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休息」才能走得更遠
在前一兩年吧,我有個小小的階段性夢想,就是真正進入到學術單位/教育殿堂進行生涯與職涯規劃的工作,以往都是以接洽為主。
我想真正的、從學子的教育與輔導,成為一個「如果我當初也能遇見這樣的老師,該有多好」的人。
但一來沒滿個30,好像很難從工作經驗說服他人;二來,我只是個低空飛過又倒數的科大生,同時也是沒有任何教育背景的學渣XD
今年意外有幸,教育部剛好推動一項計畫,我因此進到了一所師範大學(哪一間就容我保密一下),執行學生職涯與生涯輔導相關的工作。
科大學渣進入師範體系的大專院校 做職涯發展的輔導,說起來應該算是蠻圓滿達成階段性夢想的,別人都認為我理應要感到開心。
朋友們說:「很棒呀!師範大學欸,你成為這些未來老師們的輔導者欸,朝八晚五不用加班,見紅就休還有寒暑假可以多排些休假!不用像以前一樣常常忙到要加班,還每個月都很忙。」
對呀,連我自己都感覺 我應該這麼覺得。
但事實上,我超級負能量。
除了來自工作步調與溝通文化、職場環境的差異適應外,還有學術權威的教育方式,但這屬於理念層面的衝突,我就不細說了。 各種惱人瑣事與思想衝突會帶來「負能量」,而負能量會高速消耗我們的「正向意志力」電池,如果沒有好好保養與充電,我們的電池健康度,就會快速下降。
有沒有看過這樣的夥伴,他的假日做盡了看似「休息」的低耗能活動,10小時睡好睡滿+躺在沙發上看劇,結果週一中午就大喊:「不行了,好累,撐不下去,我想離職!」
然,有沒有看過另一種夥伴,他的假日做盡了看似「高消耗」的活動或社交,週五一放假就開夜車跟朋友登山露營,隔天五點看日出,週一卻仍感覺對方精神滿滿,只是鐵腿或啞嗓而已。 「休息」是要刻意執行的。 當然不是一定要從事運動、登山、社交才叫休息,但我們必須真正做一件能「樂在當下而感到享受的事」才能達到充電。
你可以打電動,前提是你必需真的很喜歡打電動,而不能是「反正我也不知道要幹嘛」
你可以看劇,前提是你必需真的很喜歡、很欣賞這部劇,而不能是「反正我也不知道要幹嘛」
你也可以攤在床上耍廢,前提是你必需真的覺得「哦幹,躺床耍廢真的有夠爽」
夥伴,「殺時間」的休息,完全填補不了「負能量」帶來的損耗。
身心靈的「平衡」,我們要主動找尋自己所需的正能量,才能調和我們的負能量。
給自己一個時段,盡情做些你喜歡的事、見你想見的人、買一點你喜歡的東西、吃一點你喜歡的食物(當然後兩者還是要顧慮你的財力健康跟身材啦XD) 下一個工作日來臨時,我們都知道依然會遇到各種懶蛋負能量,但希望我們都能夠就這樣把它留在辦公室裡,然後暫時踏出職場好好「充電」,讓我們的電池健康度再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