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05 10:53:51尚未設定

台語語系音樂研究報告_II

福佬語系音樂研究報告(轉載文章) 作者:劉力君__南瓜妹
(續前)

「台灣新民謠之父」陳明章
九○年代初,訴說社會小人物真實故事、帶著濃郁土地芬芳的台語專輯「下午的一齣戲」又引起廣泛討論,留著大鬍子的陳明章崛起歌壇,帶著一支吉他和純樸的歌喉,這給人一種「新民謠」的感覺,甚至有許多日本人,也被陳明章淡淡的吉他聲給吸引,往後的幾年,有「台灣新民謠之父」之稱的陳明章,所出的專輯偏重於「現場演唱作品」,也繼續為台語歌壇寫下了許多令人難忘的作品,如述說著恆春民謠歌手「陳達」的故事的「紅目達仔」、南管師父金枝師的「竹枝詞」、先民開墾台灣的「唐山過台灣」還有在1997年轟動全台灣的「流浪到淡水」皆是陳明章的作品,而在今年陳明章發表了籌畫兩年的新專輯「勿問我的名」,其中「幸福進行曲」是配合二二八紀念電影「天馬茶房」所寫,「勿問我的名」承襲了當年黃俊雄布袋戲歌曲的氣味,「菊花開的時」根據作家「楊逵」的短篇小說「水牛」所寫,本報告音樂CD中的第三首歌曲「新竹風」是陳明章為「追尋新竹風」所寫的活動歌曲,在新竹文化節中發表,並成為藝術節的主題歌曲。

吶喊搖滾風的林強
1990出現了一位帶著年輕氣息的少年,有人說他是新人類的男孩,在他的歌聲中有著樂觀和希望,帶著他舞台上的震撼瘋狂,向大步前來,他就是林強,他創新撼動的音樂色彩,狂意激昂的表演方式,深入生活又撞擊人心,在他的專輯「向前走」中,以搖滾樂的爆炸姿態,打開了另一個台語歌曲的新紀元,雖然一開始只是唱片公司定位於實驗歌曲的作品,但一推出後,引起了空前的迴響,排山倒海的喝采使得林強成為年輕人崇拜的對象,同時也被象徵走出悲情的新台灣人象徵。

反應中下階層心聲的蔡振南
1982年,年僅28歲的蔡振南寫出個人第一首台語創作「心事誰人知」,由沈文程主唱,紅遍台灣的大街小巷,可以說是台語歌曲在語言政策逐漸鬆綁後,最能反映出大眾語言使用習慣的歌曲,雖然在風格上仍保有台語歌曲予人悲淒哀愁的感覺,但幽怨的曲調,細膩的歌詞,真實反映出老百姓的心情,而打動人心,由於蔡振南國小畢業後即離開故鄉嘉義,因此他走遍台灣各角落,歷經各種不同的環境的歷練,蔡振南開始深刻體會台灣中下階層的點點滴滴,這也為他保留了他對市井小民生活的情感,成為後來音樂創作中重要的元素,早期如述說民眾壓抑的心情的「心事誰人知」,描述大家樂盛行的台灣社會的「什麼樂」,講江湖兄弟的「漂泊的七投人」、「金包銀」、「不應該」、「準田爛路」,以及描寫風塵女子的「船過水無痕」、「醉無停」等帶有江湖味的創作為蔡振南主要的歌曲表達範圍,但由於身處複雜的環境,又急於找尋靈感的蔡振南,卻因此染上了毒癮,在好友吳念真和侯孝賢的勸說下,蔡振南自首並接受治療,並曾拍過反毒廣告,以親身經驗告誡年輕朋友不要輕易嘗試毒品,而40歲以後的蔡振南,創作靈感逐漸走向人生的經驗沈澱,如「太陽」道出人情冷暖,世事無常的情感,「多桑」描寫父親的親情。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由蔡振南演唱的「母親的名叫台灣」,這首歌是蔡振南和吳念真在主持「綠色和平廣播電台」,「臺灣香火」的節目時,聽眾在 call in 時所唱的歌,後來因為歌曲深深觸動了許多臺灣人的心靈,引起大家的深厚共鳴,也成為每次演唱會中,蔡振南必定會演唱的歌曲,這首歌不僅寫出了兩千萬人與臺灣臍帶相連的情感,也寫出了過去本土意識受壓抑、貶低的屈辱與辛酸。
近幾年的蔡振南因獨特的歌喉和精湛的演技,屢次獲得「金曲獎」、「金馬獎」及國外許多影展的肯定,並主持常態節目「台灣南歌」為重拾過去台語歌的美感而努力,在其中也可以深深體會他對音樂的執著及使命感。

說唱台灣民俗的劉福助
說起「祖母的話」和「安童歌買菜」您一定會想起劉福助,他是台灣國寶級的歌手,其歌曲風味反應出台灣民間生活及各種民俗習慣,如其「二十四節氣」歌中就闡述了各季節的特色、農民雜感,「一年換二十四個頭家」是一首相當有趣的歌,說一個人不管做什麼工作都一直碰壁,只好一直換工作,這也反應當時許多年輕人學東西只學到皮毛,怪不得什麼一直在換頭家了。

充滿生活體驗和土地情感的鄭智仁
前些日子廣為電視媒體撥放的「天總是攏會光」,反應了大地震後民眾期待希望到來的心情,這首歌的作者就是鄭智仁醫師,他也是高雄福爾摩沙合唱團的團長,他是彰化二水人,後因工作需要而定居於高雄,鄭醫師在四十歲後才開始從事使用自己的母語來創作,第一首創作歌曲為寫育兒情深的「月娘光光」,鄭醫師的創作皆來自生活中的情感,如「阿爸的風吹」是寫他國小時的老師用風箏來比喻人生,「獵鳶」是在老家二水時,兒子看著天空中盤旋的老鷹所提出的問題,而激起他童年時的記憶,也帶有一種生態保育意識,「火金姑叨位去」是寫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遺憾,「太陽」是在寫火鳳凰「鄭南榕」的故事,而廣受大家傳唱的「天總是攏會光」則是創作於解嚴初期期待天光的心情寫照。
鄭醫師是一位相當親切且富愛心的人,平時看診,晚上寫歌,但他不將自己的作品淪為商業化的犧牲品,只是為了自己的興趣而寫,此外也常到教會與一些殘障朋友們一同歌唱,在他的歌中常見到「飛翔」、「夢想」等詞句,人生有夢,築夢踏實,鄭醫師就是這樣一位創作者。

詩人與作曲家的結合-路寒袖和詹宏達
1994年的台北市長選舉,出現了兩首令人難忘的歌曲,一首是當時的選舉競選歌「台北新故鄉」,另外一首是講述著阿扁和阿扁嫂真摯感情的「春天的花蕊」,這兩首歌的創作者正是路寒袖和詹宏達兩人,路寒袖是中文系畢業的寫詩者,詹宏達是專業的作曲家,在他們兩人合作的作品中,重拾了台語歌曲如詩如畫的氣息,由潘麗麗合作的作品中,如「畫眉」、「春雨」、「四月望雨」、「往事如影」都將歌詞詩化,帶來一種特有的美感,路詹兩人曾為阿扁寫過三首競選歌曲:「台北新故鄉」、「有夢最美」和今年所創作的「少年台灣」都是相當動聽的歌曲,跳脫競選歌曲的常態。

外省孩子創作台語歌的劉淞洲
出生於銀聯一村的老哥「劉淞洲」是所謂的「外省第二代」,但老哥的第一張專輯「魔神仔的世界」裡是清一色的台語歌,用的詞、唱的腔,都讓人相信他是原汁原味的台灣人,但事實上,他卻是標準的眷村子弟,一口流利的台灣話是從小和本省小孩打鬧嬉戲裡學來的,老哥士校畢業,做了幾年的職業軍人之後,陸陸續續換了許多工作,掃地工人、計程車司機、自助餐老闆、徵信員,一回一回地轉業,沒讓老哥累積什麼實質的財富,倒讓他體驗了形形色色的人間面向,再搭上他帶點憤世嫉俗的個性,便抒到他的詞曲之中,加上大嫂是豫劇歌后王海玲,二姐劉海燕是豫劇老生,生長在這樣的戲曲家庭,他的音樂有南管、北管及康樂隊等民間樂曲的味道。唱兩張台語專輯,像順口溜的歌曲,由於他的歌詼諧又有批判性,許多政治人物的募款餐會,都喜歡找他來唱市民的心聲。
現在老哥的職業是「台大工友」,而老哥在台大的知名度,除了他的歌聲之外,也來自他的草根性和不拘小節的親和力。每逢老哥住校,小小的工友值班室裡經常擠滿了學生,唱歌、喝酒,天南地北的閒扯。老哥說,這些年他的許多「學問」就是從這些來來去去的學生身上「挖」出來的。

爆笑台語歌王朱約信
朱約信就是出了名的台語RAP笑魁唸歌高手「豬頭皮」,他的前三張專輯「我是神經病」、「外好汝甘知」、「我家是瘋人院」頗帶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爆破感,甚至有人無法接受他的音樂型態而大罵其沒水準,但仔細聆聽,除了詞的創意十足外,豬頭皮所寫的曲兼具各國歌曲的曲風,從「那卡西風味」到「西班牙鬥牛歌」皆出現在他的創作中,另外或許很多人不知道,豬頭皮還是台大歷史系的碩士,結婚後的豬頭皮,歌曲中不再出現嘻笑怒罵的歌,反而將為人父的心情和虔誠的宗教信仰帶入了他的歌曲中。(本報告音樂CD「台灣新人類」是豬頭皮沿用台灣民謠「桃花過渡」所創作的歌曲,相當的有意思)

重拾台語創作的樂團-亂彈和五月天
儘管台語歌在流行歌壇處於弱勢,但是許多新興樂壇也願意常識用台語來創作,其中兩個頗具代表性的樂團就是曾拿下金曲獎最佳演唱團體獎的「亂彈」,和最近相當受歡迎的「五月天」。「亂彈」成員平均只有三十出頭,而「五月天」成員平均只有二十來歲,「亂彈」所演唱的台語歌,融合了南北管的風味,在詞的創作上也相當夠水準。「五月天」由於較年輕,歷練不如「亂彈」來的純熟,所以創作上也較偏向一班年輕人的愛情世界,但能有心從事這樣的創作,還是令人值得讚賞的。

柒、作者結語
台灣歌曲的內涵相當廣泛,本報告只是大略取重點式的介紹,而每一首歌曲背後都有不同的歷史背景和歌曲故事,這些歌曲的故事在筆者所建構的網站「音樂台灣」中有更詳盡的介紹,並有和亞洲唱片合作的原唱音樂試聽,如果想深入瞭解,請至網站中瀏覽,另外筆者目前為中山大學五明學館「台灣民謠」版版主,如果有任何歌曲上的問題,歡迎來一同討論,也可以使用E-mail聯繫,讓我們一同享受台語歌之美。
此外本報告採簡單明瞭的編排方式,僅作文字上的敘述和音樂共享,歡迎讀者加以影印宣傳,推廣讓更多的朋友知道,但是請尊重作者,不要隨意更改本報告中的內容,如本報告中有任何錯誤或不周詳的地方,請與我聯繫,謝謝您的閱讀。

聯絡方式:
劉力君(南瓜妹)
E-mail:abcbbs@mail.wtjc.edu.tw
音樂台灣網站:http://www.wtjc.edu.tw/user/abcbbs/
中山五明學館BBS:IP:140.117.11.90 (taiwanfolk版)
玖、參考書籍
◆ 音樂台灣-陳郁秀、盧修一(時報出版)
◆ 台灣歌謠鄉土情-莊永明、孫德銘(台灣的店經銷)
◆ 台灣歌謠追想曲-莊永明(前衛出版)
◆ 想要彈同調-小野(皇冠出版)
◆ 台灣民間歌謠-鄭隆恆(南海出版)
◆ 台灣音樂之旅-簡上仁(自立晚報出版)
◆ 台灣民謠-簡上仁(眾文出版)
◆ 春天的花蕊-路寒袖(皇冠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