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08 11:25:55文化護照小天使

向大師致敬-黃春明文學研討暨座談會

 向大師致敬-黃春明文學研討暨座談會

時間:2010/8/13(五) 19:00-21:00

地點:中山堂光復廳(台北市延平南路98號)

主講人:黃春明、陳芳明、尉天驄

主持人:韓良露

參加方式:免費參加,請以電話、傳真預先報名,共250名,額滿為止。

報名人數:253

參加人數:214

活動紀錄:

  8/13晚間第一場的黃春明文學研討暨座談會,邀請到黃春明、尉天驄、陳芳明,現場兩百多個座位被熱情踴躍的民眾坐得滿滿。主持人韓良露首先介紹會場後邊擺有黃春明的文學作品、照片、撕畫、油畫等作品,足以見黃春明在創作各方面的可能性。韓良露說道,黃春明在西元1956年發表第一篇小說:《清道夫的兒子》,19621963年在林海音創辦的《筆會季刊》上發表了大量的小說,認識尉天驄便在《文學季刊》上發表,在這段期間所創作的作品,今日看來依舊可以感到黃春明文字中的力量和人物活力,韓良露也為大家提出了基本的疑問:一個作家為什麼會成為作家?

 

  在《文學季刊》之前,黃春明談起自己的文學之路,這一路幫助的貴人很多,大約在民國三十八年左右,就讀初二的黃春明遇到了他文學的啟老師:老師,他是級老師也是國文老師,那時的黃春明便在作文這方面展現才華,但老師總不相信他的作文是親自寫,以為是抄來的,還語重心長地說:「作文要好就不能抄!」當時為了證明是自己寫的還跟老師爭取機會打算重新起題再寫一篇,而這次題目便是「我的母親」,黃春明的母親在他八歲時去世,那是一個不想提及的回憶,但為了替自己辯解還是得硬著頭皮寫,作文裡寫著母親逝世後,弟妹吵鬧著要見媽媽,奶奶總會說:「你媽媽已經死了,到天上做神了,我怎麼給你媽媽呢!」那時的黃春明其實也會想母親,但每當想起她,耳邊也會響起奶奶的這句話,這時便會抬頭看看夜空看星星,想找媽媽的蹤跡。老師看過後稱讚頻頻,鼓勵黃春明多閱讀,便拿了兩本短篇小說集給黃春明,分別是安東契科夫和沈從文的書,這兩個作家影響了黃春明的文學思想之路,而老師也成為改變黃春明的重要貴人之一。

 

  接著,和黃春明有五十年交情的尉天驄談起這位老友,打趣地說要和大家分享自己與黃春明「鬼混」的經過。認識黃春明是在民國五十五年左右,當時有股辦雜誌、辦活動的社會風氣,總認為這樣才能好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感覺。讀大學三年級時的尉天驄在偶然的機會下開始辦雜誌,在當時認識了陳映真這個作家,後來身體不好便停辦了,後來在姑母的鼓勵和支持下,又重新辦雜誌,找回陳映真、施淑青等作家,也在施叔青的牽線下認識了黃春明。尉老師初見黃春明時,覺得這個人外表土裡土氣地又總是低著頭,但不一會兒黃春明便開始滔滔不絕的介紹自己和個人經歷,包括求書、退學、打架等等,這些經過在他的口中顯得活靈活現,尉天驄笑著說當下聽見黃春明絡繹不絕的述說,便決定使用這個充滿活力的作家了!

 

  陳芳明分享跟黃春明往來的經驗,他大學時讀了《蘋果的滋味》和《莎喲哪啦再見》,閱讀這兩本書讓陳芳明的內心感到震撼。其中,《蘋果的滋味》裡的主角一家人因為一場車禍「幸運」似的和美國人的生命產生相連,而陳芳明閱讀的當時,美國開始帶頭與台灣脫離關係,台灣便開始與各國斷交,小說裡的一家人沉浸在幸福的感覺假象,卻不知美國帶給台灣人的傷害。在那個時代,黃春明的蘋果的滋味代替了當時說出了時代現狀。小說家看見時代的問題在哪,呈現出時代的感情,而黃春明小說的鄉土與動人是從土地跟生活經驗層層累積出來的,並非跟隨風氣潮流。

 

  兩個小時的座談會,主持人和三位老師時而幽默,時而發人省思的談話,讓整場座談毫無冷場;有時談談文學上研究,有時聊聊老友間的情誼。最後,黃春明在羅東國小任教時的學生還特地出席獻花,和昔日恩師會面。會後黃老師還留下來為在場民眾一一簽名留念,讓出席座談會的民眾大呼活動值得又精彩!

 

活動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