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28 20:38:32wakint

空間迷向。

令人好奇的是,我們「到底」在哪一個國度裡。

將近一個世紀,將時間軸拉近一整天的228接力秀台灣,即便被頌揚的多是關於氣節、不屈不撓的可敬故事,
但其中還是有相當多諸如開城門迎接日本人或者是其他關於人性弱點的故事。

而這些故事,現在幾乎成了社會的全部。

當你開著一台國產車,到了烏來風景區尋找停車位,心裡還想著「恩,雨刷不太行了,要去換一個,
可是又要花錢。」然後邊把車子停好。這時突如其來一台車子迅速停到你身旁,毫不掩飾他的暴力和炫耀,
你生起氣來,然後那是一個年紀很小的男孩,身邊是一個很名模的女孩。

你是心裡想「混蛋,懂不懂禮貌啊?」還是被女孩身上的戒指閃到或者是亮麗的LEXUS,構成心中的想望?

台灣什麼時候,這樣害怕著中國大陸?這樣害怕著美國?

中國大陸之所以能夠不畏懼美國,在任何時候都不在乎聯合國或者其他組織,那是因為他們由無到有的過程中,
一直被國際勢力打壓,但中國大陸實在太廣泛,他們終於還是成長,用著各種極端的一胎化、用著將資源集中在重點都市,他們成長;
用著強迫人民遷移,以取得博覽會土地的方式,他們成長;
用屠殺西藏方式,他們成長;用強制方式,一年內全部禁用有鉛汽油,他們成長;
用集權方式,將種植綠色長城,效率比西方社會快上好多好多倍,他們成長。

台灣呢?

日本離開台灣,動亂非凡,杜聰明接起醫療責任、孫運璿搭起電力,我們度過中美斷交,
我們撐過石油危機、我們在公衛護士的努力下,陸續解決了烏腳病、家庭計畫、醫療網、開創了全民健保;
在一片混亂中,台灣堅持著,不害怕什麼,中產階級廣增,透過民間國際活動前往各國支持農業、醫療,回饋著當年台灣也曾受過國際援助的時刻。

而如今,在大陸推動著世界,但台灣推動著大陸的時刻,台灣取得了民主的成就、取得了生活水準的成就,
不論在購買力指數、消費指數、關心政治比例、健康情形、醫療水準、科技程度、製造等項目,
儘管所謂金磚四國擁有著傳統資源、龐大人力和新興市場,但當發展到一個程度,經濟自然會重新找上政治,經濟需要更完整的基礎建設來推動而繼續前進。

然而,一個不停有著集權、有著礦坑意外,當遇到那個男孩一定會低頭和他說抱歉的國度,難道這就是我們所畏懼的?

陳總統更加釐清兩岸關係,讓台灣人將選項更加清楚,除非我們心裡早就將自己對號入座在那個流著口水低頭說抱歉的人,否則,這樣的情形我們遲早也會面對。

台灣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連任至今,民進黨政府的確還像是剛上任的政府,推諉的性格和國民黨執政沒有什麼兩樣。

不重視文官制度,不尊重專家意見,沒有完整配套措施,不懂得運用媒體力量,
凡此種種,並不能以剛上任來解釋,再轉移焦點也不足以使民眾諒解遭遇的民生問題。

醫藥尚未分業,全民健保問題重重,基礎公衛建設幾近瓦解,水源問題、環保問題、教育問題、家庭問題、媒體問題…。

當香港、愛爾蘭、德國都明確的瞭解他們所處在世界該有的角色時,台灣依舊還在猶豫,並且持續的內耗。

這塊土地需要的,是重拾對自己的信心和氣魄,民眾需要的是一份相信和信賴,而不是恐懼。

恐懼,是國家機器控制的一種方法,但是從來也沒有一個國家政治勢力用恐懼讓民眾分崩離析。

在野黨所恐懼的或者說利用恐懼,他們能夠得到什麼呢?
一個處在恐懼,集體恐慌的社會,難道會有什麼生產力嗎?

一如228事件,我們不需要找代罪羔羊我們不需要硬要找個出口,我們需要的我們努力的都只是在於釐清真相,不怕有問題,只怕問題不知道。

我們不需要恐懼,你們也不需要恐懼,而是要立基在正確的、科學的口述歷史、文本、推論而出,否則即便出發點是好的,同樣也會導致錯的結果。

恐懼的台灣、恐懼的在野黨,但這些恐懼卻都是不必要的,台灣根本就沒有時間等待恐懼。

我們需要修改國防條款,讓兵役有所意義,不是讓替代役成為有錢有勢子弟的溫床、讓國防役的條款放寬,
更多人才能前往進修、讓軍中制度能得以學習而不是充斥著無謂的霸道和階級思考;
讓家醫制度實現,讓民眾具備更多自我醫療觀念;
讓家庭系統完整,更多的社區照顧得以減輕雙新家庭的負擔;
讓農業更精緻化、品牌化,認養農業的使得台灣外銷;
讓銀行、金控不要繼續將市場只鎖定在兩千三百萬人,而是也許如中國商銀跟著台商走,將市場放大成為國際;
政府要積極配套措施,別只想著單純地用政策改變民眾行為,政策總來是來得又快又猛,卻又粗糙異常、漏洞百出;政府官員、民意代表也該遵守利益迴避原則,認清自己的責任;媒體更該肩負起責任,更多報導國際新聞、更少的無謂SNG連線,更少的藝人報導、更多的新聞專題;教育制度也該進駐更多的討論研擬,不該以一人意見為孤行,更少的政治思考,更多元的文化學習、更個人化的思維教學、更自主性的創意發展、對於教師更多的尊重。

若非如此,我們就要逐漸變成和中國大陸一樣,那一個流著口水低著頭道歉的人。

而摟著名模開著名車的男孩也不該是我們心中的模樣,我們該是走過去斥責此種情形,
然後牽著自己妻子的手,腳步沈穩,臉帶微笑,安穩享受這片美景、溫泉的男子才是。

甩甩頭、深呼吸,不在空間迷向,我們不在對岸。

我們的名字叫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