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14 18:33:38小V

正反方,利眾還是利己?

大學時代打辯論的時候,總是必須代表一方,不是正方就是反方。不是贊成就是反對。這一場是代表正方,下一場可能變成反方,正反兩方你都必須準備十足。很奇怪,以前打辯論都不會有種錯亂的感覺生起。

可能由於大學四年辯論帶來機敏的訓練,所以我在年輕氣盛時,反應非常敏捷,講難聽就是只有我損人哪來人虧我。回想那個時候所謂的機敏反應,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為了想讓自己「得勝」。

最近有機緣認識一個小朋友。我在她身上發現了當年同樣的特質。她很精準,總是能抓到長串言語中關鍵點。接下來,談談她的反應,當事情是有利於她時,她可以很快進入狀況,而且神采飛揚地高談闊論,成為眾人的焦點。當狀態是不利於她時,此時保護色出現之外,她會把每一句話的關鍵非常巧妙地回給你,讓你清楚知道,她聽得懂這些言語的真正意涵,而且她其實不打算買單。

很出色的自我反應,如果我大學時代認識她,我會毫不猶疑地把她當成社團接班人來培養。清楚的腦袋、冷靜的對應、不著痕跡的企圖將軍你。

可是,看著她,我反思自己。過去正反方的歷練下,我只是一再地滿足自己的貪欲。關鍵是利眾還是利己?

很慶幸自己能夠與佛法相依相應。整個人生觀也從「只想要滿足自己」漸漸轉變為「願有緣利益他人」。隨著價值觀的改變,我發現變得嘴拙甚至有時候太直接了。別人常說:你修佛到底修去哪裡了?(這點要懺悔)但我只知曉,有時候你不罵罵人,別人就一直在那個自我利益為中心的圈子裡打轉,看了不順眼。當然,這是我自己被染污的一種感受。

嘴拙的我,早就不在是那個為了逞一時之氣盛,硬是要在語言把人比下去的無聊份子。(如果有,那也是因為太長久的習性改不了。)

反應慢半拍的我,早就不在乎自己是否夠機敏到讓別人覺得反應好厲害,那個有甚麼好炫耀的呢?如果我不能夠把別人放在我的心上,不能僅僅是一點點地利益別人。

每當我與人溝通時,願我能,盡量地站在對方的立場想一想。即使我認為對方是某種無理取鬧,或只是恐懼地想維護自己而反擊別人等等。願我能牢記,沒有終極的對與錯,只有慈悲無私地關愛最受用。

每當我覺得自己很受傷,很在意自己的時候,願我能,也想想別人對他自己的在意像我一樣,受傷的感覺像我一樣,也許我就不會想要把別人當成另一方,或去為了在意自己而忽視或傷害別人。

我真的很感謝能值遇佛法,讓我有了這麼美好的轉變。

每當我把一切,不管是快樂還是悲傷的感受,看得這麼重、這麼真、這麼不捨,願我能,記起上師的教誨,諸法皆為夢幻。

感謝這個轉變,願我能轉利己之身為利益眾生。

正反方都不是問題,那是立場不是全貌。關鍵是佛法那種遍滿一切的利益與解脫。

噶瑪巴千諾,願上師鑑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