(八)官立學校教師因沒有失業的顧慮,願意付出的情況比津貼、私立學校

            不足。

(九)教育的質素在於老師要做多少,願意付出多少,不是學生人數多少的

            問題。

(十)小班教學研習對有心的老師是受益的;對沒動力的老師就覺得是多餘

            的。

 

五、李鄭屋官立小學,因學校經營型態特殊,未受少子化影響。

(一)李鄭屋官立小學是香港唯一一所專門招收少數族群、外籍國家(包括

            來港工作或過去移民的小孩,如:巴基斯坦、菲律賓、泰國、印度等)

            低社階(學生都來於低收入戶的家庭)、多語學校。

(二)上課使用全英語教學,提供烏都語及印度語言供學生選修。

(三)學生來源穩定(師生比為120),並未受到少子化的衝擊,然而受惠

            於香港教育局提供更多的資源,聘請多位教學助理協助教師處理一些非

            教學的工作,讓教師更專心於教學,並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非正規課程

            及學習經歷,令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六備註:

(一)官立小學與津貼小學差異:薪資一樣,但前者老師為公務員,有退休

            金,後者不是公務員,沒有退休金,有公基金,沒有醫療,保良局設

            的津貼小學,有不同的資源。

(二)津貼小學與私立小學的差異:前者政府給予補助,學生不用交錢,後者

            政府不補助,學生完全自費。

(三)官立、津貼、私立三種小學,課程大致相同,課本經過政府審定,學校

            可以自選,可以自己編訂校本課程。

(四)政府規定各科總節數百分比,每學期上課190天。上課起迄時程,每節時

            數,每天上課節數,學校可以自行安排。

(五)官立小學校長升遷由32級到1級,由教育局評選,沒有任期限制。

(六)官立學校聘請教師,由教育局人員及學校人員interview來決定是否聘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