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12 14:06:31moi

閱讀筆記--自己的一把尺


有那麼幾年,我用心讀舞評。雲門的,當然要「研究」,年輕人(就是我們!)需要被肯定,台灣顏面要護住,不可愧對江東父老。歐美舞評家可以惡狠狠地削人,完全不留餘地。所幸雲門一路行來沒有惡評,最多只是挑剔。我也讀抓得到手的一切舞評。創團之前,留美三年,我只看過四場現代舞,多識人名舞名,多惡補,總是好的。紐約的朋友時不時為我平郵寄來時報舞評的舊剪報,所以我總知道三、五個禮拜前紐約演過哪些舞。(七八十年代沒有電腦;而且很省吃儉用!)

讀久了,漸漸明白,不可盡信書。每位舞評家都有其背景與經驗的限制,只能辨識他熟悉的重點。(一定要他把太極導引的腹部動作不當成葛蘭姆縮腹,真是強人所難。)讀久了,就會發現每位舞評家都有其偏好與立場,很難改變。(期待鄭弘儀說馬英九好話;李艷秋表揚陳水扁??!!)

媒體常用嚇人的字眼報導團隊海外演出,動不動要「出擊」,要去「征服」。演出就是演出。一個城市去久了,才會逐漸有影響力。不能高估一次成功演出的效果,也不能忽視長期累積的聲譽。到了九十年代,我變得很篤定:只要每天老老實實工作,只要繼續有邀約,有觀眾,就可以繼續做我們愛做的工作。舞評的好壞與舞團的市場行銷有關,與我無關。舞評挑剔的那場可能我剛好滿意至極;讚美有加的那場,我可能沮喪得回旅館幹酒。我有一把自己的尺。

錄自 林懷民《跟雲門去流浪》,大塊文化2007年1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