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13 07:39:16百內爾269團隊

【新聞】看病付錢!照顧弱者!裁健保局!-吃到飽的健保須作根本性改革 - 陳耀昌醫師

健保學日本 - 陳耀昌


OO一年十一月三十日傍晚,我在東京的旅館內目睹了印象深刻的一幕。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出現在電視上向全國人民說明,由於政府財政困難,他宣佈要調漲健保費率。自二OO三年一月一日起,不論門診與住院,日本人民的自付額由20%調漲為30%,漲幅高達百分之五十,說明完畢,一鞠躬下台,議會沒有吵架,街頭沒有抗爭,報紙沒有批評,政府沒有空轉,船過水無痕。最重要的,日本的健保沒有聽到財政危機,雖然日本的經濟並非太樂觀,而日本的老年人口遠較台灣為多,醫療花費較台灣高得多(目前約占GDP的7-8%,而台灣只有5~6%之間)。

二OO三年一月十日,台灣健保漲價,漲幅百分之二十不到,朝野嚴重對立,更奇怪的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因此大家各據立場,毫不相讓。

政府哀聲嘆氣,如果健保漲價不成,就瀕臨破產,健保倒了,更照顧不到低收入戶。這是事實。

在野振振有詞,健保雙漲,最可憐是低收入戶。這也是事實。

監察院提出糾正,健保有藥價黑洞,肥了醫院,瘦了國庫,狹義來說。這也是事實。

醫院經營者叫苦連天,表示做不下去了。國泰醫院院長,總統府資政陳楷模說:「兩年內會有大醫院關門」、「健保把醫生變sales」。


醫界憂心忡忡,健保惡化醫病關係,降低醫療品質,醫界自問「台灣還有沒有快樂的醫師」?

醫學教育人士苦口婆心,健保改變了治療觀念,「健保以前,醫生開藥前先查教科書看看對不對;健保以後,醫生先查健保手冊看看付不付」;扭曲了醫療生態,「健保之前,醫學生的志願是進能救人的科;健保之後,醫學生的志願是進不死人的科」。健保的付費是算人頭,於是皮膚科與腫瘤科等值,大主任與初出茅蘆的醫師同酬,於是外科系醫師大為不足,小科當道,醫學生的選擇以能輕鬆賺錢,不發生醫療糾紛為第一選擇。而當醫學生不把救人一命當成第一志願時,醫師的聲望自然愈來愈低。然而這個專業價值的扭曲,是孰令致之?不就是健保本身嗎?

但是,弔詭的是,當健保業務的相關單位爭吵不休,大家都出現危機意識時,健保卻是民眾(病人)滿意度最高的政府措施,至少在健保雙漲提議之前是如此。

這個矛盾出在那裡呢?因為健保對病人(民眾)太好了,讓民眾享受「繳費以後吃到飽」,甚至還可以「外帶」,民眾自然大樂,供應者(包括政府與醫院)自然大虧,但也造成醫療資源的大浪費,簡言之,民眾的滿意不是建立在醫療資源之有效運用上,而是建立在「花小錢,吃到飽」的浪費上,這樣的心理是不正常的。

因此,我以為,唯有採取日本模式,強調「使用者付費」的基本原則,並對低收入戶加入「福利、救濟」的配套措施,人民、醫生才能節省醫療資源,健保才能永續經營。

如果採用此模式,門診、住院,每人均須負擔百分之二十至三十(這符合「保險」的精神,少病少繳費,多病多繳費)。在此制度下,有錢的人生病時會比現在繳更多醫藥費用,較少生病的人可以少繳許多基本費,較符合社會公平。政府再依國民納稅申報,就較低收入者,分級做「健康福利」及「救濟」,以維護低收入者的健康人權(例如原來的勞保、公保基金就可以運用於此處,其他則由政府訂規則),把「衛生保險」、「社會福利」結合一起,可以改善目前健保「保險」、「福利」混淆不清的缺點。最主要的,讓生病的人在每一個項目都部份付費,讓使用者感同身受,可以知道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絕對可以減少許多醫療支出上不必要的浪費,也可以同時真正做到「開源」與「節流」。

日本模式與台灣現行制度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日本模式下所有厚生省通過的藥品,只要病人同意,每一個醫生都可以開處方,每名病人都可以買到他想要的藥,而政府也都有補助,因此日本的法令簡單明瞭。

相對於日本,台灣的制度則是相當繁複。醫師開立的檢驗,檢查,以及藥物,都必須依照健保局的規定來開立,同時,這些病歷還要以一定的比例抽驗,由健保局聘任的審查委員進行審核,若是委員有認為不合乎健保局規定的項目,健保局不但不給一毛錢,而且處以50-100倍的高額罰款。於是醫師們不時絞盡腦汁寫報告書,來說服委員同意給付,否則就面臨減薪的壓力。問題是被刪減的項目不論是藥品或檢查均是「自由心證」,而且處罰額度驚人,
健保不去用心偵辦真正意圖大規模詐欺健保的醫院或醫師,而花費龐大的人力物力視全國三萬名所有診治病人的醫師為「潛在性罪犯」,變相扣取每位醫師的薪水,卻坐視少數不肖醫院及醫師大揩健保的油水,讓全國醫師都沒有免於恐懼的自由,全國醫師公會竟然絲毫不覺不合理,真是不可思議。

台灣要審核,要查弊,要「打折」,法令多如牛毛,卻又在藥品上採取「全付或全不付」的原則,結果是可有可無的感冒藥、胃藥健保慷慨付費,而治大病(如癌症)的昂貴藥物等,是救命時必須一試的,健保反而規矩多多,限制重重,「全付或全不付」,大違「不患寡而患不均」之訓。有辦法的人可走門路而過關,沒有辦法的反而只好忍痛花錢或放棄治病,反而大大違反「保險」與「公平」的精神,實在應該檢討改進。

在法令化繁化簡之下,既然可以大幅減少行政作業,健保局及各醫院的行政作業人員自可大大減少,每年可以減少百億以下的行政費用,搞不好說不定健保局不再有存在的必要。事實上健保局與各醫院為了應付健保局的行政費用,是另外一個大家不自覺大黑洞。

其他如尊重醫療專業,使醫病關係由「供需對立」變成「立場聯合」,也可以剔除不良醫療院所虛偽申請,解決病人重複看診等問題,也就不再多說了。

我們的健保在規劃之時,大多由公共衛生學者規劃,他們也許滿懷理想,但在臨床業務上,因缺乏實務經驗又大而化之,因此沒有考慮到「人性」因素下,制定了讓民眾享受「繳費後吃到飽」,還可以「外帶」的政策。
現在因種種因素,健保付不起了,就來個大而化之「總額預算」的鋸箭法,於是健保必須年年先與各醫療院所喊價,再與立法院協商,再加上台灣人口結構老年化,每年增加百分之一的老年人口,醫藥費絕對逐年增加,此絕非長久之計。健保要永續經營,絕對要改弦易轍。釜底抽薪之計是採用符合人性「使用者部分付費」的大原則,再對低收入戶輔以「福利及救濟」之配套,並可簡化行政作業,節省行政經費。否則年年難過,將來不是破產,就是只好降低全國人民的醫療品質。

(本文發表於二OO三年二月份「財訊科技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