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4-18 16:51:39亂亂來

阿帕拉契之旅─彼岸

[五月九日](美東時間)

  早上八點半,飛機在舊金山降落。和煦的陽光透過航站大廈的大片玻璃灑落進來,舒適的光線和清淨的空氣讓人心曠神怡。來到異鄉的土地上,迎接我的是如此舒適的感覺,不由得開心起來。舊金山是華人三大聚集地之一,我在機場裡頭四處都可見到黃色臉孔,也許因為如此,並沒有帶給我強烈的出國感覺。

  我在舊金山國際機場只是個過客,待會兒就要轉機到波士頓。剛下飛機就有人檢查護照,然後進海關領行李,出關後推著背包沿著「Connecting Airline」的指標前進,往另一個登機門等待國內線飛機的登機時間到來。途中經過一間Starbucks,喝多了台灣的史巴克,買杯美國的喝看看。排在長長的隊伍後頭,不時睨著黑板上頭的咖啡名稱,暗自練習待會兒要怎麼點飲料。不知道是不是大美國主義作祟之故,我實在搞不懂為什麼史巴克咖啡大小Size的區分方式不是Small、Medium和Large而是Short、Tall和Grande,而且Grande明明就是法文啊?真不曉得蕭茲當初在想什麼。終於輪到我了:「I wanna a tall Caramel Mocchiato with hazelnut syrup.」微笑。呵呵呵,微笑是最有用的,即使沒得打折,至少也有一杯好心情。史巴克不愧是史巴克,我的焦糖瑪琪朵很快就在櫃臺末端出現了,我伸手拿了咖啡順便給她一個迷人的微笑:「Thank you。」她也回給我一個職業的笑容:「Sayonara……」小姐,雖然我單眼皮又留著小鬍子,不表示我是Nippon Nin好咩 -__-"

  上午11:45從西岸的舊金山出發,此時台灣時間是五月十日的凌晨2:45,飛了六個小時到東岸的波士頓羅根國際機場(Logan Int'l Airport),時間為20:20。且慢,不是飛六個小時嗎?怎麼時間多跑了三個小時?沒錯,這是因為時區的關係。美國不像我們或中國大陸用統一的中原標準時間,而是將整塊美國本土分成四個時區,由西而東分別是晚十七個小時的太平洋時區、山區時區、中央時區和晚十三個小時的東部時區;同時,美國還實施日光節約時間,在每年的四到十月份要將時鐘撥快一個小時,以致於時差的問題不只困擾外國人,連美國人自己都搞不清楚。不過現在東部時間加上日光節約時間剛好晚台灣十二小時,不用算得頭痛。

  這一趟旅程呀,是能省盡量省,所以住呢住國際青年之家,行就多多靠雙腿和大眾交通工具,反正爬山的人還怕走得少了嗎?到服務台問了往地鐵免費區間巴士是33路,到機場外面的巴士站乘車,可以直達地鐵藍線Airport站,然後轉綠線到距離國際青年之家最近的Hynes站,再走路到青年之家去。可是,我人到了巴士站,怎麼也搭不上我的33路公車。羅根機場的巴士站很詭異,有好幾個不同的站牌和月台。我先在最靠近機場的月台等,遠遠看到一輛巴士上面亮著33,上前一步準備招手上車,就看到它輕巧地轉個小彎,從離我十數公尺之遙的第三月台溜走了。我往身旁一看:沒錯呀,是33路站牌呀,難道還有其他奧秘?好吧,那過去第三月台看看好了。背起大背包,過了兩條路到第三月台,等了十幾分鐘後,遠遠又一輛巴士亮著33開過來。我抖擻了精神,期待那輕巧小轉彎的出現,準備用和藹的笑容融化司機的冷酷。這個司機果然酷得不得了,他不轉了,直直開到十幾分鐘前我還徘徊流連於其上的第一月台……是怎樣啦!我一面不爽一面開始想像外國人到台灣來旅行,看著馬路上整排站牌茫然不知所措,沒辦法用公車到任何他想去的地方的慘狀。

  正一個人惶惶然時,一口道地北京腔在我背後響起:「您要去哪兒呀?」我回頭一看,是剛剛我在服務台時身旁一位請服務人員廣播的先生。

  「我要去搭地鐵。」我回答。
  「來來來,坐我車,我載你到地鐵站去。」

  就這樣,我搭上陸先生的便車,一路到了地鐵紅線南站(South Station)。在路上談談聊聊,不外乎你一個人來玩兒呀,要小心哪之類的關心話語,讓人心底為之一暖。陸先生是大陸移民第二代,已經波士頓生根定居了。臨下車前,他還抄了家中電話給我,囑咐我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打電話給他。感動的咧。

  這裡有兩個值得一提的設施,一是波士頓的地鐵;另一則是南站。地鐵於西元16xx年完工(我忘了),是全美最早完成的地鐵系統,也是排名第四的大眾交通系統。波士頓地鐵有紅、藍、橘、綠四線,分布全波士頓。這四條線在市中心交會,往市中心的方向稱為Inbound,相反則稱為Outbound,和紐約的Uptown/Downtown有異曲同工之妙。波士頓地鐵的使用量非常大,一日進出旅客人數達百萬人之多,正確的數字是102,3877人。這到底有多少呢?同時期台北捷運的運輸量是九十萬人左右,但是波士頓的人口只有台北市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見其使用率有多高。這裡的地鐵系統對自助旅行的人來說是非常友善且便利,第一是價格統一,不論起迄站為何,一律是一塊錢大洋走遍遍;再來是它的地圖標示清楚。去過英國的人應該體驗過其驚人巨大的地鐵系統,而且最令人為之著迷的是,英國地鐵的路線圖自成一個世界,與地面上的一切毫不接筍。你可以從某個站進去,轉兩次車之後出站,發現你距離一個小時前入站的地方只有兩百公尺遠。相較之下,在波士頓坐地鐵實在是一個愉快的經驗。

  南站完工於西元1899年,為當時全美最大的火車站。後來雖然因為波士頓運輸重心轉移至公路而式微,卻又因地鐵的興建與公路客運總站遷移至南站旁,再度成為運輸的樞紐。波士頓往西與往南的列車都由南站出發,可以前往羅德島、紐約、費城、甚至華盛頓特區。南站的建築本身也具備歷史價值,為什麼?我忘了,反正看起來很有一點年紀就是了。

  晚上十點多,南站沒有什麼人走動,我拿了一塊錢紙幣到售票亭換枚地鐵代幣,穿過三觭龍角般的欄杆,緩緩踏入波士頓地底的世界。到美國來最不習慣的一件事就是:波士頓人都跑哪裡去了?才十點多耶,感覺卻台北的半夜兩點。十點多的台北火車站八成擠滿了剛下班或剛下課的人潮,這裡卻只有三三兩兩的人緩緩地移動,商店熄燈、零售小車也都蓋上布簾。這大概是東西方極大的差異。我有個從英國來的老師說他最不能理解的就是為什麼台灣人老是要工作得那麼晚,而且還因此感到高興。

  「晚上,」他用純正的英國腔說,「是用來喝茶、看書、與家人相處的。」他口中的晚上,是指下午五點以後。真羨慕英國人呀。

  波士頓地鐵與台北捷運另一個不同點是:它真的讓你強烈的意識到自己正深處在地底下。站在昏昏暗暗的月台上,四周只有幾個人靜靜地看著手上的報紙,或盯著兩條軌道外Outbound月台上的幾個人;而那些人也是盯著手上的報紙,或者看著兩條軌道外Inbound月台上的幾個人,也許此時我正在打量的那個痞子裝扮的人也正在打量我這個陌生的怪ㄎㄚ。遙遠的距離成為絕佳的保護,沒有人看得出對方的眼睛究竟放在哪裡,因此我們可以安全地掃瞄每個人而不至於引人過來嗆聲:「What the fxxk are you looking at?」意思就是:「肖年仔,ㄚ某粒系力看啥?」深邃的隧道像是一頭張大嘴巴的爬蟲類,突然吐出一陣冷冽的風揚起幾張紙片,彷彿打噴嚏不小心濺出來的唾沫。迎面而來赭紅色列車上打著大字「Inbound」,吱吱吱地停在月台旁。我一上車就接收到大量注目禮(也沒大量,人不多嘛,但比例很高就是了),害我心裡小鹿亂撞,很想大聲地告訴他們:「我很窮,別搶我。」還有,「我不是日本人。」


─────────────────
圖片是Boston 地鐵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