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啟天宮恭祝天上聖母聖誕千秋(國曆5月1日農曆3月23日)

艋舺啟天宮恭祝天上聖母聖誕千秋出駕繞境

  

(國曆5月1日農曆3月23日)

             媽祖的由來

媽祖姓林名默,又稱默娘,是泉州莆田縣湄洲嶼人,生於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媽祖林默娘出彌月間,因為「不聞啼聲」,所以他的父母替她取名「默」。

林默自幼聰明伶俐,八歲從塾師啓蒙讀書,能過目成誦,會預測天候變化,能指點出海漁船,並常在驚濤駭浪中救助遇險者,被尊為「龍女」、「神姑」。長大後,抉心終身不嫁,矢誌行善濟人,平素精研醫理,為人治病,還經常引導人們避兇趨吉,這就是她贏得民間敬重和愛戴的原因。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八日,傳說默娘預先告知親友說,她「心好清靜,塵環所不樂居;明辰乃重陽日,這有登高之願。」初九那天,她一大早便打扮整齊,從家中坐船到湄洲島,走到島北山上巨石下一清靜之處,在那裡駕雲「昇天」,時年二十九,這就是媽祖成道紀念日的由來。人們因林默生前拯溺救難的事蹟,所以尊她為「靈女」,通稱媽祖或娘媽。

媽祖生前的慈悲救難,和「昇天」後顯靈護國佑民的神話故事廣為流傳。自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給事中路允迪奏敕賜「順濟」廟額後,媽祖開始受到朝廷的重視,直到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止,媽祖受到皇帝的褒封表頌共有二十六次之多,從「夫人」、「妃」、「天妃」、「天後」的封號,以至於賜封「天上聖母」。

媽祖的故鄉湄洲島,是福建甫田市海岸忠門半島外一個離島。媽祖的故居在忠門半島的西側,但昇天的地方卻在湄洲島上,莆田人在島上為媽祖建廟奉祀,這座廟被信徒尊稱為媽祖「祖廟」,即「天下所有媽祖廟的始祖」之意,也是華人世界的第一座媽祖廟,湄洲島原是貧瘠的小島,因拜媽祖之賜,才有今日的繁榮,也是媽祖善男信女所嚮往的「聖地」。

臺灣先民從大陆移民到臺灣,經過臺灣海峽時常發生船難而喪生。於是有人在搭船時,帶著媽祖神像當作守護神,平安抵達臺灣後,也替媽祖蓋廟,經過三百多年,媽祖已經成為臺灣人民普遍信仰的神明。

恭祝天上聖母聖誕千秋

媽祖為中國沿海各省居民主要信仰之一,在台灣,媽祖與王爺更為居民最主要之二種信仰。有關媽祖是否有其人,自宋至今,存有二種不同之看法。其一以媽祖為宋代興化軍莆田縣湄洲嶼林氏女,死後為人崇拜而成神。

此一說法,為大部份人所接受。其次則認為媽祖未必真有其人,所謂天妃、天后皆為水神之本號。如元末,劉基於『台州路重建天妃廟碑』,即云:太極散為萬彙,惟天為最大,故其神謂之帝。地次於天,其祇后也。其次最大者莫如海,而水又為陰類,故海之神降于后,曰妃。而加以天,尊之也。

又如柳貫,於『敕賜天妃廟新祭器記』亦有:『海神之貴祀曰天妃,天妃有事於海者之司命也。』之說法。清人趙翼,於所撰『陔餘叢考』卷三十五,天妃條即云:竊意神(媽祖)之功效如此,豈林氏一女子所能。蓋水為陰類,其象維女,地媼配天則曰后,水陰次之則曰妃,天妃之名即謂水神之本號可,林氏女之說不必泥也。

劉基等人有此看法,肇因於各類文獻記載之媽祖傳說,只見媽祖成神後之靈異事蹟,罕見敘述媽祖生前史事,偶有敘及,亦多語涉玄渺。

現存宋、元兩代記載有關媽祖之文獻,年代最早者為黃公度所撰,題順濟廟詩,所述內容
最詳盡者,為咸淳臨安志所錄,丁伯桂順濟聖妃廟記。
黃公度詩云:

桔木肇靈滄海東,參差宮殿崒晴空;平生不厭混巫媼,己死猶能效國功。
萬戶牲膠無水旱,四時歌舞走兒童;傳聞利澤至今在,千里桅檣一信風。
 

黃公度(1109~1156)字師憲,宋代福建路興化軍莆田縣人。高宗紹興戊午(八年,1138)進士第一,
歷官考工員外郎。紹興二十六年(1156)卒,年四十八,有公度集十一卷。

黃公度題順濟廟詩雖僅有五十六字,然卻已敘及媽祖生前、死後事蹟及當時百姓熱烈崇祀之情形。
年代僅次於黃公度者,為陳宓所撰白湖順濟廟重建寢殿上梁文。

文云:
昔稱湘水神靈,獨擅南方,今仰白湖香火,幾半天下。祠宇殆周於甲子,規摹增煥於此時。妃正直聰明,福同於天道,周匝宏博,利澤覃于海隅。人人盡得所求,戶戶願殫其力,不日遂成於邃宅,凌霄有類於仙居。用赫厥靈,以報有德。神豈厭舊,眾惟圖新。脩梁既舉於佳辰,善頌宜騰於眾口。

恭祝天上聖母聖誕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