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11 23:22:14小V

29th噶舉大祈願法會法王開示03.03

我所愛的德噶寺全貌遠眺

第29屆噶舉大祈願法會:第三天日誌

法王噶瑪巴開示:

就像《入菩薩行論》中說「暇滿人身極難得」這樣一個偈文,就科學來講,我們之所以可以生活、生命之所以能維持,就是一件難得的事。光是想到「人身是很難得的」這點,就覺得應該珍惜,我們人類和其他生命比較起來,有個特殊點,就是能夠分辨善惡是非,或許「知道取捨」在道德方面的,就是「取捨的智慧」,不只知道短暫的利益,也有長遠的智慧。

但我們現在卻沒有好好運用這種長遠的智慧,讓自己的心一直沈溺在短暫的利益上;我們有這種潛能,卻沒有好好利用,浪費了這種本能的智慧,甚至因為沒有尊重其他生命,而造成地球很大的毀壞,有很多生命因為要滿足我們人類的口腹之慾而遭到殺害。許多問題都是因為人類自以為是而造成的,現在科學發達了,人與人要連繫也很方便,但另一方面世界卻越變越糟,就像佛經說的「五濁惡世」,我們人的善的本質慢慢就沒有了。這真是到了我們要好好想一想的時刻了。

我們擁有人身、具備了很多修持的善緣,在這樣的時刻,要把自己的潛能開發出來,這樣「暇滿人身」才是意義的。我們人類並不是封閉的獨立生存,而是網狀的和所有眾生連在一起,如果總是只想著自己的利益,那實在是浪費了有意義的人身,打開自己的心,多去關懷別的生命,這是很重要的。

昨天我們講了〈極樂淨土願文〉,我 也問了一些人,昨天 講的這些內容有沒有用,有些人是覺得有用。首先,我自己也不是很懂,今天〈極樂淨土願文〉會講完,明天會講〈不動佛願文〉。今天會講到:我們想投生淨土,要具備什麼因緣、要怎麼做?要幫助其他眾生投生淨土,要怎麼做?

■投生淨土:一念心加四種因

投生淨土的眾生分為共與不共,以共的眾生投生而具備相同因緣來講,《阿彌陀經》中說:阿彌陀佛初發菩提心時,即發願:未來眾生只要聞我名號,意願往生淨土,都可往生;只要不是造作謗法等重罪,只要一心想往生淨土,都可以往生;如果有這樣因緣的眾生未往生淨土,我就不成佛。

所以首先要具備「我要投生極樂淨土」的一念心,再來還有要具備各種因。

那要怎麼做呢,要隨時觀想淨土,積聚各種資糧,要發菩提心,要隨時將所有善功德迴向往生淨土。經典中說,只要聽聞無量壽佛、阿彌陀佛名號,就能往生西方淨土。經中還說,投生淨土的因,有「一般的因」和「殊勝的因」:

一般的因:有想要投生淨土、積聚資糧、發菩提心、迴向等四因,就是所謂的「投生淨土四因」投生之後,即具備菩薩的功德。

特殊的因:則是對淨土菩薩同順的因,具有了解,知道他們的功德是無嗔、精進的,這是現在可以積聚的。

要具備什麼人身才能往生淨土呢?任何身,包括天人、龍族和人,只要對投生淨土有意願、有信心,都可以往生淨土。但不是做一次就夠了,而是要不斷不斷思維,經典中曾說,要做十次,或七日專一念誦。也有經典說,在清淨處,著清淨衣,向阿彌陀佛專一祈請,不僅積聚資糧、因緣,靠自己的力量;還要靠阿彌陀佛的大願,同時要對阿彌陀佛、對極樂淨土具有很強烈的祈請和信心,要有強烈的「我要投生淨土」這樣的心,才有可能投生淨土。

這裡又引一段經文,「不散亂」是很重要的,就是要專心一意、一心不亂地念佛。《入菩薩行》說:一個散亂的人,是無法積聚善功德的。

■如何幫助其他眾生投生淨土?

接著談到其他眾生如何積聚投生淨土的資糧。

首先,說法者不應是為了得到他人的恭敬和供養而說,發心清淨才是投生淨土之因。佛經中云,可以幫助其他眾生聽聞,甚至是一隻小蟲子聽聞,幫助他人念誦阿彌陀佛名號,幫助他人持守戒律,製作風馬旗,讓經過的眾生接觸到阿彌陀佛名號……有很多方法。

這段經文中提到很多方法,可以幫助其他眾生投生淨土,譬如一隻動物,如豬、雞、牛沒法念佛號,可以在牠們耳邊唸阿彌陀佛的名號 。

如阿育王前半生造作許多惡業,甚至砍了金剛座的菩提樹、還倒入熔岩、熱水將根部燒毀,後來生起懺悔心,以牛奶灌沐根部,菩提樹重新長出;有這樣的故事。還有一個國王,生病時有人幫他搧扇子,扇子掉在國王身上,國王一氣就死了,投生為水蛇,但國王過去世曾為僧人,一個阿羅漢知道這個因緣,就把他生前法衣繫在樹上,讓水蛇看到,憶起前生,水蛇鑽入法衣中,被帶到寺院,聽聞佛號,幾天後水蛇就死了,投生到天界去。也有這樣的故事。

最近幾個月聽到一個故事:有人忽然想吃田雞,就到市場買了幾隻。我當時也看到照片,市場殺田雞的樣子很可怕,就剝了皮、一堆放在桌上。那個人大約買了三隻,最後一隻被殺的田雞,雖被剝皮,但一口氣息還在,忽然張大了眼睛看著買牠的人,買的人很害怕忽然唸了一聲「阿彌陀佛」,那是很害怕、求救似的念著,念著念著,那隻張大眼睛的田雞也似乎活了過來,一起聽著佛號,最後甚至發出像念佛號的聲音,好像在一起念佛。

許多人都對於投生阿彌陀佛淨土有很強的信心,無論是漢傳和藏傳佛教,過去都有人特別修持阿彌陀佛,也就是淨土宗法門,韓國、日本也都有這樣法門,也有很多很多成就淨土法門的大師,對於這些大師們的著作,我們應該多去讀誦。僅僅一念相信是不夠的,也都應該多去讀誦、學習,要知道投生淨土也有很多方法。

不過也有聽到一些奇怪的說法,譬如有人會說:解脫唯一的方法,只有淨土宗,其他都不是法門。也許有些人想投生淨土,但也有人也並不想,想依別的法門而解脫,每個人有不同意願,並不能要其他眾生都跟你一樣,連佛陀都不會這麼說,我們怎麼可以這樣呢?

要圓滿投生淨土的因,包含許多,要去聽聞、思維佛法的義理,只唸誦也是很好,但如果要具備圓滿的因,要多聞思修,這是很重要的。有些現代人比較喜歡簡單快速的,以為我念念佛號就好,其他都不用做太多,但這樣並不是最圓滿、最清淨的因,這跟我們的動機、心態有關,如果只是求個簡單、方便、便宜,其實有一種輕視的感覺,對法有輕視心態,想要成就大的善行或善果,其實是很難的。但也有人覺得只是念誦「阿彌陀佛」太容易了,而心生輕視,不能這樣,要尊重所有解脫的法門。想往生淨土的人,更要具備正知正見。

其實佛法從勝義諦、究竟上來講,所有法門都可以幫你投生淨土,重點只是在於你想不想投生,你心的方向在哪裡?不然有些人會有妄念分別:會覺得這才是淨土宗的法,那個不是淨土宗的法;這個才會幫助你投生淨土,那個不行──這樣的分別是不正確的,任何法都能幫助你投生淨土,如果你心態正確的話。

■禪修:生起悲心,觀修菩提心

今天要做的禪修,是「觀修菩提心」。

首先要生起悲心,它是一個兩面的鏡子、也是一個兩面的銅板:一面是出離,一面是悲心;向內是出離,向外是悲心。

生起悲心的方法,第八世大寶法王米覺多傑說過:我們現在得到這麼一個暇滿難得的珍貴人身,是什麼樣的恩德讓我們得到的呢?是母親所給的,只是想著自己的母親,她的恩德是極大的。(此時,法王低頭沈思了片刻)母親為了孩子而造作了許多善、不善的業,這些 業會讓她們投生到三惡道,要知道,她們會投生到惡道,是和我們是有關係的;母親為我們吃了很多苦、造了很多惡業,我們是有責任的,我們隨時要記得感恩,這是很重要的。

想想看,我們最初誕生到這個人世間的時候,並不認識任何人,孤獨一人,到了人世間,再慢慢一點一點長大,我們就像一個孤兒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有人在路上撿到這個孤苦無依的孤兒,給我衣食、養育我、日以繼夜照顧我,日日、月月、年年,這是很不容易的──父母就是那唯一照顧我們的人,我們要這樣感念父母親的恩德。

跟我們共同生存在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對我們都是有恩德的。

要知道所謂「父母」有很多種,包括誕生、賜與生命的父母,養育、照顧我們的父母,我們除了要感恩給我們生命、養育我們的父母,生命中還有很多照顧我們、幫助我們的人,舉個例子,就像我們吃一盒飯,現在好像吃飯很容易,可以直接買到,但這樣一盒飯背後,有許多人為了這個食物花費很大心力,但在我們吃的時候,有時並不知道這一切,就是覺得很好吃、很香,其實在背後有很多不認識的陌生人在幫助我們,他們就像是我們不認識的父母。這樣一層一層去思維,可以知道每個生命對我們都有恩德。

知恩、感恩,真的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為什麼呢?因為當一個人具有感恩的心,心會常常歡喜,總是覺得很滿足,一個不感恩、不滿足的人,總是會覺得欠缺、飢渴。一個常感恩的人,會覺得自己很幸運,有時候其實沒什麼道理,但他這樣一想、一感恩,就變得很快樂。這種感恩的心,對自己其實是有很大利益。

所以觀修菩提心之前,要先具備大悲心,也就是對於所有生命、如父母一般的眾生,要想想他們現在受的苦,當我們打開自己的心,去看所有如父母親般的眾生,會生起一種出離、難過的感覺,然後想要拔除他們的痛苦,這就是悲心。觀修菩提心一開始,各位要這樣去想,要這樣觀修悲心,是很好的。

現在,觀想我們前方,有西方三聖和無量的諸佛菩薩,我們要把過去、現在、未來三時所有的善行功德,供養諸佛,迴向佛教興盛,這樣就積聚了功德;我們再把這樣的善功德迴向給眾生,諸佛因此生起歡喜,我們又積聚了功德──我們以這樣的心情先念誦〈求生淨土祈願文〉,生起憶念和虔敬,之後再禪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