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大樹本事:台北果樹步道(連雲街)
台北大樹本事:台北果樹步道(連雲街)
時間:
帶路人:劉克襄
參加方式:免費參加,請以電話、傳真預先報名,共40名,額滿為止。
報名人數:86人
參加人數:37人
活動紀錄:
在夏未初秋悠閒的午後時光,循著自然、旅行作家劉克襄的私房果樹路線地圖,走進台北城市彎蜒的小巷弄-連雲街,回味記憶中有關果樹的酸甘甜滋味。
進入連雲街,我們來到了門前裁種著茄冬樹的一戶人家,茄冬樹種子多,果實是可食用的,可拿來製作茄冬雞料理,談到此道料理,引起民眾熱烈迴響,頻頻點頭;而近幾年在台灣聲名大噪的諾麗果也已在住家前結實累累,老師提到,其實在馬來西亞和印尼的每一家家門口都會種一顆諾麗果樹,就像我們台灣人會種一株土芭樂一樣,是很常見的,諾麗果成熟後會有一股不太受歡迎的味道,通常會將諾麗果加百香果汁打成諾麗果汁,非常好喝,在台灣的屏東地區則看過老人家的吃法是,把尚未成熟的諾麗果用小刀子削成一小片一小片後拿去曬乾,要食用時加糖水泡來喝,也是另一種風味;台灣住家門口會種的果樹前三名分別是:芒果、龍眼、楊桃,其中有百分之六十至七十會是龍眼樹,龍眼本身的種子用途多,可入菜,可製成龍眼乾,可做中藥,可以保存二至三年之久,而龍眼樹的木頭可以拿來燒,若拿來燒製龍眼乾,香甜的桂圓混合著用龍眼樹木頭燒出來炭香味,那氣味很是令人感動,老師又提到,龍眼適合粗放不適合集約栽種,現在的果樹為了能賣好價錢,種出來的龍眼都又大顆又肥美,以往的土龍眼已很少見,記憶中那一粒粒小巧的龍眼,每剝開幾顆就會有一隻白色的小蟲子也是很令人懷念,如今因為很少人會在家門前種龍眼樹,幾乎都是去水果攤買,連隻小小的蟲子也看不太到,反而令人擔憂的是對於農藥的氾濫使用;果樹的在欉青和在欉黃是一種生態的關係,當芒果結的果實太多時,先把一半採下來製成芒果乾或是芒果青,剩下的一半就讓它在樹上待到成熟後再採下來吃,因此出現了在欉青和在欉黃的說法,老師還提到了有關土芒果的有趣吃法,未成熟前可製成情人果,成熟後可先把芒果內部小心捏軟爛後,在頂端開一個洞吸出來吃,此種吃法較方便吃且不粘牙,此外還陸續找到了土芭樂、蓮霧、香蕉、蓮霧、木瓜…等果樹,民眾聽的津津有味,回味無窮。
除了常見的果樹介紹外,老師也向民眾介紹了他心目中最想種在自己家門口或附近的樹種,像是樟樹,樟樹具有療癒作用,屬療癒系統的樹種,在傳統習俗裡,將樟樹的葉子丟進要泡的水裡可以淨身,或是苦鍊樹,會開滿很香的紫色小花,苦鍊葉還有趨果蠅及蟲蚊的效果,此外還提到了,日本人在房子前要種什麼植物是很講究的,非常嚴謹的,有時還可用家門前選擇裁種的樹種,來解讀這戶人家的身份地位,漫步途中也看到了一戶種植竹柏的住家,通常會選擇種竹柏的人家在當地都是有點身份地位的,像是在日本的神社旁都是種竹柏;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樹種還有玉蘭花,在馬路上買到的玉蘭花都比較大又密,因為基本上都施肥過度,長的快,但又大又肥,好看,但香氣不持久,且放久了會有不好聞的味道,自已種的花苞比較小,但香氣可維持四至五天,沿途更有櫻花樹、羅漢松、長青樹、鳳凰木和小葉欖仁…等樹種,經由
活動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