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0-30 19:18:13尚未設定

阿巴拉特

  最近看了一本書,叫『阿巴拉特』。當初在報紙上看到一句話而留上意。

  「我看到了驚悚小說的未來,他的名字叫克里夫.巴克。」
                        —史蒂芬.金

  說到史蒂芬‧金,得談談我對這個人的小小認識。史蒂芬‧金在台灣並不是名氣很大,但在美國他卻是家喻戶曉的知名恐怖小說作家,文章產量之豐富,被文學評論家稱之為『寫手』。幾乎每一本小說都能登上排行榜,甚至同時佔去幾個名額也是家常便飯。他寫作的型式廣泛,包含長短篇小說、電視電影劇本以及少數幾本非小說作品。前一陣子他還實驗性地開啟一種網路閱讀新機制,發表一段故事的首章,讓使用者免費下載,在閱讀完畢之後由讀者自行決定是否支付一美元的費用,若付款人數達到下載人數的75%,史蒂芬‧金則將故事延續下去。

  也許你還是不知道這條漢子究竟是誰,那下面這幾部電影也許你略知一二:秘窗(Secret Window)、綠色奇蹟(The Green Mile)、補夢網(Dream Catcher)、刺激一九九五(The Shawshank Redemption)、熱淚傷痕(Dolores Claiborne)、戰慄遊戲(Misery)、站在我這邊(Stand By Me),或更久以前的:魔女嘉莉(Carrie)、寵物墳場(Pet Sematary)、鬼店(Shining)……開始有點感覺了吧,是的,這些電影都是改編自他的小說,而且此人尚有一怪癖,很喜歡在這些電影裡頭客串,眼尖的影迷應該或多或少都在某部電影中發現金大叔的身影。

  同樣是美國暢銷小說作家的麥可‧克林頓(Michael Clicton),他的作品如改編為電影的侏儸紀公園、神秘之球,在台灣就頗受好評,接受度也很高。有人曾經分析過此般現象,認為金大叔的作品「美國味」強烈,而麥可的作品則無特定的背景環境色彩。的確,史蒂芬‧金的故事幾乎都發生在美國東北方的緬因州小鎮中,充滿著老舊穀倉、房舍屋瓦的濃厚味道以及成長在美國文化下的經驗與體會,這些滋味對於台灣人而言應是相當難以體會。也因此,不知嚇死多少美國人的金大叔作品,對台灣人來講卻像是隔靴搔癢,摸不著挑動人心的那一點。

  扯遠了。話說回來,阿巴拉特是一個奇異的世界,這個世界中有二十四個島嶼,每個島嶼都代表著一個小時,以及超越時間的第二十五個島嶼。故事就發生在一個住在維吉尼亞州的小女孩,在無意中(也是冥冥註定)得到阿巴拉特的秘密,而開始她在這個奇異世界中的歷險。在這個世界中有太多不可思議的景色、人物和物品,有一個名叫山謬爾‧克雷普的人,立志將所有阿巴拉特的資料寫成一本書,名為《克雷普萬用書》。克雷普一開始以實事求是的角度著書,但隨著時間流逝與歷練增加,他漸漸成為一個神話學家。他的書中詳細記載著一切關於阿巴拉特的過去及未來,經過證實及未經證實、可能有用也可能無用的所有資訊,但對於想要在阿巴拉特四處生活的人,都肯定能夠在它自相矛盾的內容中找到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對我們這些實實在在捧著《阿巴拉特》閱讀的讀者而言,《克雷普萬用書》這本『書中書』的存在是挺有趣的,它能夠以它本身的虛構性,帶領讀者更深入另一個虛構的世界,而暫時忘卻我們真實生活著的這個地方。書中其中有一段內容挺有意思的,說的是克雷普本人的命運。他最後是在治外諸島之一迷路而曬死,人們發現他的屍體時,克雷普的手上正握著自己的書,翻到一頁地圖,上面標示有一個名叫克雷普的小鎮。很明顯地,克雷普想要尋找這個跟他同名的小鎮而迷路,並喪失他的性命。在克雷普死後,人們為了紀念他對阿巴拉特的偉大貢獻,便將那個小鎮以他的名字命名之。弔詭的是,如此一來,克雷普遍尋不著的克雷普小鎮由此而生,而《克雷普萬用書》上的資訊也不再錯誤。

  讓我想到電影《駭客任務》中的一幕。當尼歐隨著曼菲斯來到祭司的住處,在他進入廚房時,祭司劈頭就告訴尼歐:『不用在意。』尼歐狐疑地轉身看看四周,卻不小心碰倒花瓶,使它掉落碎裂。尼歐疑惑地問祭司:『你怎麼知道?』祭司回答他:『問題應該是,如果我不說,你會碰倒花瓶嗎?』

  很久沒寫東西了,推薦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