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1 14:24:44小V

與法相應的生活~卡盧仁波切的開示

與法相應的生活

如今有太多人假裝宣稱偉大的上師可以賜予他人殊勝的成就。我認為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實際上沒有哪個大師可以將你從你為自己製造的障礙中救脫。比如,若是一個人患了心臟病,我們不能僅靠祈禱來治好他/她,還需要修復和保養心臟的必要知識。所以我不得不說,佛法不能解決我們生活中出現的每一個問題,但它確實可以為我們的生活、性格、以及行動注入穩定的品質,而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我自己是一位佛法修行人,也因為持有卡盧仁波切的名號而身為一位精神導師,於是很多人認為我的生活一定充滿了美好純淨,永遠圓滿快樂。可事實並不是這樣簡單。在二十一世紀的修行生活中,所面對的種種也是一言難盡。

如今每個人都想讓自己感覺良好。讓自己感覺舒適、把自己打扮漂亮,這都沒有什麼錯,只要在這個過程中你不傷害任何人,尤其是不要為他人樹立錯誤的榜樣,誤導他人在修行之路上陷入與你同樣的困境。有時所謂的修行人的品行還不如一般大眾。這一點我也可以理解。身為修行人並不意味著他/她已經徹底的開悟,全然的清淨,也不意味著他/她即刻證得了什麼樣的成就。有些人會利用一切可取之物去獲取權利、操控他人,他們也利用佛教與佛法牟取私利,因為佛教與佛法對很大一部分群體來說是高於其他人類所知的事物。正因如此,學習佛教和修持佛法非常容易被這些人誤導。我是根據自己親身所見所聞而這樣說的。

然而與此同時,尊重其他的佛法修行人也是非常重要的,實際上這是一條最基本的准則。我們沒有必要去評判其他的修行人。因為在你評判他人的那一刻,當你裁定他人是非對錯的那一刻,你便捲入了他們的遊戲。所以無論外界發生什麼,不去評判是很重要的。

所以讓我們回過頭來談論我們自身。當我們自稱是一位修行人,最重要的不是如何修法,而是如何保任。當我說「保任」,並不是在指每週七天一早一晚座上修法的連續。這種(例行座上功課的連續)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在裝飾精美的佛堂,燃一支妙香,在坐墊上思維所有人都是如母有情,思維自己該對每一個人慈悲,諸如此類,這是當你獨處時很容易培養出來的態度,當然我們也都是如此開始的。但很多人的生活遠非如此自在。因此當我說保任,實際上指的是在生活中保持與法相應的品質。這意味著,如果你自稱為一位修行人,就永遠都不該去尋求權利、名氣,和地位,尤其是地位。我曾見過很多高階修行人,他們起初的確是很好的修行人,後來卻陷入了權利、控制、地位、頭銜等等諸如此類事物的幻象之中。想要獲得某個地位或頭銜的時刻,就是你將自己迷失的時刻。這時你將與那些尋權謀位、中飽私囊的政客們沒什麼兩樣。

因此當我們自稱佛法修行人,不能僅做一週七天一早一晚的座上修習。身為修行人,我們不必犧牲快樂,不必放棄職業,不必捨棄家庭,但是毫無疑問的,我們必須捨棄權利和地位、捨棄對於諸如此類事物的執著。若你能遠離這些,將絕對可以對治驕慢,減少無明,並在心緒中享有清明自在。我認為這堪稱最為重要的。

如果我們這些自稱為有宗教信仰的修行人從未尋求權利、地位和控制,就不會在社會上引發如此之多的誤解與不和諧。身為卡盧仁波切,我周遊世界所觀察得出的結論便是,所有與佛教相關的不和諧的事件,不同領域、東西方不同地區對於佛法的濫用以及由此引發的問題,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我們的貪心,是我們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變得貪婪。事情就像是這樣:我們對生活感到疲憊厭倦,我們失去了競爭力因此不再被社會認可,我們停止為之奮鬥並感到自己與凡俗社會格格不入,接著我們開始了精神之旅,從中看到一些人如何運用他們的地位和權利去操控別人的思想和行為,於是我們也開始謀求類似的地位和權利以餵養自己的貪婪。這便是我們宗教機構所有問題的根源。

實際上,地位與權利並無必要,權利無法帶來和諧,地位也不能予人快樂。擔負責任則與此不同。承擔自己肩負的職責,將愛與尊敬給予他人,這與謀求地位完全不同,而是付出努力去改善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狀況,如此才是具有意義的。

因此,對自身所具的貪婪保持覺知,這非常重要。我不介意你很富有、買下十棟房子或是做任何你喜歡的事情,但是我卻希望你不要借用佛教的名義為自己尋求快樂和滿足,因為這完全與佛法的取向相違。何為與法相違?當你在乎自己重於他人,就是方向上的錯誤,這類行為我們永遠也不該做。這一點比敬畏業力更為重要。我們稱自己為修行人,就總是喜歡談論業力,喜歡談論慈悲,喜歡在每一個人面前把自己表現成一位善人。但是如果你不從內在改變,你內心深處的真實品質遲早會暴露於外,而屆時會讓你和他人都深感失望。所以如果你真的敬畏業力,相信因果,就必須停止謀求地位。

當你停止追求地位和權利的遊戲,自己會更為快樂。因為要在生活中享受快樂,有時你必須為了守護(與法相應的)品質而暫時淪為敗者,但這遠比你奪取一時之勝更為重要。每個人都想一天比一天過得更好,當然這也挺重要的,這種渴望源於我們自身的貪心。但是相較於此,保任你的正向品質更為重要。多年的勤奮工作可以讓人重獲聲譽,頭腦清晰的人在哪兒也都可以掙到錢,然而若將自己迷失在幻覺里,正向的品質卻難再返。保持你對自己貪婪之念的覺知,遠離為了獲得名氣和權利的地位之爭,由此你便做出了一個非常好的表率,也才堪為人師。以我自己為例,雖然我並不是像第一世卡盧仁波切那樣非常非常偉大的導師,但我至少是個佛法修行人。我的生命中總是有人想給予我更多的權利、更高的地位或更大的名氣,但我不斷告訴他們,一個真正的佛法修行人不再需要任何的名氣和權利,因為我們應該更接近他人,而非凌駕於他人之上。

直面真相比權利、地位、名氣更為重要,儘管做到這一點在任何時候都可能很艱難,但我們仍然必須保任自身的正向品質,防範諸如貪婪一類的負面習氣。如果你順從於自己的貪婪而借用佛法來影響與誤導他人,你就是同時在為自己製造非常糟糕的未來。

獻上我們愛與尊重 — 卡盧仁波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