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01 14:22:09文化護照小天使

台北大樹本事:二二八台北新公園

台北大樹本事:二二八台北新公園

時間:2010/6/12(六) 09:00-11:00

帶路人:陳健一

參加方式:免費參加,請以電話、傳真預先報名,共40名,額滿為止。

報名人數:55

參加人數:31

活動紀錄:

  由台灣土地倫理發展協會秘書長陳建一所領的「台北大樹本事:二二八台北新公園」活動,這天下著小雨,大家撐著大傘小傘穿梭在台北新公園裡,細聽老師如何看待這個滿載城市歷史的綠色公園。

 

  陳健一老師首先以公園當作立足點向外看這附近的空間利用,這一帶是具有熱鬧氛圍的地方,鄰近台北火車站、百貨大樓、總統府等,交通、買賣便利,二二八台北新公園座落在此,就變得十分重要,讓附近高樓林立、喧鬧的商區具有一個喘息的空間,也讓這裡多了份安定感。公園裡靠近襄陽路邊的兩個鳥居,一大一小,老師說這兩個都是從南京東路上的康樂公園移來此的,小的鳥居是為一個日本總督的媽媽而設,她隨總督兒子來台兩天後因染瘧疾而亡,而另一個較大的鳥居則是為台灣第七任總督明石原二郎所建。

 

  走進公園的植栽綠樹地,一棵棵楓香樹長成大片綠蔭,形成了舒適的氛圍。在日據時期,日本人來台灣對這塊土地進行了地毯式的調查,據說當時曾在日本當地發現楓香樹化石的日本人,在台灣這塊異地發現楓香樹蹤跡,便有了一份特殊的情感,於是在台灣進行楓香樹的人工植栽,陳健一老師舉例說,像是台北260公車總站處就有一排人工植栽的楓香樹。公園另一旁有著偏黑的橢圓葉的樟樹,是種偏中低海拔的樹種。早在光緒年間,三峽一帶山區多是泰雅族人的聚落,山上種有許多樟樹林,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產業價值,當時樟樹是種高經濟價值的木料,平地的樟樹砍完就往山區找,於是當時常發生平地人和三峽泰雅族人的嚴重衝突。這些曾發生的衝突事件,現在回到當地都已找不著這些歷史足跡了,一直到現在,我們所熟知的楓香樹和樟樹,是台灣時常使用的行道樹。

 

  接著,老師向大家介紹劉銘傳時代的老火車頭,認識印度香蕉樹、雀榕、菩提樹、台灣海棗、芭樂樹、楊桃等果樹、油杉、鳳凰木等等。老師說道,公園內有許多植物本來並不是屬於這裡的環境,在清代時期植栽環境屬於自然生長,而到了日據時期,日本人對台灣植栽的空間規劃有一定的想法,所以才會有「植物大搬家」的現象發生。

 

  陳健一老師說起二二八台北新公園的植栽與空間利用,有感的說:「想要拳頭打的遠,手臂就必須往後伸。」意指國家或城市想要有好的、長遠的未來,規劃空間或城市發展時就必須有所定酌和取捨,而不是總想要兩全其美,這樣只會讓空間存在有過多不相干和破壞,老師提出了這樣的思考,讓大家重新審視我們所屬的空間利用。老師鼓勵大家多走入樹叢中,樹的認識可以單單介紹它的樹種名稱、分類,但也可以結合它所在的空間環境做研究和探討,多面向的看待這些綠色植栽,可以讓這些植物不只是名詞,還是因應時代、環境所誕生的產物。

 

活動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