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職前,需先分清楚特質與能力的差異
很多來晤談的來訪者,主訴需求是「我不喜歡現在的工作,我想轉職」
至於不喜歡的原因,很多人是因為人格特質與工作性質不符合,老實說我同意這個因素會造成工作不順手、不開心,完完全全、百分之百同意。
畢竟挑錯戰場,難有戰功。
但在陪伴其進行一番自我探索後,有時來訪者會以一種豁然開朗的表情說道:「真的耶,原來我的優勢特質是這個啊,應對以往的工作好像真的很多人說我溝通力強、分析力好、觀察力入微…等,所以我想想後覺得自己應該很適合朝心理師(或其他職業)的領域轉職。」
我會為個案掌握了自己的人格優勢而獲得正向感感到開心,但同時也會有一點小擔憂,因為這看似沒什麼問題的邏輯,其實有個小小有待釐清的誤解,那就是以上這些特質確實是成為心理師的優勢,但支撐起這個職業的,是很多門的「心理學」啊!
大家對於職能,可能有聽過很多說法跟分法,歸納出幾幾幾大類職能,而每個專業所需並歸納出來的又都不太一樣。
但今天我們不用這麼燒腦,直接簡單將其分為兩種就好,一種叫「專業職能」,一種叫「輔助職能」,前者就是白話的專業,後者為人格特質優勢。
從特質出發反推思考,確實不失為一個找尋與學習第二專業的敲門磚,但千萬不要錯把「特質」當成「能力」了。
「適合」一份工作,不代表有「能力」勝任,千萬別把「轉職」想的過於簡單,以為只是轉換一個工作而已,這很容易造成往後的求職屢屢碰壁,然後開始新一輪的自我懷疑。
不是你不適合,而是應具備的能力還不足。
挑錯戰場,難有戰功,但要命的是,我們連武器都還沒拿穩就覺得自己有去廝殺的本錢。
我問很多人,一個好的保險業務員需要什麼能力,大部分人都會說需要具備社交力、溝通力、效率、洞察力…等,其實這些都沒錯。
但我有一位朋友說:「需要的能力喔,我覺得會需要學習很多的金融知識和保險知識,有時還要懂一些法規。」而我那位朋友,正是待在這個行業數十年的優秀老職人。
對了,另外有人問:「興趣可以當工作嗎」,這個問題也可以用此思考模式找解。
單純興趣,不行 能把興趣變專業職能,可以
人們在從事興趣時,不僅能獲得成就感與快樂,很容易從過程中找到自我成長的價值,同時是最不會感到疲勞的學習方式,所以我們會發現,那些能將興趣變成工作的人,往往都會覺得他們整體「心累程度低、幸福愉悅高,但累積的付出與成果卻好豐富」,這也是把興趣變成工作讓人嚮往的原因之一。
而沒有工作經驗的人,要印證「專業職能」的方式,唯一就是透過「證照」佐證,但琳琅滿目的證照、各種聽起來頭銜很酷炫的證照,怎麼樣區分值得不值得花錢考呢,這就下一次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