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高敏工作者的鼓勵
想起很久以前看過的一本書,叫「高敏感也是種天賦」,突然很想來分享一下高敏感與職場這件事。
幾年前測試的時候,我印象我得到了90多分,妥妥的高敏人士,但幾年後重新再測試一次,卻降低成了50分左右(60為區分線),我自己好好分析思索了一番原因,發現自己在感知力和感受性上並沒有退步,但在處理接收到的訊息(不論語言還是非語言)比以往更加理性客觀、不會情緒化,更多的是對自己與他人的情緒認知比以前清晰許多。
在諸多來訪者中,高敏人士的佔比其實幾乎將近四成,這些夥伴們眼神中透露的盡是職場人際與面對挑戰的無奈與黯淡,高敏感這件天賦,比起禮物,對他們來說更像詛咒。
想想也是,不知曾幾何時,「敏感」一詞是如何變成了負面形容,當我們在細微的動作或言語中捕捉到某些訊息時,總不免換來一句:你也太敏感了,我又沒怎樣…
但…真的沒怎樣嗎?
事實上高敏人士接收資訊的能力太強,如果長期都沒有妥善的面對跟處理,就有機會升級成迴避型人格障礙,典型的特徵有以下:
1.異常低的自我評價,經常自認不足
2.經常性的緊張、焦慮。
3.在社交場合過份擔心被拒絕、笨拙、無吸引力,以至於對社交場合迴避。
4.除非確認自己能被接受,否則盡可能避免與人打交道(長期只願跟親近的朋友交流,抗拒認識新朋友)。
5.過度自卑,怕惹人譏笑、厭惡。
6.執行普通但非自己常態的任務中,會不自覺放大困難或風險,例如:學開車、面對新工作…等。
當然不是有以上徵狀就是迴避型人格障礙,這還是要讓醫學領域的專業人士來診斷,但若這些徵狀開始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工作與人際關係時,就可能需要好好使用醫學資源來審視一下了。
其實一直想和大家說,「敏感」絕對不等於「玻璃心」,透過正當的認知吸收與知識學習,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特質、學習理性面對接收到的負面訊息,我相信「敏感」也能漸漸和「鈍感」共存,成為一個在覺察力上敏感、在受挫力上鈍感的人。
最後,給予在職場與生活中高敏的夥伴一個鼓勵,高敏感是種天賦,但想要將其轉變為禮物,真的需要經過一些挫折與知識淬煉,尋職中的你、人際不好的你、工作無成就感的你、現在正經歷挫敗的你,我們嘗試運用適當的資源與知識,協助釐清事情發生的客觀原貌,找到問題點,並將其分為可控制或不可控因素…
掌握並專注可控部分,嘗試認清不可控因素的不可控性,降低受其影響情緒的程度,做好責任歸屬分配,前者尋求理性的改善方式、後者學習接受後不內化成自責。
當習慣成自然後,課題分離對你而言不再是件很困難的事時,他人的評價就會從「敏感」變成「敏銳」,此時此刻高敏感就正式變成了一份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