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7-27 17:31:50丹得

諾貝爾的榮耀‧生理醫學桂冠 讀後感(1987)

1987:十萬個基因,百萬種抗體?

重點:
  得獎者利根川進在大四聽了諾貝爾獎得主的演講後,立志研究分子生物學,於是進了渡邊格教授的研究室。然而,以利根川進剛強而且不妥協的個性並不適合在日本發展,於是他到了美國以研究嗜菌體完成博士學位。
  利根川進非常專注於研究工作,卻並不擅長人際關係。稍後他去了瑞士,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進而解答了免疫學家二十多年來百思不解的難題,並證實了十幾年前科學家提出的假說。
  免疫學家發現,人類約有十萬個基因,卻可製造出幾百萬種的抗體。利根川進的利用老鼠細胞做的實驗指出,可以使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來探討免疫上的問題。

心得:
一、利根川進聽了一場演講,深深受到感動,於是決定了未來的方向。這個暑假,我也聽了一場楊振寧博士的演講,倒是沒什麼立志將來要怎樣的決心。或許要等到學的更多以後,關鍵性的演講、座談才比較有這樣的效果吧。
二、並不是一定要人際關係打的漂亮才能有所成就,每個人都有他的成功方式;有夠清楚的自我認識,再巧妙地碰上一兩個「貴人」以後,就真的可以適才適性了。
三、利根川進說:「要做研究的話,三十歲是決定勝負的年齡。」相關的說法有:「靠三十歲之前的事業過下半輩子」、「五十歲之前,不怕;五十歲以後,不悔」。總之現在真是個該努力用功、而未來無線寬廣又光明的年齡啊!
四、利根川進似乎擅長結合兩個先前沒什麼相干領域的研究。這的確是個很大的發展空間,因為要精深又要跨領域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別人沒想到可以放一起看的,想到了就是大發現,就會讓科學界有有很大的進展。結論是,「先知」的確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