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安人自在
我觀我自在在無極之無極無色之姿我即色,我即空葉中我即如來花中我即世界我孕於葉,我築於花無花果核中之核,無夢,無礙核中無我,我心有核我心無核,核中有我我來,我去,我聞,我思如是,如是,我在其中.....
|

|
一、慈悲為本,為善心安
慈悲是佛道天地自然之根本, 博愛眾生並給予快樂,稱為慈; 憐憫眾生並拔除其苦,稱為悲。 二者合稱為慈悲。 有慈悲心的人,才能普度眾生,覺悟得道成佛; 佛說,自作善惡,自受其報。 一念善即天堂,一念惡即地獄; 心存善念,即是福源: 多行善事,必得善緣, 懷慈悲,修善行,人安心安。< |
 |
二、諸惡莫作,無噁心安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善惡有報,如影隨形。 惡人雖能一時得志,但罪惡會陪伴他的一生, 還要受到自己良心的懲戒和社會自然的責罰, 這便是惡報,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 做了虧心事,自然心難安穩。 佛說:不必非要把惡事做出來才是惡,只要起心動念不善即是惡。 眾善奉行,諸惡不作,無愧于良心,心自安然。 |
 |
三、放下諸多事,心中自然安
放下才能得到解脫。 困擾我們的是我們的心靈,而不是當下的生活, 如果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生活中的一切, 就會祛除心中的雜念,享受一種自在安寧的人生。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斷的得到,不斷的失去, 無論得到還是失去都應坦然接受,來者不拒,去者不留,不要以得到為喜,更不要以失去為悲。 放下諸多事,心中自然安。
|
 |
四、無求則無敵,無敵則心安
是你的,終歸是你的; 不是你的,你怎麼都得不到。 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有太多的奢求, 沒有的總想有,得到的還盼望, 最後是索求的越多所得的越少, 懷有一種無欲無求的心態, 就不會為物質所累, 也不會在現實生活中與人紛爭,樹立敵人, 當一個人放下一切私慾時, 就會達到"無求則無敵,無敵則心安"的境界。 |
 |
五、平常心是道,道在心自安
平常心是道,道不用修,但莫污染。 平常心即是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凡無聖。 日常生活中,凡塵俗世間,若萬事以平常心去對待。 就會達到這樣的境界; 無事時,心能澄然; 有事時,心能斷然; 得意時,心能淡然; 失意時,心能泰然。 平常心並不是要人不思進取,坐以待斃。 世事無常,在各種磨難面前,在各種誘惑面前,
我們都不要屈服,在物慾橫流的世界中保持一顆平常心,用平常心看待世間萬物,自會獲得心靈的安穩。
|
 |
六、超然灑脫,豁達心安
超然是豁達,也是一種理解,一種尊重,一種激勵,更是一盞智慧的燈,它輕易地就能照亮煩惱的暗室, 超然所展現的不是小聰明,而是大智慧,是大徹大悟洞悉過去、現在和未來。 只有超然了,方可以坦蕩,可以無拘無束,更加無塵無染,更加安然,超然並不是無原則地放縱。 佛說,要用超然之心,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活在世間要看得開,放得下,悟得透,握得住,才能超然灑脫,才能豁然心安。 |
 |
七、寬容即是福,度大心自安
寬恕別人,就是善待自己,是一種福分, 別人的傷害如果是滿滿一杯的苦水, 你心如是那杯,雖能容之,卻會讓你滿心痛苦; 你心如是那盆,痛苦便不再滿心; 你心如是那佛,如是那海,苦便不再是苦,而是一種超度,用寬容與胸懷超度了苦,化成了甘。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做人要有寬容之心,要有度量,寬容即是福,度大心自安。 |
 |
八、常懷感恩之念,心中自然安
感恩是一種善行,我們要感恩一切善待自己的人, 感恩世間萬物,並且要知恩圖報,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大智慧,一個人只有心懷感恩,才會懂得珍惜,懂得尊重,懂得付出,才會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常懷感恩之念,必得善念之恩澤,心境自然安寧。 |
 |
九、看透釋然,自在心安
看透才能獲自在,得解脫;人生說起來或許真的很沉重,成敗,榮辱,福禍,得失…… 面對挫折和苦難,一路生活,一路坎坷;若將自己沉緬於悲憂低落的圈套中,再美麗的生活也會黯然失色,在紛紛擾擾的塵世間,心靈當似高山不動, 在滾滾的紅塵中要有一雙看透塵世慧眼。 把一些事看開看透,就會釋然,就會平撫浮躁,心自然就得安寧。 |
|
十、隨緣而行,隨遇而安
若想讓心安寧,就要一切隨緣而行,隨遇而安; 但隨緣不是得過且過,因循苟且,而是盡人事,聽天命,"隨"不是跟隨,是順其自然、不怨懟、不躁進、 不過度、不強求;"隨"不是隨便,是把握機遇,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