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0-22 13:39:56小立子

(2004/09/08)太陽(上)

立子異言堂 .文章構想時間:2004/09/08

■文章標題:太陽

■前言︰

有玩過心理測驗或心理遊戲嗎?就是那種隨便問你一些沒什麼相關的問題,等你全部回答完之後,按照分數來結論出你是那一種人,好比說保守內向,或者是急躁沒耐性…等等。

那麼,我也來貢獻一個給大家玩玩。

題目只有一個:請你(妳)描述你心目中太陽的情景。

好比說是海邊的夕陽或是清晨的朝日、有雲遮著的太陽、或是下著雨看不見太陽,或甚至是晚上沒有太陽……等等。

想好了嗎?想好的話,請先把它記下來,等一下我們來看結論。

■作者:小立子
▓文章主分類:心情生活
▓文章子分類:生活隨筆
■文章標題:太陽

▓作者:小立子

在大學的時候,心理學和社會學的老師跟我們講了有關心理測驗的盲點。在 10 年前,台灣大部份的心理測驗都是「翻譯本」,有很多的心理測驗範本是抄美國做好的。這是什麼意思呢?這代表有的時候,正統的心理測驗結果,並不一定代表你真正的個人特質或智商。

我舉個例,二三十年前,美國舊金山的學者,曾經針對該區的國小在學學生做全面性的智商測驗,經過長時間的搜集後,學者研究出一個結論,那就是:「白人的小孩普遍比黑人的小孩要來得聰明」。

這項報告發表時,當然引起很大的爭議,可是研究學者很堅持自己的數據是正確的,因為他所採用的智商測驗範本,是經過美國聯邦審核通過的,準確度絕對沒問題。

後來,他的結論被推翻掉了,原因是:「題目不具準度」。

人類的智商要量化(數字化)是很困難的一件事,基本上,智商的定義在於文字的了解、語音的表達、數字的理解、社會環境的適應、生活週遭的反應…等等,透過平均值的統計來決定你的分數是一般人還是白痴。像台灣,智商 70 以下被列為「智能不足」,90 到 120 被列為「正常」,120 以上被列為「天才」。

一般來說,白人的小孩和黑人的小孩在前幾項的表現大同小異,可是在生活週遭的部份有很大的差異。事後檢查問卷的內容,才發現題目的確不夠完善。

其中有一道題目最具爭議,那就是「香蕉是什麼顏色?」

相信大家一看題目就知道,香蕉是黃色的嘛,這有什麼好奇怪的?

問題就在,當初的黑人小孩住在貧民區居多,許多好的資源或食物都是先給白人區的,剩下的才會給黑人區。所以,像香蕉這種水果,在原本新鮮黃亮亮的情況下,經過「淘汰」之後,黑人小孩看到的香蕉都已經是放了好幾天的那種,黃色的皮早就已經氧化掉變成黑色的皮,所以貧民區的黑人小孩在答這一題的時候,全部都回答「香蕉是黑色的」。

問題本身並沒有錯,錯只錯在這份問卷沒有考量到環境的特性,它沒有考慮到民族性的問題,使得這份問卷變成廢物。

從此,「民族特性」在智商測驗題目的訂定裡,變成了答案彈性最大的題目之一。

也因此,在大學裡,老師都會把台灣的一些問卷報告拿給我們看,有些研究結果就變得不倫不類。

好比說「台灣的國小生數學能力比美國國小生強」(這我可以作證,在我國小三年級的時候,九九乘法表早就背得熟瓜爛熟,等到我國小四五年級在夏威夷讀國小時,他們五年級的美國小學生才剛學到7x7=49 而已),這種結論一點意義也沒有,因為兩方的數學教學基礎根本不一樣,你硬要講說台灣的國小學生數學能力強,我覺得說不過去。當然還有更扯的啦,好比說「美國國中生的英文能力普遍比台灣的國中生強」,簡直是大廢話!沒事做這種調查是想要給誰笑啊?

除此之外,調查的「人數」也是一個很大的盲點。

最近在新聞看到一些研究調查,比如說「台灣青少年性開放指數」,或者是「高中生對雅典奧運的了解」……等等,大剌剌的就冠上「全國調查結果」的字眼,我對這類的調查結果都是嗤之以鼻的。不信的話,下次看到這種調查報告時,你可以檢查一下這份報告的相關數字,好比說問卷調查的受測人數是幾個人(通常不超過 1000 人)、調查的範圍是那幾個縣市(我看過只有調查台北縣的),然後自己再想想看,這樣的問卷結果是不是真的可以推論到全台灣都是這樣。

很可憐的是,就我學到的問卷調查理論而言,好像受測人數超過 500 人就可以代表全台灣了,所以我們才會看到一大堆後來完全不符合的「選票預測」、「男人女人性需求指數」、「上班族壓力指數」這類的「預測大失敗」。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調查單位,就是某個大學,每次公佈的選票調查結果都跟選情差十萬八千里,說某候選人的選票一定會超過百分之七十,結果連百分之二十都不到,然後這間大學依然故我的在每次選舉的時候公佈完全不準的選情預測。

所以,大學老師在教我們這方面的東西時,都會說「測出來的結果,僅能做參考」。除非,你能百分之一百的掌握所有的調查對象。好比說我在大三的時候有修一門「問卷調查」的課,這門課要以一個小組來做出研究生的研究報告,我跟卜仔組的團隊就很賤的訂了一個問卷題目,刻意縮小調查範圍,題目叫「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之本系生與轉系(學)生之問卷調查」。

調查的結果是:轉系(學)生對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的認同度比本系生高。

理由是:本系生是藉由大學聯考分數配發科系,並不一定是自願性的就讀兒福系,可是轉系(學)生則是真的想要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而報考的,所以後者對該系的認同度較高。

結論很完美,可是我們卻被教授罵到臭頭,因為訂這種題目很「低級」,拿自己的科系當調查對象,這
根本就是要矇混偷懶。要做,就應該要以「全國大專院校之各系本系生與轉系(學)生之研究報告」才對,那有人直接指定學校的?(其實還有更賤的咧!當時全台灣就只有文化大學和靜宜大學有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我們這小組怕麻煩,不想去台中找友校做調查,才故意訂定「文化大學」是調查對象)(………好吧,這個爛主意是我提出來的…噗!)

講了這麼多,總之一句話,很多調查或測驗的結果,實際上都是「不太準」的。所以建議各位,以後看到這類的研究報告時,當做參考就好啦!

我也不怕跟大家講,我在國小六年級的時候,我的心理智商是 68,屬於高度低智商人種,也就是說,小立子在下我是可以領殘障手冊的。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當時才剛從美國回來,他媽的數學題不會算,中文題目有的還看不懂,分數低是絕對理所當然的。

等到唸高中,又做一次智商測驗,我這次的分數是137,被列為「天才」。

然後呢?那又怎樣?高中還不是一樣留過級?考大學的化學分數還不是6.9分?是天才又怎樣?

啊,講太多了,回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