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4 14:34:07M-I

[續前文] 空無男子與女孩的魔法~99神と88或者8888世代


 語出不是韓國(汗),沒想到還有高加索某共和國的搜尋結果....不過我說的是緬甸的學生運動:

比如,參照維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88_Generation_Students_Group

關於這,手上只有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的一篇文章。那邊的狀況很不明白,我不知那些媒體來源是可信的;國內的媒體都是右派。



 有很多懷舊事物的找回,經過相當曲折...因為只剩下一個印象,然後在毫無線索的狀況下去搜尋。比如說一段不知名的歌曲殘片、旋律片段,

  結果找出來是「墮胎(夾娃娃)神曲」oeo。因為空耳(?)關係,用o-i-o怎樣搜尋也搜尋不到...不過這也是當然的,因為英語發音規則......不過,有理由相信,在某年以前應該網路上不存在任何資訊。不過這是何年?應該在娃娃機店大擴張之前.....



 更慘的是緊緊記得旋律,強記歌詞本來就是我做不到的事情。只能土法煉鋼--一一從年代金曲,終於找到:這首歌成為去掉生活細節的過去之背景音樂:

  水管影片的話 這個 或者這個學生時代最珍貴的,莫過於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不是職場上的「日常生活」的意義,而是...異托邦。對吧。不過,學生之中現實充太多,跟他們無法溝通。

我已經不記得脈絡---也就是當時是在什麼狀態、狀況之下聽到這首歌。只知道這首歌,曲調很容易一再Loop,不過一般說洗腦歌並非是這個意義。雖然市容大體上還沒有,也不容易「都更」,不過「古代」體驗到的感覺,是已經斷裂了、還是並沒有斷裂?

Nostalgia,或許大可不必了呀。不過肯定,有某種體驗從頭到尾都未被把握住......




  再來,整個遊戲體驗都完整存在,偏偏就是忘記Title。主角長的像薩爾達傳說,但疑惑薩爾達的主角明明就叫林克,並不叫別的(ライル)??事後來看當然囉,他設定是精靈族嘛。
只記得該遊戲最強的劍使用過後會掉下石塊,只是你去搜尋カイア劍---一定什麼結果也沒有、我不騙你....

 總之,很多人對於「秘境魔寶」這個標題很有印象....但對於我就是沒有印象啊!我反而是對「~皇帝的財寶」這個副標有印象。

一般呢,會說到續作「美少女篇」;但是看來3DS的遊戲「盜賊皇女」應該也是LandStalker的續作,可是、可是...沒有任何人這麼說......到底是不是呢?你說風格差很多?Lady Stalker的風格難道就差很少嗎w.

 不過過去一直以為,LS也是某遊戲的外傳...因為整個劇情像是主角與他那(傲嬌?)的死對頭,從外界來到這座島.......
目前整個可搜尋到的網路之中,對於盜賊皇女---餵Google「盜賊王女」就不會有任何結果,一字之差可以天履含恨喔。




 總之幼時回憶,應該都掘根的差不多了吧........(還有幾個) 無意間知道洛克人Megamission竟然有三呢。一代是貼紙的形式,二代我買的是撲克牌卡組。三代難道也沒有引進台灣?小時候看到一直以為是不成材的徒弟、「同人」呢,誰知道竟然是官方。

不過啊,本篇的X6用掉了創造了夢魘的梗---相當於創造Limited Mother;X7則是用掉了「自警團」的梗。可說是沒戲唱了?

 博士格的其實也要把艾莉亞給算進來才對。這麼說起來,歷代的Sigma-ZERO病毒關係者發瘋的發瘋、死的死(蓋特 南無),她竟然沒事 可見八字很硬

可憐的多普拉博士一再被拉出來當反派消費,而這樣存在感還是很低

 我都不知道「初戀限定」有動畫,而且是2009?然而看到原標題為恋愛 Limited...喂,又是多普拉的陰謀,整個Megamission沒有女人?

 博士學位的人下場都悽慘,X5也一位有博士頭銜的BOSS。話說X5是所有系列之中,唯一BOSS之間沒有同事關係的一作。
或許研究員格的還得加上Σ本人,好幾個八大與Double假面騎士 兩個世界都是他製作的,在毫無協助人員之下????只是後期被強制弱化,他這種才能也被高層遺忘了。

Land Stalker,好像是目前唯一一款「偽3D」的遊戲。它的迷宮設計成只要破關,必然有一條進路可以直接抵達迷宮入口。這就想起了...洛克人系列在打頭目前,過了鐵捲門就無法再退回關卡

Komica wiki有個專有名詞「GUARDER ROOM」。沒錯,X7沒有頭目房間地設置。

 洛克人X可以踢牆壁,甚至還可以飛。如果把Land Stalker擴充為山壁也可以進行探索,也有GUARDER ROOM...反正破迷宮後有辦法可回到迷宮入口就好。

這樣會怎樣呢?



鉛筆自掃上傳系列-未命名女孩 學生制服
照例(?)貼圖


 來說21日尚未提及的吧! 看了日本版機台(筐体)與目前我們所看到的台灣版的相異點:日本的アイフレ基本上很像
アイスダ,聲優的聊天式對話配音─遊戲宣傳錄音,基本上在台版全被刪去....
載入(ロード中だよ....)的字樣也完全刪去。原本3季還是4季中有設計師bonus,也就是在自我宣傳時會有的設計師,在台版也刪除了。

 詳細的請確認這個。至於印尼版,似乎就停留在2季,不過印尼版有起用印尼聲優。似乎又是因為、違背伊斯蘭律法的關係?大叔玩家犯了天條??

日本那邊也有人提起,
フレンズ的速度變慢了...在台灣也是一樣的。沒有Now loading字樣,會有當機的疑慮。

 還有,有看到的討論串之內,好像沒人提起.....兩位主角,很像「不可思議星球的雙胞胎公主」.....


 另外一款女兒向卡片遊戲「Otoca Doll
オトカドール並沒有輸入到台灣來。
其實我只是想支持藤井ゆきよ小姐而已 ---- 預祝生日快樂!!


  不過,這畫風(美設)應該也是男性能接受的。至於遊戲性,從頭到尾都不是我這種窮人可關心的。但對於歌曲本身~
オトカドール也會叫出招式名稱(技名叫ぶ),說不定這滿足了男性想像蓋特機器人那樣熱血吶喊大喊大叫慾望?
看到打出了萬位數的Appeal point,只能說還是有參進男子漢的浪漫。你說,製作群幾個人在玩絲拔蘿蔔?
(咦?製作人不都是長谷川妙子小姐嗎?)
 至於為機台的Bot設立twitter帳號是怎樣呢?


大亂鬥遊戲還可以如下進化:集結DataCardDass系統的卡片進行大亂鬥....這很像任天堂會搞的事情。如果將掃描卡片機外掛到遊戲主機上(VR/AR?),男兒向與女兒向也能夠一起亂鬥.......?

一種新概念的「機器人大戰」浮現了.

看到Befremdlichkeit(歧異性)這個字,錯看成「Befriendlichkeit.」...不錯耶,如果哪天可以出同人本,標題就用這個吧。



 難得有這個機會,關於「三相」再說明
第一相歐索華麗雅 Olthrovalya-オーソロヴァリア。金牛座,古典美人。不善言詞,唇形很美...卻聽說是BBS版主。

  大一時期沒有出現任何聯誼,跨系、校的。不過,從以前我就下意識地迴避團康式活動,所以斷除了感恩seafood讚嘆seafood~「新尊師」在2CH民是拿來惡搞的,不是拿來感恩讚嘆的。
莊園時期台灣沒出現台灣版的「恆心教」還真是奇怪。


第二相莉希緹亞 Lithtiya-リシティア,法語的話寫成Lithtier(?)-變成莉希緹耶。金牛座,傻大姊類型。也可以寫成Siritutti Rydhardt
此時我的名字就可以寫成Ulycci Chādanat印度俗語或東南亞語言風格;或者Urichi Chandranātha。

 「月」Chandra的語源本來就來自「渴望」Chanda,詳見漢、巴阿含經-Nikaya關於世紀經的紀載。Nātha西藏一向譯作「怙主」。故Chandranātha可做月怙主,或做「月尊」。

第三相恩莉芳朵絲 Enliphandorth-エンリファントルス,處女座。 前一篇文章已經提過她了。
關於「相」或「別相」的認定,其實也很模糊。當然,不知道名字就沒了辦法...其實我不是任何人的朋友。第一相與第三相因為已預知一定離開,所以還沒有很痛苦...




  處女與金牛不太能冰山吧?至於魔女不太有好印象....該在今天談這個嗎。
星座小冊子這種出版物、現在還有嗎?是不是都以女性為假想讀者....每日運勢的句子,是不是能由機器人套出來?記得學生也常上kimo看,那時不知道幾個網站。
 我手上殘留2002年與2004年的。

「別相」之中有個很漂亮的學生妹,是冰山。不過她並不排斥穿著女性化的服飾,有一次她就穿著類似禮服白紗跑進客運站....她應該是服裝科的學生吧?她們學校的制服樣式現在算是很少見了。漫畫中通常都是西裝式學院風了,她學校冬季制服的樣式也是。

 不過隨著地球暖化....外套大衣的出現率已經大幅減少了。

別相之中有位櫃姐,給人的感覺可能是牛女。不過一直沒有攀談,因為不是男性該在的地方也不會消費。該專櫃日前又重新進駐了,她還在這個職場嗎?不知。

我不必要Line、FB的帳號,那些對我都沒有用。只有名字與星座是必要資訊,有時要硬著頭皮去確認.....被當成痴漢變態也沒辦法。


印度人好爭辯出名的。請注意團康式的歌舞、與印度式歌舞(不自覺會想到某歌舞昇平)的差別。

在印度眾人要討論出結論幾乎不可能,所以需要占星術」(語出《インド人の力》台灣版:晨星)

這和我經常表現得只想要金牛女與處女女的原理一樣。因為無從去、也不認為能夠了解自己以外之他人,所以需要強迫決定術。

「好」與不好,那是獲得他心通的人才會真正知道的。價值判斷又經常受到生長環境的干預,和所屬職業所左右的。個人的表現其實完全不堪採---無論表現的好或不好。處女人就遠不如獅子座擅長把最好的一面表現出來。這些都是不準的。


 在此角度來看,星座之說就不再純屬迷信。台灣有一種說法把占星說成統計學。這就和印度相反,在印度統計學極端不堪用.....要統計的話,可說是完全沒有吵完的一天。印度沒有向東亞洲有著強大的河蟹原理。

在台灣,數字被視為客觀;在印度,數是主觀的。


 在期刊方面,完全Open access的目前只有〈Kernos~ Revue internationale et pluriidisplinaire de religion Greaque antique〉

與Demeter有關的文章有兩篇。看能從中有什麼靈感。

其中一篇,頁22:Demeter accepts Persephone's new status as an adult and Queen.... [1](底線為我所加)

原本應該留待處女月再來總說,不過正好與要說的主題相連。在「拒絕長大」的論述中,長大的定義完全由職場邏輯、工作倫理決定,某些投市場之所好的心理學家(也包括正向心理學)就很愛抬「永恆的少年」出來嘴。以下皆出自於河合隼雄的書[2]

頁234:「結婚象徵著兩種不同性質的結合。」

 拿天岩戶天照大神傳說,與女神Demeter故事比較,很早便有人作此聯想。作者只是取「有個侍女作滑稽動作令女神發笑」
天宇姬命也是露了下體,令眾神發笑才把家裡蹲之祖給引出來。關於神之笑、鬼之笑所代表的意義,請詳見該書。現在人看到了,說不定會說「天宇姬命靠賣肉走遍天下喔?」在她之前,任何人都不能不講話www
 Celtic神話,一個暴走的殺神,只能用女體來讓他冷卻了(無誤)。

 佛教中阿難尊者也常說「佛不妄笑,笑必有因....」凡笑必有授記。南傳佛教也說阿羅漢看到顛倒荒誕的事情也會發笑,在阿毗達摩中另立一種心。

或許吠陀神與希臘神原本也會笑,和日本神一樣吧;只是斷絕傳承了,後人無法觀察到。總之板著一張臉並不表示不開心,八成就是這樣才會被誤會。

 印度的多面相(英文aspects,梵文mukha)神明從來沒想到要在頭頂開口...等一下,那個位置不是髮髻!!難道「頂相」...?

本書最重要的結論是建議,「父性vs.母性」基本上是基督教文化的特性,日本民話表現的是「虛無神&女性意識
這裡主要藉由講述「燒炭的男子」。頁232:「她是靠著發現男性潛藏的寶物而得到幸福,這並不算是一種主動、積極的行為。行動包含著主動與被動」故事中男性自己擁有萬金,卻必須要一個自己嫁上門的女性才能明白。

此書也提到,日本文化中的姊姊,總是非常地活躍。但絕對、從來不會變成台灣文化那種「一肩扛起家計」形象的女強人。


 過度強調「不要人救的公主、自立自強」,反而暴露其父性思維:女性也必須做英雄、女性也必須出世(出人頭地)、女性也必須跟唯一的父合而為一。
基本上,印度的不二一元,也沒有跳脫這框架。
「歐洲太女性化,即將被陽剛的伊斯蘭淘汰掉」這是右派一向會召喚出來的調調。然而女性意識,與相應的虛無神並沒有這個問題。

  空無的男子,與女性意識的女孩.....會不會這就是佛教密宗的奧義?這不就是雙運嗎?

 毗濕奴十個化身把男、女、老、少所有民間故事中所有可能的形象,全玩過一遍了。但是涅槃,祂是絕對不能表示的。

Demeter女神的故事,很難說是來自於民間故事。她完全沒有代表母性黑暗面(Tiamat女神就很明顯,還類似原人的角色)、後母等形象...

 很多人都知道這位處女座的女神,並不是處女。反而希臘三大處女神,或多或少都與負面的父性意識或母性意識有所關連。

 不過啊,處女女眼中的處女男該是如何的..?我嗎,正好與空無神的形象一樣啊。在象徵層次上,處女男接受處女女的引誘,可視同「空無神與女性意識的接觸」而不是要空無去作出追求少女的動作.....

 Eleusis秘教,自始就不屬於Olympia。在冥界誘拐故事中,也不存在台灣人「先求有再求好」、「先找好老公,其他可以再培養」等信念。這樣的「務實」(illiberal practicity)不存在古老的智慧裡面。

沒有死也沒有不死的Demeter,就沒有必要向Persephone一樣「成長」。起有成長這回事!這裡到與莊子的給混沌畫上五官,混沌幾天死的故事很像。你合曾看過希臘的主神們有過成長了?

 這本書還有很多有趣的地方,往後再談吧。作者其他的書籍也在今年上市了。


這裡要再提最後一篇文獻。會在政治期刊上看到討論魔法少女的paper,這也太奇怪了[3]
開頭即指出,目前會直接套用的兩項取徑:次文化與女性主義,都是有問題的。

第一期的魔法少女,是直接面對「必然要結婚」的女性處境之脈絡下成立的......
(我們處在後平成時代了看來不只假面騎士,所有的ジャンル都面臨走向問題)

然後,頁154:denying magic, that is, female maturity, including romance and sexuality.

頁156:whose matutationhas already happened and will never happen.

 アイカツ這樣的作品,經常人設被認為抄光美已經有很多人反彈。關於此,文中說光美是與七龍珠有關....但比較常聽到是「美少女版的特攝‧假面騎士Decade」。

不過,也可以視為是魔法少女類別的一支吧?在這個純粹只有少女的世界裡,沒有與男性戀愛的情節也沒有與女性的(百合)。(印度的kumari信仰?)プリパラ這方面比較「恪遵傳統」,真的給他從天空降下一個小孩。


 但是魔法少女還沒有被批評「永恆的少年」(廢話,少女怎會被批判是永恆的少年?)、「不肯長大」的大帽子。日本人與台灣人不同,台灣人是很容易就接受「為了賺錢什麼都不重要」---日本社會結婚的壓力是夭壽大。

 另外,我都不知道Sailor Moon是「A parody of team-force battle hero action」這是說惡搞戰對系列嗎www.
這篇文章也提到了雷阿斯,以及最新的小圓~難怪最終敵人是成長後的自己。

 所以台灣這邊可能比較不明白魔法少女的歷史。既然不會成長,哪裡會有「入伍的魔法少女」呢!魔法少女的真諦並不是變強.....我沒看過冥戰錄,於國產的魔法少女不能說什麼評論。

最後,最新的進展是:男性無法再藉由傳統的打拼、上進路徑,變身成女性是種enpowerment~"娘娘腔化"是一種誤解("men's feminization" perhaps misrepresents the situation,頁160 )

在此舉出的例子為石田敦子的《魔法少年マジョーリアン》...應該是沒有代理吧,不知如何查證。論文用這張圖,會讓人不明白男主角應該要跟女主角一同變身。附帶一提,主角的配音員正是下田麻美油‧庫‧爆‧炸和霸凌對象一起變年上,要是聲之形也這樣演就好了

意外發現河下水希姐姐有這麼一部《あかねちゃんOVER DRIVE》,應該也沒代理吧。又要講起處女女們的豐功偉業了~Clamp與河下水希啊。


現在走進書店(也就是說日本還可能更多),可以發現更多男性「被迫」當魔法少女。不少很惡搞,不知道有沒有這種歷史意識....也就是說,可能取決於職業學校的養成教育有沒有這環教育。



  人人都要求一干受害者身上,他們並沒有的東西。拿「可以再培養」作為後盾!成功的將職場上的不錄用、待不住,都變成Victim blaming:
人們經常、傾向把行為主義的當作「人(的劣根)性」;卻拒絕任人職場之內有某種本質主義的劣根性存在其中。

結果凡是無法被主體化的,就變成無法觀察到、且是不准有錯的。國人所不承認的是:心智成熟,只要稍稍變換視角(Funktion)會是全然的心智無成熟.....

 或許可以說配音員、漫畫家、SG...(網紅?)因為不需要互動(有不需要像店員的網紅嗎?),所以是適合處女座的工作場域......可是別忘了,要把這些也搞臭只需要一秒

台灣要求綜藝咖,SG也得要會主持、變成不可以有不主持活動的"Show girl"(大草原),什麼都能兼(美其名為斜槓),你就會看到到最後這行業能出頭的,還是沒有處女女

這是大體上的調查結果,不過我並不相信、盲信統計。因為很可能有重要的資訊會在分子除分母的過程中,遺失掉。

 男人幫也揮之不去的勵志調調。能出線的也是態度容易正確的那些人而已...キャンペーンガール這些名詞的專有化,亦代表著場域的自主性。不知道在那邊也是隨時要綜藝化的嗎...日語中的「綜」?日本每個行業都涇渭分明,不太可能普遍要求「都要學」(十八般武藝)反之,在日本離職也意味著永恆失業...你或許要說,全世界不都一樣?

 不一樣。全世界都相同的因素,是職缺量本來就不可能夠。另外不能看了就能copy流程者,不可能工作;反之,能工作者恆能找到工作---然而在日本並不成立,離職過的人會被「背叛公司」這種嚴厲的評價加在其身;換言之,台灣把鍍金、洗經歷視為理所當然、潛規則;可是日本方面絕對不接受。


台灣十分強調「拋棄偶像包袱」,這種現象在日本並不接受...你將不會看到任何破壞螢幕形象的女星,像台灣這樣把任何綜藝節目都化成玩遊戲模式。


諸如ACG的校園題材也是,日本的學生會其實就和台灣的沒什麼兩樣:死氣沉沉、充滿史缺。但是日本人卻極願意去寫人際關係沉重、壓力的一面.....反之,公視系統才開始再給新銳導演個機會去導這樣的戲。
 對於較主流的日劇、影劇我完全不熟,或許會被人打臉...不過日本很容易分裂出新文類(genre),而中華式則是傾向於達到合理化、符合一個(單數的)態度。

  為了要描繪主角都是苦過來的,必須要拒絕去描寫「反派也都是苦過來的」...結果,反派看起來都是無師自通,沒努力過,都是天才。每當正派等級上升,反派就要莫名其妙要升級(而且不是苦過來的).....為了倫理意識,造就了這不合理。


  有專唱社畜歌曲的黑まと姊姊(弟の姊,已婚= =),也有「女版的久米田康治」。誠然,生存環境對於一個人的一生很重要。在逆境中,會達到歹丸人會很滿意的認命(最後也得認命),變得渾身是刺其實表示著被動適應,而不是主動創造血汗。


諸位的學生時代是什麼樣子的呢?專著制服的她們、或者說什麼樣式的服裝上相呢?眼前的學生族群之中有牛女嗎?


  我們從N.L.的《愛情作為》此書必然得到這樣的結論:婚姻不是社會性的凡是訴諸倫理的,均不具社會性。結婚不是系統,以及不是愛情(系統)的運作、符碼‧綱要‧演化‧自我描述............但很明顯,《愛情》這本書缺少了「自我描述」這章,作者到死也沒有再修訂。

 以下這陳述是偏見嗎?「演藝人員應該很會陳述自身的事」
「人際間互相滲透,但無法構成一個統一」乃本書重大論點。在一般公共的場合,無縫接軌的說起非常個體性的事務,對於愛情說是很重要的.....但那些很會攀談的人,已經exclusion掉很難跟人攀談的人..........任何打拼文化一運作,必須要去掩蓋掉所有社會性的弔詭。

擅於團體事務的人,與講述個體性事務在根本上具備著矛盾矛盾...魯曼使用的詞彙是弔詭Paradox



 就算同為處女座,能克服上台恐慌,那就和我是不同人種了呢.....即使是女性,一旦無法工作,也只好成為尼特族了。不知道哪批蠢才,可以把尼特翻譯成「肥宅」--不是每個尼特族都是肥胖的好嗎?

 職業上的性別平等,並沒有代表什麼。即使男性做女性職業,或vice versa,男性還是要被期待做決策以及粗工。

也就是,轉換成對於軟腳蝦男性的歧視,達到了「平等」。男星被期待應當能為雇主擔起更多的生產成本。沒錯,他們要的正是帳面上、統計上、表面上的平等;其他?沒再管他啦......


 啊...還是不自覺的批判了一下。不過,這反倒符合了當前的政治氣氛不是嗎?孩子還是只知道吃雞遊戲,渾然無覺。

 能活在賺了錢也沒太大用處的太平洋(友邦?)諸小島,該有多好!日本也有被整個機器給Exclusion/Exklusion的金牛座/處女座女孩嗎?

或許在巴西favela也存在著同為被排除者的可能對象吧?
或許斯堪地那維亞也有「被排除人口」....?難民們會前去。



無論聲優有多好、作家有多好,她們都是有工作的人----也就是說,意識之中有了一塊已經膠固的部分,被稱做「中產階級意識形態」,很可能無由從中解脫。被排出的那一面的人,要如何認識?她們可沒有wiki,更沒有正妹(但wretch)的情報網站啊..........


 文學上的「新感覺」一詞,有著其時代背景。關鍵字:Paul Morand(不過中文維基全然沒提Dandysme)。如今愈來愈常在輕小說簡介中出現「新感覺」,有什麼文學上的繼受?畢竟,真正再求突破的人無論如何無法去迴避艱澀(關鍵字:什麼小?看不懂)的讀物。

輕小說目前看來停留在啟蒙時代的啟蒙精神「異世界太落後」,而將現世的手機、超商、現代化的廚藝等等,十足地把異世界當成「原始積累」而將資本主義的優勢撈取利益。當然,日本與台中韓都是以邊際學派思想為圭臬

失去了民間故事將異界視為潛意識,反而視為另一個意識



 最近氣力低下....如果可以,「能看到特定男孩子的內心,其他人都不行」題材的?這樣,所有內心的妄想都被她看光光
他心通戀愛喜劇呢。應該很有趣。


REF:
[1] The Female poet of the Hymn to Demeter, Kernos 18,2005,pp:17-41

[2]《The Japanese psyche: Major Motifs in the Fairy Tales....》,Hayao Kawai.台灣版:心靈工坊。

[3]Magic, Shōjo, and Metamorphosis: Magical Girl Anime..... Gender Identities in Japanese society,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73(1),2013,pp:143-164

看到Metamorphosis,就想起為ティス配音的高橋まゆこ小姐元氣的聲音
看到Identitity想到明日香 ミライ 5/8誕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