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05 16:03:18小V

2012.12.31信心有多大,功德就有多大(下)

 

法王噶瑪巴《大手印了義炬》第一堂課 (下)

真實的信心,不是盲信,不是人云亦云就相信,而是經過聞思修而生起的正信。

功德的大小,在於信心的大小

或許經過這樣一段思維後,回到剛剛問題:「你的修持到底是有信心、還是沒有信心?」這時候你可能回答說:「嗯,我要想一想,我是否真正具備確信,而且是因為瞭解佛法、瞭解因果所生起的確信,而去修持。」你可能會稍微延遲一下才回答。

不然許多人一被問到:「你是不是有信心?」可能很多人,尤其一些藏族會說:「我當然有信心囉,如果我沒有信心,誰會有信心呢?」或者會這樣講:「如果我不是佛教徒,世間還有佛教徒嗎?」

透過這樣思維,會了解信心是有很深意義的,是需要瞭解原因後慢慢培養出來的。對於這樣的問題,就會靜下心來三思,之後才會從心深處得到答案。如果我們沒有具備這樣的信心、確信,而去做許多修持,有沒有功德呢?也是有的,但這功德是比較微小的,可能只是身體上的功德,譬如繞塔、禮拜,無法具備如同佛經當中所說百分之百的功德。

佛陀說:「功德的大小,在於信心的大小。」有些人對於三寶、對於某些上師有信心,只是因為「我很喜歡他」,這是不對的;要對正法有瞭解後,這種信心才是正確的。因此現在許多人覺得自己對三寶有信心,對某位上師有信心,但實際上只是因為「我很喜歡這人」,這種信心並不是正信。

當真實的信心一具備,你的所有行持都是如法的,就不會不如法了。這種信心,唯有透過你將所有聽聞到的法教、法門,真正用在心上、去實修,才能真正生起。

一開始,要先依止一位善知識

這就回到修行開始的幾個步驟,對於修行者來說,首先要依靠一位善知識、跟隨他,聽聞到法教,接著必須真正實踐法教內容,才有可能真正生起信心。也有人認為:「我不用依靠老師,自己繞繞塔、持持咒,不就好了嗎?」這是不行的。你一定要先依靠善知識,聽聞口訣、教導,無論多少,都要聽聞、都要加以修持和實踐。

接下來再談到修行的時間。有些人認為一天當中的修行,是每天早上起來後幾小時的唸誦、睡前幾小時或幾分鐘的功課,就是所謂修行,其他時間都不是,這樣的觀念並不正確。而是一天24小時,我們都應該用聽聞到的佛法教導,來降服煩惱;一天24小時,都應該用親近上師聽聞到的口訣,試著調伏自己的心。

所以因此一個人若覺得他不需要依靠一位老師,或不需要聞、思、修,就想進步,這是很困難的。其實最重要、最好的口訣或是修行方式,就是按照次第,譬如說三士道的修持,先思維「暇滿人身難得」,然後一步一步,學習到如何依止善知識,之後就會慢慢真正有進步的。

不然很多人會以為繞繞塔、持持咒,就可以進步,那是很難的。或有些人以為持咒多少遍,就可圓滿資糧道、加行道、見道、證得空性,那是不可能的。修行不是在於外在持咒的次數,或身體或語言等外在的行為,重點都在於我們的心,是否在心上真正去修持,這才是重點。

「共加行」圓滿,修「不共加行」才有利益

可能有人會疑惑的說:既然心上修持才重要,次數不是重點,為什麼還要做這麼多遍「四加行呢」?加起來將近五十萬遍修持,這不都是次數累積嗎?不都是前行法當中要做的嗎?很多人會有這樣疑惑。這裡回答是:很重要的一點是,如果「共加行」不圓滿,那麼修持這些所謂「不共加行」,也不會太有利益。

共加行首先思維「暇滿人身難得」,第二思維「死亡無常」。為何要做這兩個共同的前行修持?目的是幫助我們放下、斷除對於今生的貪戀和執著,讓我們的心能夠先希求、專注於來世。

接著我們再進入到共加行的後兩者:思維「因果真實不虛」及「輪迴的本質是痛苦」,來幫助我們進一步斷除對人天果報的需求或貪戀之心,進而連對來世的希求都放下,了解「唯有得到究竟的解脫佛果,才是最真實的」。

這就是「四共前行」,幫助我們斷除此生和來生的貪著,讓我們能生起真正要解脫的心。有這樣「四共加行」的修持後,再進入金剛乘的修持,譬如幾十萬遍的皈依大禮拜、百字明咒等,這四不共加行才會有意義。因此首先若你不對暇滿難得、輪迴是苦、無常等道理有所思維,而直接進入到「四不共加行」的話,我們心是很難有所進步的,修持也是很難有所進展的。

有些人要修持四共加行、四不共加行修行時,就會去閉關,但如果你在閉關時,對法沒有堅定信心,而只是不斷的記次數,為了累積次數而閉關,這樣你是很難調伏自心的。

調伏自心,就是修行

什麼叫做能夠「調伏自心」?意思就是當煩惱生起時,你不跟隨你的煩惱走,也就是說不被煩惱所控制住,就是調伏自心的意思。因此如果生起煩惱時馬上覺知到,然後找到方法對治的話,就是在調伏自心,也就代表你懂得何謂修持了。

另一方面,找到了對治的方法,然後你就要安住在這種善心當中,或一種善的覺知當中,去保持或增長這種覺知、或者這種善的發心,這種都是在調伏自心。首先是生起煩惱時能夠覺知它、對治它,接著就要安住在善的覺知中,繼續培養、增長這種對治的方法,這是很重要的。

因此可以看到整個修持的關鍵都在於心上,心的工作是很繁忙、很多的。如果說「我要做四加行,那我去閉關吧」,但都沒有在心上用功,生起煩惱也好、不生起煩惱也好,都不管自己的心,反而專注外在行為上,這樣是不行的。

譬如說現在大禮拜用的木板做得越來越滑,大禮拜時滑得非常快,時間也很快就過了,總有一天就出關了,這時的出關會有意義嗎?可能沒有。閉關修持後的成果,要看到的是:心有沒有改變一點了?就「修行考試」來說,是否真的及格了?例如以前的情緒很強烈,現在比較少了,對心的掌握、對煩惱的調伏也變好了,這就是閉關的功德;當你看到自己的心有所改變、覺知有所增長,這就是閉關的利益。尤其以「四加行」修持而言,這都是一個重點,因此如果沒有調伏自心、沒有抓到要點,那身體的禮拜或持咒都沒有真正意義。

改變自己,從心開始

今天早上跟大家分享的內容,簡要而言再說一次:

第一點,生起確信,強烈的想改變自己:

首先要思維「什麼是修行?」接著要生起確信來修持。修行不是「因為別人這麼做,所以我也這麼做」的一件事情,修行、學佛不是因為大家都在修這個法,所以我也去修,大家都去某個地方所以我也去,不再是這樣,對學佛首先有正確認識,因為這是你透過自己去觀察、去試驗,知道這方法有沒有用,這方法是好或壞、善還是惡、有利或有弊,瞭解之後,認真對待你自己,調伏自心。

你要調伏自心時,是無法依靠模仿而得到的,唯有靠自己認真實踐才有可能得到,畢竟修行是自己的事情。這是整個修行我們首先要去面對的重點,唯有去認真瞭解,才有可能認識到。首先你要有很強烈的心想去改變,去調伏難以調伏的心,有了這種真心之後,唯有透過自己去實踐才能改變。

第二點,起心動念,就是實修的起點:

要知道心的力量真的很大,當然身體的行為、語言也可以累積很多的善,但重點是在於心,你隨時的起心動念都是具備力量的,要試著讓心思維善的事物,這是很重要的。當我們抓到要點,任何時間都從起心動念修起,那很自然其他的善也會水到渠成,譬如身的善、語的善等,也自然會積聚發生。

我們常常談到改變、改變,但「改變」並不只是指外在,當然外在很容易改變,塗一塗會讓臉白一些,衣服穿好一點,是會有些改變;但外在再怎麼改變,不從心改變起,還是沒意義。就好像有些人心裡其實不認同或者有著負面想法,卻假裝地說「可以呀」。身體的改變沒用,語言的改變沒用,重點是心要有所改變,這才是真正的改變。

這裡講一個故事,曾經有個小官有個隨從,有次這個小官想照鏡子,結果一看鏡子就說:「哇,這是誰,怎麼長得這麼醜?」就要把鏡子丟掉,這時侍從也傻、說溜嘴了:「你看一次就想吐了,我可是天天看呢!」就像這個故事一樣,我們有時就像是這個官員一樣,以為把鏡子丟掉就沒事了,但其實臉是長在自己臉上,不是長在鏡子上;再怎麼試著丟掉外在的東西,也無法丟掉心中的惡或不善。

第三點,從心開始,改變自己:

許多人可能心中充滿煩惱,不去面對、不去對治,只是一味假裝、壓抑,其實這是沒有用的。可能以為別人不知道、看不到、感覺不到,所以壓著、裝著,這是沒有用的。你看很多修行者或者一些很善良的人,不用刻意去裝,本來心就很開闊、很平靜,因此他們不需要刻意去忍;但很多時候很多人修行修得很苦,這是因為刻意去壓抑,這樣反而不是如法的修持了。

希望大家知道:修行的重點是改變自己的心,所有的改變都是從心開始,不是外在的改變。不然只是會說自己學佛、學佛,說自己是佛弟子,但若沒有抓到要點,只會說嘴,只是自己欺騙自己。現在欺騙自己,不要到死的那一刻都還在騙自己,那就太可惜了。最重要的是要去觀察、好好問問自己:「我為何要學佛?」「我有沒有想要從內心改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