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03 09:07:53moi

《閱讀筆記》面對死亡的當下,我該做什麼

「她是一名慈濟志工,兒子未滿十八歲,街上不經意瞧了他人一眼,六名少年狠狠把他圍毆至腦死,她不只沒有恨,甚至沒有呼天搶地;身子宣布腦死時,媽媽第一個想到的是他的器官還有用,要把孩子驚豔的生命遺愛人間。兒子的腦波停了,心還在跳;她在病榻旁給孩子加油;她不是逃避地要兒子奇蹟般活過來,她在兒子的耳邊悄悄告訴他,『器官移需要時間……,人們還需要你,你要挺下來。』檢察官在旁一路攝影,等待醫護手續,一切就緒。

這孩子竟像奇蹟般撐了過去,為眾人,為遺愛,他的血壓升上來;等一切準備完成,他才慢慢撒手,血壓下降;六大器官,心臟、腎、肝、角膜……沒有浪費他短缺的十七年生命,這孩子留下他身體的大部分,捐給久經病痛、等待移植的病人,只剩一個皮囊,一個腦死的頭殼,留給偉大的母親。」

這是陳文茜在11月26日某家報紙的專欄裡對這個事件的描述。陳文茜說這兩天她跟人家講這件事,每個人都很感動很傷心。

但我之前看到這個事件的報導時卻是淡漠的,因為這樣的事件太多了,多到你會覺得去為這種事忿忿不平實在太浪費時間了。而除了描述醫、檢雙方為了成就大愛做了些兩全的措施外,也出現了「靈異」的字眼。此外,沒有讉責暴力,沒有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之類的慨嘆。

於是我們的生活課題,一下子進展到了「生死學」的層次了,我們只好去想,如果我下一口氣上不來了,我要怎麼想、怎麼做,才可以讓我的生命有意義。我是不是該在事情還沒發生前交待親人,算了,倒霉碰上了,不要跟人家計較了,趕快把我的臭皮囊火化,骨灰灑到太平洋,然後,恢復正常生活吧。

五十年前南韓一個十五歲的孩子金鎮慶(Kim Chin Kyung)參加韓戰,在死亡接近之際向上帝祈禱,如果上帝饒恕他的生命,他將用愛與共產黨合作,而不是用戰爭加以對抗。

五十年後北朝鮮提供這位標準敵人——持有美國護照的南韓人、信仰堅定的基督徒、曾參與韓戰對抗共產黨——一百萬平方公尺的土地,讓他建立北朝鮮第一所擁有外國教師的大學。

我的信仰告訴我,生命是延續下來了還是撒手離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當下,你決定往愛還是往恨走。

*金鎮慶的故事來自2005年11月經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