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9 09:23:38曾Sir

盂蘭勝會

農曆七月十四是中國人的「鬼節」,我想起小時候在黃大仙下村未重建之前的七層大廈徙置區長大,每年暑假約8月份,鄰側的摩士公園便會搭起竹棚(近年已「進化」成金屬棚架!),有戲睇、有嘢派,起初我還未認識個「盂」字,常把它讀作「『孟』蘭勝會」。小時候我也去過凑熱鬧,烈日當空,排了幾個小時,派到一斤白米(平安米)回家,滿心歡喜, 也試過派到一個紅A牌的紅膠盆。

原來「盂蘭」是印度梵文ullambana的譯音, 意思是「倒吊」, 就是救渡孤魂野鬼。鬼節期間,傳說鬼門關大開,街坊會在街上拜祭一些孤魂野鬼(無親人拜祭的鬼魂),免得他們來打擾,又燒些溪錢和衣服(燒衣)給他們,還搭建一個紙扎的「浴室」供他們沐浴更衣,路祭過後,街上遺下很多糕點、生果、花生、白飯等,有些窮人也會拾回家吃的,我也曾在其中拾到一些當時可用的硬幣:「毫子」、「斗零」……

我信主後才知道這是一個酬神的活動。他們的幡旗寫住「酬謝神恩」,答謝所信的神明保守「合境平安」、「風調雨順」和「國泰民安」,這很明顯就是「虧缺了神的榮耀」(323),他們將創造主的榮耀歸功給假神偶像,其實我們一切的福氣都是從造天地的神而來的!

盂蘭勝會通常會有粵劇或潮劇看,但其實這些表演的原意是做給那些假神偶像看的,他們做「神功戲」是為了酬謝神恩! 他們的場地擺設是有背後的「神學」:在戲台對面最遠處安放著的偶像才是觀戲的VIP! 一般觀眾都只是旁觀者!

在基督教的崇拜中,誰是導演、演員和觀眾? 有人說:神是導演、台上的事奉者是演員、會眾是觀眾。非也,應該事奉者是導演、所有會眾都是演員、神才是觀眾!

當我們面對這創天造地的神,祂保守我們合境平安、風調雨順和國泰民安,你會如何酬謝神恩?

「他們的偶像是金的、銀的、是人手所造的,有口卻不能言、有眼卻不能看、有耳卻不能聽、有鼻卻不能聞、有手卻不能摸、有腳卻不能走、有喉嚨也不能出聲。造它的要和它一樣;凡靠它的也要如此。」 (詩篇1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