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25 10:48:39王御風

老徐的完結篇:點到為止的小品

今年的金馬獎,國片可說大獲全勝,其獲勝的原因,主要是國片所具備的人文氣質,確實是商業的港片,以及目的掛帥的中國片所不及,最近上映的「老徐的完結篇」就說明一切(但這部卻是去年的短片參賽影片)。

 

「老徐的完結篇」故事其實間單(簡單到就算寫出來也不會影響大家觀影):急切抱孫的老徐,有一天看到子姪輩在使用攝影機,為了介紹自己給未來的孫子,於是買了台攝影機,回到臺南故鄉尋找以前的好友。

 

這部題材冷門(以老人為主角)、長度也不足(一小時左右)的影片,看完後卻能讓人心頭溫暖,原因除了幾位演員(柯一正、蔡振南、林美秀)的演技外,就是故事反應真實人生,老友們熱切的幫老徐紀錄下故鄉的生活點滴,也順便聊天敘舊,沒有灑狗血。而南台灣的熱情、親切,與台北的冷漠、燈紅酒綠,也形成強烈對比。

 

實際上,國片常有這種中南部VS臺北的劇情,光是今年,就看到「父後七日」與「老徐的完結篇」,但這兩部卻也同樣有不夠深入的問題,臺灣南北居民的輪廓雖然捉到了,但卻流於點到為止(老徐為什麼要去臺北?他跟太太的感情世界是如何?為什麼不找台北的朋友?兩個留在臺南的老友對他不告而別沒有怨懟嗎?)這也使得主角老徐有些虛,最後大家會記住的恐怕是蔡振南與林美秀(如同「父後七日」最後記住的是道士夫妻),這兩部影片都看到地方縣市政府協助拍片的成果,也看到電影工作者看到的臺灣南北差異,但為何會如此?恐怕不只電影工作者,而是每一個人都無力解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