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7 22:07:26大樹

黑白照片的精隨


徠卡攝影師路易斯·卡斯塔內達曾說:“經常有人問我為甚麼在彩色市場普及的今天還仍然拍攝黑白照 片,我的回答是:當彩色圖片能夠幫你掙錢時,它只是你兜裡的錢幣,而黑白圖片卻是你創作上的精神食糧。利用黑白影調,可以充分表現影像的潛質,有些是在彩 色影調中難以表現的。”的確,路易斯·卡斯塔內達道出了眾多黑白攝影熱衷者的心聲。

  筆者也一直對黑白攝影情有獨鐘。我偏愛黑白的抽 象、簡練,也更喜歡體驗在黑白影像拍攝和製作過程中完全自主的品質控制的樂趣。與色彩繽紛的彩色攝影相比,黑白攝影只以黑、白和灰三種色調還原被攝對象, 因此,它的品質控制就顯得尤為重要,任何品質上的損失都會使黑白照片的感染力大打折扣。筆者認為,在高品質的黑白攝影中,以下幾方面是必須予以重視的。

  1、選擇優質器材。優質器材對黑白影像品質的影響不言而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誰都懂得,但重要的是在優質器材不菲的價格面前是否仍會堅持你的選擇原則。

   2、選擇合適的底片。底片是影像的載體,它本身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影像的品質。從
底片感光度方面說,由於底片的感光度與底片的反差性、寬容度、顆粒度、解析力、灰霧度以及保存性等性能存在著一定的內在聯繫,低感光度的底片在顆粒度、解析力和灰霧度等方面有著明顯的優越性,因此,應盡可能選用感光度低的底片。至於底片的品牌,是選擇柯達、依爾福、富士,還是愛克發或柯尼卡,則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拍攝者可根據個人的喜好和拍攝題材的特性來做 決定。

  3、創造性地用光。光在攝影上有兩個基本功用:一是使
底片感光;二是使被攝對象產生不同的形態、色彩和質感效果。在黑白攝影中,光線更是一種能量,一種動力。你必須很好地瞭解它,才能控制照片的形態、質感、影調和意境。創造性地用光,會使平凡的題材產生不平凡的效果!

   4、完美的影調表現。影調之於黑白攝影,猶如音調之於音樂。影調具有強烈的情感表現力,黑白攝影作品的明亮或低沈、粗獷或細膩、輕快或壓抑,往往就是畫 面的影調效果所致。在影調控制中,學會想象是最為重要的。黑白攝影中,任何色彩都被抽象成黑、白和灰三種色調,在抽象過程中,如果不發揮你的想象,那影調 的控制和表現也就無從談起。當然,對影調的表現,還必須採取必要的技術手段,如光線的選擇、有意的曝光過度或不足,以及運用濾光鏡等都可起到調節影調的作用。

  5、善用濾光鏡。由於黑白攝影濾光鏡對不同的色光起著不同的吸收和通過作用,因此,它可有效地改善影像的反差和影調,也能更好 地表現出被攝物體的層次。對濾光鏡的選用,首先應做到選用優質濾光鏡。因為,濾光鏡同鏡頭一樣,直接關係到成像質量。劣質濾光鏡同優質鏡頭的配用,簡直是 對昂貴的優質鏡頭的浪費!其次,不要過多地重疊使用濾光鏡。多枚濾光鏡的重疊,會使通過濾光鏡的光線產生漫反射,而影響影像的清晰度和反差。

   6、正確曝光。談起黑白攝影的曝光,大家自然會想到美國著名風光攝影大師安塞爾·亞當斯所創建的“區域曝光”理論。的確,“區域曝光”理論幾十年來一直 被黑白攝影迷奉為黑白攝影的精髓,但它過於複雜、艱澀的描述和操作也常常使人望而卻步。實際上,要做到正確的曝光,無非是要對拍攝對象作出合理的影調想 象,並根據各類測光表的測光原理,對測光數值進行合理的修正。

  7、良好的清晰度和顆粒度。清晰度和顆粒度是黑白畫面素質最基本的要素,它直接影響著畫面的細節和質感表現。要提高照片的清晰度,應從鏡頭和
底片的選擇、對焦的精度、曝光時照相機的穩定,以及運用大景深等幾方面著手。至於 照片顆粒度,則要注意底片和相紙類型、曝光和顯影等方面的選擇和控制。

  8、嚴謹的暗房沖洗控制。不管拍攝時採取如何精心的控制,若 沒有嚴謹的後期沖洗仍是無法獲取一個高品質影像的;並且從事黑白攝影的樂趣之一就在於能在暗房中體驗對黑白影像的控制。先輩們甚至說:“不進暗房,還談什麼攝影?”在黑白影像沖洗、製作過程中,我們得認真選擇與
底片特性相適宜的藥液和相紙,嚴格控制溫度、攪動頻率和反差,以及採用遮擋技巧來改善影像的局部 影調和層次,甚至,可以通過一些特技製作(如套放、疊放等)來描繪出無法在一張原始底片上所能描繪的心象,在暗房裡,我們可以靜下心來,進行內心的對話,把我在外面拍攝到的影像和我內心的思緒結合起來。”

  當然,需要說明的是,雖然技術控制對黑白攝影來說很重要,但它並不是黑白攝影的全部目的。如果沒有觀察、想象和情感的因素在裡面,黑白攝影就不能稱其為黑白攝影。黑白攝影是感受、想象和控制的綜合體,其中,技術控制僅僅是為你開啓奇跡之門的一把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