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3 18:56:11hsuehtsung

課題分離,是職場人際必學的一門課

在大量的晤談與不專業統計中,職場人際議題一直以來都是非常多夥伴的職涯障礙,以我碰過的22-30歲間的年輕族群來說佔比約超過四成,有些嚴重,有些還可以過得去。

 

但這些夥伴對於工作困境,大概率不離類似的陳述:「每天都好煩,同事都不喜歡我、都會嫌棄我、排擠我、主管也情緒控管很差,常常針對我、說我做事慢,每天上班都很痛苦,都不想面對他們,但就這樣逃離是不是很玻璃心跟草莓?」

 

其實夥伴,你不孤單。

 

我知道你比較內向、比較敏銳,對於他人的情緒變化很能覺察,一個簡單的言語、一個無奈的眼神,就讓你覺得自己很差勁,開始懷疑起自己的能力與價值。

 

或許「課題分離」是值得你學習的自我保護方式。

 

課題分離是阿德勒心理學的一個概念,大意很簡單,就是當一件事發生時,我們可以將其分為「自己的課題(可控)」和「別人的課題(不可控)」,並且只需要專注在自己的課題就好,把別人的課題從當成「資訊」收到即可,負面的情緒則過濾掉。

 

例如:我的提案內容錯字連篇,主管很生氣,於是對我大發飆,我感到很受傷。

 

很多夥伴在受傷後,會將一切的錯歸咎給自己,「因」我做錯,「故」主管發飆,所以整件事的責任歸屬都在「我」

 

但其實不是這樣的,因為主管完全能決定要不要用發飆的方式來面對你的失誤,你確實有錯,改進錯誤是你的責任和課題,但是主管情緒失控,那就是他的課題了,也是他的選擇,而你只需要知道「主管生氣了」這個資訊,那我們下次改進這個會讓他生氣的點就好,過濾掉「非理性的情緒」不讓其干擾心神太久。

 

再舉例:我做事很慢,很怕別人覺得我很笨。

 

我的課題就是我做事很慢,所以嘗試掌握可控的部分,找到一個方式或sop讓自己做事更有效率,但別人會不會因此覺得我變聰明,那就是別人的課題。

你無法,也無權控制別人想怎麼定義你,你只需要在可控範圍內,進步你自己。

 

課題其實也綁定「責任」與「權力」,例如主管很機車,整天針對我叫我做比別人多的事,也是一樣的道理,他的課題也包含「權力的使用」,而你只能決定要「聽命」「抗命」或「離職」。

 

乍聽之下很像是要你委屈自己、身不由己,但不是這樣的。

 

分得清楚是要讓我們在「情緒」上更能保護自己,否則所有可控與不可控的事情跟負能量、自己和別人的課題一律照單全往心裡收,不崩潰才怪。

 

課題分離,是讓我們分清什麼是我們可以專注的,什麼是我們不可控、不用過於在意的,那道分離界線,就是讓我們免於情緒攻擊和情緒勒索的防線。

 

古人說:「各家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不是鼓勵大家對人冷漠,而是「分類並管好自己的課題」

 

世界上誰沒有負能量時,若每一個人都要我為他們流下一滴淚,那我的餘生大概只剩哭泣與哀悼了。

 

當然,界線在哪會決定課題責任是誰的,界線很遠、範圍很廣,可能會成為一個擔心很多、焦慮較高的工作者;或者一個視天下大事為己任,什麼都要管的怪人。

 

如果界線很靠近自己,什麼課題都是別人的人,那大概率會成為一個自私不負責任的混蛋,或者高度依賴他人的職場巨嬰。

 

過與不及,都是障礙。 以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