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20 22:49:53ღ 榛 ღ
準備失敗
我是一個天性樂觀的人。但我樂觀的來源跟別人不一樣。別人樂觀,是相信絕對會成功。我樂觀,是覺得鐵定會失敗。
覺得會失敗,就會整天嚇自己。預料各種失敗的原因和後果,想像別人嘲笑的八卦和標題。這像看恐怖片前,早已知道結局。於是過程中的僵屍和血腥,就沒那麼可怕了。常常嚇自己,自己就永遠嚇不死。
覺得會失敗的另一個好處是:因為你胡思亂想過各種失敗的原因,所以你會千方百計地預防那些原因。這樣一來,反而增加了成功的機率。
張明正和我開辦「社會企業創業大賽」的第一天,就準備好要失敗。
因為創投界的專家告訴我們:台灣很少人在做風險大的第一輪投資。就算做,投錢下去前一定要徹底地背景調查(Due Diligence)。比賽的機制,無法做調查,怎麼可能找出好案子?
也因為成功的創業者告訴我們:要創辦一家「營利」企業,成功機率都極低。「營利」之外還要公益,哪有可能?
這些觀點我們都同意,但還是撩落去。為什麼?因為沒有更好的選擇。若水成立的目的是幫助所有想用企業方法做公益的人實現夢想,不辦大規模的活動,怎麼把這些人找出來?如果找出他們的代價是每晚把自己嚇醒,那就少睡一點!
知道「創業大賽」有100種出錯的可能,並沒有阻擋我們巡迴全省。10月初,我們到屏東、高雄、台中、新竹、台北、花蓮,跟當地的創業家見面,鼓勵他們來參賽。張明正「鼓勵」的方式很特別。他跟創業家說:「若水跟你合作,就像雞和豬合夥賣火腿蛋三明治。若水是雞,你是豬。」
哪有人鼓勵參賽,卻警告別人參賽像割肉一樣痛苦?但張明正有資格這麼說。他最知道,創業很苦,如果沒有割肉的準備,那就留步。我們雖然希望報名的數量成千上萬,但不希望誤導任何人誤上賊船。不適合的人合夥,彼此都辛苦。不如單純做朋友,分頭找幸福。我的第1、第3、第5、第4,和第2任前女友,都教過我這個道理。
所以我們嚇自己,也嚇別人。在巡迴說明會中,很多創業家問若水能提供什麼資源,幫他們想idea、組隊、定義營運模式、寫營運計畫書……我們總是嚇大家:「若水當然會辦大攤學習活動和一對一諮詢,提高參賽者的競爭力。但到頭來,創業的還是你,這是你的公司!」一名參賽者說:「這樣說根本是在推卸責任嘛!」我們當然要推卸責任。因為在創業時,什麼都可以外包,但失敗的恐懼和求勝的決心,無法外包給任何人,包括若水。
在花蓮場,我們嚇大家時趾高氣揚,但從花蓮回來的路上,張明正和我變成一碗冷掉的豆漿:「天啊,我們做了什麼蠢事!我們來宣傳若水的處女作,卻把大家都嚇跑了!」車到宜蘭時,我們激辯著見林還是見樹。但過了福隆,我們開始吃曾記麻糬。我們想:「比賽也許成功,也許失敗,但既然來了花蓮,麻糬還是要吃的!」
回到台北後,我們平常還是會嚇自己,見面時還是會嚇彼此,碰到參賽者還是忍不住嚇對方。我們希望所有的人都準備好要失敗,這樣也許,我們就會有一絲絲、還只是一絲絲,成功的希望。我想起自己在創業前、仍在電影公司上班時,曾經行銷過的《絕地戰警2》("Bad Boys 2"),威爾史密斯對馬丁勞倫斯說:"We ride together, we die together. Bad boys for life!"(「我們開一輛車,就死在一起。不論死活,永遠是壞男孩。」)
這樣嚇人多酷!也許下一次我會跟創業家說:「95%的創業者都死得很慘,但至少,若水跟你一起死。」
不論死活,永遠是壞男孩!
上一篇:愛情是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