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水文本事:新店溪水岸寶藏巖
台北水文本事:新店溪水岸寶藏巖
時間:
帶路人:劉克襄
參加方式:免費參加,請以電話、傳真預先報名,共40名,額滿為止。
報名人數:135人
參加人數:36人
活動紀錄:
隱藏在公館後方寶藏巖對許多人來說是個神秘的地方,「違章建築?」、「它到底在哪?」、「還有人住嗎?」常有這樣的疑問出現,但對喜愛攝影的人來說寶藏巖並不是個陌生的地方,今天跟著自然旅行作家劉克襄的腳步一同踏訪這個神祕的小聚落吧!
活動一開始老師先在寶藏寺前向民眾介紹寶藏巖此地的歷史背景,寶藏巖在近代曾經被忽略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但事實上在清朝末年及日據時代初期,寶藏巖曾是觀光旅遊景點,許多文人曾在此處橫舟飲酒作詩,光緒年間詩人張棟樑曾寫過一首《新店溪寶藏寺即景》:「半巖疏雨濕春衫,落日舟橫赤壁潭,安得范寬描紛本,青山如黛水如藍。」描繪了當時文人對寶藏巖的喜愛,及遊玩觀光的情景,除了台灣詩人喜愛寶藏巖外,日本人中村櫻溪也曾找了許多日本詩人、漢人詩人用詩讚嘆寶藏巖的美景。
而對一般百姓來說寶藏巖的港口也是相當重要的地方,寶藏寺的信眾們,前往寶藏寺唯一的交通就是透過船運,位於新店溪上游的南勢角、中和、景美、深坑的寶藏寺信眾都必須透過水運前來拜拜或是迎神明去尋村,新店溪上的渡口都是可經渡的,但寶藏巖的渡口基本上是不經渡的,單純是為了寶藏寺的信眾而存在的,但後來因陸路交通開發加上原本溪流就較淺,這個港口便逐漸沒落消失了。這個擁有三百多年歷史的渡口,是至今新店溪沿岸唯一還保留著渡口及新店溪溪流河岸自然環境原貌的地方。
緊接著克襄老師回過來談近代寶藏巖的發展,寶藏巖本來的住民是由跟著國民政府來台的老榮民,及部分閩南族群組成,以前因有軍隊駐守,較不容易被注意到,一直到公館開發後,這裡才開始因弱勢族群、違章建築而被注意到,公權力介入要求搬遷,引發衝突又更為大家所知;在學者進入研究後,向文化局建言希望可以透過文化角度進行社區再造,改變寶藏巖,於是漸漸有了社區再造的活動,此次的國際藝術村計畫就是。
在概略介紹完寶藏巖的歷史背景後,由國際藝術村的蔡小姐為大家帶路漫步寶藏巖的房舍之間,佔地不大的寶藏巖,房舍如同蜂窩結構,樓梯很多,空間狹小錯綜複雜,一間房子進去可以有六個門牌,短短小小的幾段樓梯便已經爬到四樓,若沒有人帶路很容易就會迷路,不知從何出村,過去寶藏巖曾有近兩百人居住於此,大部分為租客,現在只剩22戶居民。國際藝術村的工作人員表示目前都以不動空間結構、硬體的前提下來修建,社區裡的老樹也都完好的保存著,但有些房舍基於結構或消防安全上的顧慮會拆掉改造成廣場,未來這些狹小的小屋都將變成駐村藝術家的工作室,也部分房舍也會改造成青年旅舍,出租給背包客等等,將在11月份開放,或許到時可以再來一睹寶藏巖的新生。
進行完寶藏巖房舍的探險後,克襄老師帶大家到河岸邊歇息做總結,對於國際藝術村的改造,是否能讓寶藏巖重獲新生,在寶藏巖重新開放後便能見真章,但克襄老師覺得可惜的是寶藏巖的河岸應該回復成以往渡口的感覺,會更有風味,也能讓更多人知道過去寶藏巖河岸的發展。
活動剪影:
上一篇:台北茶道本事:永康人文新茶路
下一篇:台北小山本事:仙跡岩(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