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12 15:34:00M-I

5/12日 令人難忘的... 今天也是護士節...吧?

 這天對我來說很值得紀念

 可是我要做的卻只有批評

 似乎今生不再與她相見....要被丟進所謂Underclass

而在女性比較容易生存的後工業社會,我似乎離(任何有可能會喜歡上的)女孩子們欲離愈遠;
這個被工業化社會制定好遊戲規則,總是有人玩不起這個遊戲。





  買到Horkheimer et Adorno 《啟蒙的辨證》今年3月的出版三刷,

然而好奇怪的是好像沒有一本馬庫色(Herbert Macuse)的作品被翻譯成正體中文???

以上為批判理論的部份,存在主義的部份


 漫遊者出版的現象學與人文科學刊物,當初有買第3冊《現象學與佛家哲學》

第4冊是沙特,還未入手....第5冊預計是誰?

現在到手的是Albert Camus麥田出版新裝的《鼠疫》,這本下架(或售盡)異常的快...差點就沒有了;

 還有他的《思索斷頭台》...無境文化出版,卻只有校園書店有售....



愈來愈多跨學科的領域出現,向圖書館學、老人學、博物館學等等


  卻沒有一個「勞工學」!!

問過一名勞工系學生,她說勞工系用的都是社會科學的期刊...外國的;

 M某好奇的問:政大不是有勞工期刊?

然而看一看,國內連教授都不站在勞工的角度看事情

政大勞動學報,第二十五期中,竟然站在一般人語氣ˋ企業家的角度侃侃而談!言語中,彷彿以為把就業率提升就是解答藥方了?


  滿口的「生產力」----然而後工業時代生產力還是重點嗎?

  滿口的「無法融入主流社會」

Zygumt Bauman早告訴我們「工作倫理最後的任務只不過是抹殺罪惡感

Michael Foucault也老早拋出「去中心化」,

  卻還是有位居教授者動輒用企業家居高臨下的角度再看事情!!

太令人失望,而社會學家看事情非常透徹,無怪乎勞工系必須要向社會科學取經。


  然而有門學問卻對社會科學翻起了反旗....那就是歷史學

筆者從來沒有把「社會」與「文化」看作對立的


 而有趣的是,社會學家往昔也對自然科學掀起了反旗。C. Wright Mills的批判就是如此。


總之大家都對實證主義有了戒心,這是哪個學術領域都要提起的戒心。




  教育學中文期刊現今都不太提批判教育學也令人憂心....如上一篇文章所提,《心之教育學》希望能夠翻譯出版....


  人文學科,歷史學與人類學、文學的靠近,不再受到批評


看來歷史學所有的問題,仍然出在社會與文化這兩塊領域之上

  歷史學,再看慣宮廷劇的晚近幾個世代,很容易以為清朝、宋朝、漢朝就是「歷史」(其他中國朝代愈拍愈少,於是彷彿不存在了....)


  然而歷史學是怎麼回事,最近有本書很值得參考,很快告訴我們歷史學為何...

而歷史學早在1980年代就接受了Foucault帶來的全新視野與研究途徑!!!

  那是大略被稱為「新文化史」的流派。


而歷史學今日即將要進展到要次轉型!!!小時候以為歷史就是過去的死東西,它反而進展的極為熱絡!!!


 這本書是五南出版之《當代史學研究的趨勢、方法與實踐》,副標題為:從新文化史到全球史


麥田過去翻譯的作品,在市立文化中心都有....也很大本,所以才希望是中學生或大一去看

  這最能「潛移默化」。何謂潛移默化?
「潛」、「默」者,即不用講效率,不用什麼實際效用。
不用考試,也不必有可以說的重點。



高中時只看了幾本霍布斯邦的XX的歷史系列,似乎有點可惜....如今還真的沒有留下半點印象。

  然而,「分配一些書給較早階段」,我還是覺得沒有錯。

「什麼階段該看哪些書」這種思想,是在誤人子弟...(但工具主義與實用主義的支持者,卻視為理所當然)




既然已經說了這麼多,就讓我繼續說下去吧....希望金牛座的女孩子不要見怪啊><

  今日是"護士節"


現在要拿到《破》報愈來愈不容易了,網路上應該看得到。

迫報709號 白色金庫裡的過勞天使 一文,大家可以去看看


  沒想到護士 玩假班表玩的比科技業還兇!!!

代課教師橫行,有人還說不肯接受超低鐘點費的正職教師是草莓老師....

這在各行各業都可以這樣套用、無限上綱不是不可能.......




  同樣是教授,可是也是有教授能夠誠實的跳出來說不適當的事為不適當。

結果呢?


 本來該位老百姓為民喉舌的立委,竟然「要代替企業家來懲罰你」,說要凍結他學校的經費!!!


  從前,學術機構是國家的機器;今天,快要淪為企業家的機器!!


  只是,肉必自腐而後蟲生;而肉未腐,能令蟲生!!



現在大家都知道藥不能亂吃,因為病菌沒死反而會出現抗藥性,下次再發即無藥可救。


  護士亦爾,千萬不要以為法令有些許更動,此一問題就順利「和諧」掉了!!讚在還為財團組織留下了太多的彈性以及操作的空間。


與科技業一樣,隨時都能取消承諾(共體時艱)、剋扣錢與假...


  酒店小姐與外籍勞工,如何被經理巧立名目,扣到薪水變成負數?
企業家經營的根本原理是「一」,所以各行各業、由新自由主義創造出來的現象....自然不會是「涅盤」

而是「一」。


 一篇在蘋果日報上刊載的社論,竟然形容護士是「士官」而醫師是「軍官」,士官比軍觀經驗豐富云云


護士滿街皆派遣,不知「經驗豐富」的不當譬喻何來?醫師必然經驗不足?

 竟然抬出極為沙文主義的軍人來比擬醫-護關係,難道用意在合理化醫院執行之軍事化管理???難道不樂見護士得到解套??




 
  該社論更用「天使」與「菩薩」來說宗教人士怎麼看待護士,這更令人大惑不解:宗教人士?

不過該文作者若真意在「河蟹」,那天使自然與菩薩沒有兩樣了



「天使」僅只人類願意做上帝的奴才,才願意施恩降福。

只要人類不再願意當奴才,「老闆」要牠們殺人牠們就照辦,這就是經理階層。


 而「菩薩」救苦救難並不需要這種信神的預設,才去行菩薩道。而且菩薩不由他教,樂聞佛法。


醫生護士領高薪,不該得嗎?

公務員愈徵名額愈少,工作量愈重,這應該嗎?

工程師領高薪,不該得嗎?


  所有職業都領到低薪,這自然最齊頭式平等了;好像只要把薪水都壓低,一切自然都"和諧"了...





女性通常甘於現狀,尤其容易跟著搖旗吶喊「適應社會」的大旗。
  要注意女性主義者到每個領域,都視那個領域的議題為無物

批判教育學也不例外,他們要的就是要跟從主流話語而已,他們不要任何改變



  女性主義者的目標是把女性全部改造成男性,所以他們也是瞧不起女扮男裝,而不是視為Avant-garde。

女性主義捨不得打倒沙文主義的核心---中產階級意識形態

  總而言之,只要是中產階級意識形態當中沒有的,他們都反對

它們不在乎男性要不要改造成女性,反正女性一定要改造成男性就對了。


  希望所有的女孩子都能解除異化,還一個男性還能生存的社會----只有男性是不能存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