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02 13:58:21M-I
離月「Another Phase」製作緣起
四次大戰終於完結了,不過如果無法存檔的話根本沒意義。我的意思是很擔心畢業有沒有問題...說實在的,高中時認真考大學,結果繞了一大圈才到這裡;拼命補充學分,想跟上一開始就考上的人,結果卻是這樣...原本以為一切都在控制中,但卻在最後關頭才發現問題。連最基本的都出危機了,還有其資格得到其它的「學分」嗎?無疑的我失敗了。難道這就是我於其他人的根本差異嗎?...
現在完全猜不到她的打算,知道的出路應該比我還多吧?如果我一開始就考上,搞不好就有機會,也可能沒有。一年之隔竟然可以決定這麼多?但是我覺得不是我複雜,如果我複雜事情就不會到今日這種地步。男女之間應該很簡單的,就我所想應該是這樣;但事實上卻複雜許多。這些都是以前從來不曾想過的...她肯定見識很廣,對於出生在這種地方的我而言,這種阻隔應該很深的吧。某些人怎麼不說這個是「互補」呢?他們自以為率直,說我們「做作」,這樣對嗎?這個人可能還是要孤獨的過一聲吧?但是又不甘心. . .
本人欲來愈能理解為何有這個族群存在。然而,我也不是他們其中的一員。因為這個又變成了另一個可拿來標榜意識形態的東西,那種辛酸其實是不足為外人道的;那是個外人最瞧不起,一副「那麼理所當然...」模樣。這就是為何我之前的文章裡說「最早那群人又在哪裡呢?」。一大套的專門術語有意義嗎?但是可以滿足成群結黨的快感?實在不懂,是全世界的人都這樣嗎?還是我國的人特別有這種傾向?無論做什麼都涉及判斷價值(注意不是價值判斷),真的很累...
實在是好久沒上來寫文章了,應該發出雜草了吧?最近的天氣一樣很不穩定。
那就來進入主題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不知道本篇再說些什麼的,最後幾夜之間有文章可供參考。基本上應該是寫的很白話的,覺得奇怪的就在底下留言吧^^
基本應該是要等第二外傳公佈後再解說,可能比較能窺見全貌吧?好像也沒什麼好寫的,就當作是本人在出之熱身活動吧︿︿(狀況還沒回復這點請多見諒!)。想想還是不要一次寫完可能比較好。這樣編號就全部混亂,不知道作品順序了X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懸空塔,典故借用「法華經」,全名大乘妙法蓮華經。通行本是鳩摩羅什法師所譯的本,這部經被譯成漢文好幾次。日本人極為重視法華經,這方面有很多資料大家可以去找來參考。法華經裡佛為諸大弟子授記後,過去已入涅槃的多寶如來寶塔從地湧出,寶塔住於虛空之中,釋迦牟尼佛與多寶佛兩位世尊同時出現在同一世界。我想某霹靂的「雙佛並現」可能也是從這裡來的,但是意涵完全不同。話說霹靂的編劇愈來愈奇怪了啊...
這是很有名的典故,如果我印象沒錯的話,東南亞國家的石雕藝術上也找的到這個故事的記載。在第二外傳中將會解釋為何會有這座塔,以及為何會懸空。(其實也不是什麼奇怪的理由)其實寫完後一直感覺有些地方並不是很恰當~像「其之十二」,就想到愛天明王物語裡說的「沒見識過地獄的人就不要拿地獄來比喻!」雖然如此,還是這麼寫了。
「其之六」應該有人看出其實角色的原型是日本的七福神。在「日本民族信仰藝能與中國文化」(ISBN 986-7271-03-3)一書中提到:七福神是非常態的。他們大老遠從海之彼岸來到這裡,把福氣帶來以及把晦氣帶走。人們雖然歡迎這些神明到來,卻不歡迎他們久住在此岸。這在學術界的眼光中當然暗示著某種意義,在此就不多說了。「其之七」中村人的反應其實有點過於誇大,不過我想應該不要緊。同書中說到除夕(大晦日)日本人認為是死人歸來之日,所以就設定了這種反應。
既然提到了那就順便說「儺」:這個字近來在漫畫上似乎可見度有點高。源起如何好像沒有很明白的說明,但確定是周朝就有這個儀式,而且是一年中的大事稱為「大儺」,而且歷代都有傳承,所謂「漢儺」、「宋儺」。傳到日本後漸漸演變成「能樂」,不過似乎也有受到元朝元曲的影響在內。重點在「聽」而不在「看」,這很可惜的當然與現代風潮正好是相反的。說到此,印度戲劇的影響至今還是很難確定的,也有人說某些創作形式流傳到漢地。這種創作形式把佛經上的著名故事加以「變文」,最有名的是大目犍連尊者救母的故事,這些戲劇的規則在日本戲劇上也看的到,非常有趣。
再來提到鏡子,鏡子在神道中列三大寶物之一。日本人所謂神的概念是很奇特的,跟天耶之教的神意義完全不同。日本古代神衹幾乎都沒有形象流傳,鏡子通常被當作「神體」來供奉,如果有看到街角有放著一面鏡子通常就沒錯。至於神道與佛教之間的關係,以後有時間再寫出來當做引介。
但是在本作中鏡子代表何種意義,老實說本人也不甚清楚。日本人傾向認為「漫畫本身也是有生命的」,雖然本人並不知道是否該認同這種說法,不過也不反對。至於日本人的思維方式,在之前:簡說中村元「東方民族的思維方法」第四篇(上)(下)兩篇文章中介紹了這部著作,敝人所寫文章僅供參考。
本作中的情感表現我想已經算是忠於原味了。就這樣完結也可以,後面再接一個外傳也沒有關係。說到迴向,雖然沒看過「鴉 KARAS」,但是光看介紹就知道迴向大概是什麼。但是在本作中迴向不是這樣的東西。還有,在此可以預告一下在「其之十」中圍殺他的兵馬是「波羅眾」,此外傳中的男主角稱為離椽。其餘細節再下一外傳中詳細在寫出。其餘連本人都沒想到的部份就當作留給讀者的空間,作品不管是不是生命至少都不適任何人所「擁有」的(這樣說好像很奇怪?)。最後這個人的結局當然也是很明顯的,置於四片碎片....巧合吧?XD
目前就這樣...大概也差不多了,順道一題最終外傳名稱為「覺夢初生」。希望再出的第一篇文章大家還可以感到滿意^^
現在完全猜不到她的打算,知道的出路應該比我還多吧?如果我一開始就考上,搞不好就有機會,也可能沒有。一年之隔竟然可以決定這麼多?但是我覺得不是我複雜,如果我複雜事情就不會到今日這種地步。男女之間應該很簡單的,就我所想應該是這樣;但事實上卻複雜許多。這些都是以前從來不曾想過的...她肯定見識很廣,對於出生在這種地方的我而言,這種阻隔應該很深的吧。某些人怎麼不說這個是「互補」呢?他們自以為率直,說我們「做作」,這樣對嗎?這個人可能還是要孤獨的過一聲吧?但是又不甘心. . .
本人欲來愈能理解為何有這個族群存在。然而,我也不是他們其中的一員。因為這個又變成了另一個可拿來標榜意識形態的東西,那種辛酸其實是不足為外人道的;那是個外人最瞧不起,一副「那麼理所當然...」模樣。這就是為何我之前的文章裡說「最早那群人又在哪裡呢?」。一大套的專門術語有意義嗎?但是可以滿足成群結黨的快感?實在不懂,是全世界的人都這樣嗎?還是我國的人特別有這種傾向?無論做什麼都涉及判斷價值(注意不是價值判斷),真的很累...
實在是好久沒上來寫文章了,應該發出雜草了吧?最近的天氣一樣很不穩定。
那就來進入主題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不知道本篇再說些什麼的,最後幾夜之間有文章可供參考。基本上應該是寫的很白話的,覺得奇怪的就在底下留言吧^^
基本應該是要等第二外傳公佈後再解說,可能比較能窺見全貌吧?好像也沒什麼好寫的,就當作是本人在出之熱身活動吧︿︿(狀況還沒回復這點請多見諒!)。想想還是不要一次寫完可能比較好。這樣編號就全部混亂,不知道作品順序了X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懸空塔,典故借用「法華經」,全名大乘妙法蓮華經。通行本是鳩摩羅什法師所譯的本,這部經被譯成漢文好幾次。日本人極為重視法華經,這方面有很多資料大家可以去找來參考。法華經裡佛為諸大弟子授記後,過去已入涅槃的多寶如來寶塔從地湧出,寶塔住於虛空之中,釋迦牟尼佛與多寶佛兩位世尊同時出現在同一世界。我想某霹靂的「雙佛並現」可能也是從這裡來的,但是意涵完全不同。話說霹靂的編劇愈來愈奇怪了啊...
這是很有名的典故,如果我印象沒錯的話,東南亞國家的石雕藝術上也找的到這個故事的記載。在第二外傳中將會解釋為何會有這座塔,以及為何會懸空。(其實也不是什麼奇怪的理由)其實寫完後一直感覺有些地方並不是很恰當~像「其之十二」,就想到愛天明王物語裡說的「沒見識過地獄的人就不要拿地獄來比喻!」雖然如此,還是這麼寫了。
「其之六」應該有人看出其實角色的原型是日本的七福神。在「日本民族信仰藝能與中國文化」(ISBN 986-7271-03-3)一書中提到:七福神是非常態的。他們大老遠從海之彼岸來到這裡,把福氣帶來以及把晦氣帶走。人們雖然歡迎這些神明到來,卻不歡迎他們久住在此岸。這在學術界的眼光中當然暗示著某種意義,在此就不多說了。「其之七」中村人的反應其實有點過於誇大,不過我想應該不要緊。同書中說到除夕(大晦日)日本人認為是死人歸來之日,所以就設定了這種反應。
既然提到了那就順便說「儺」:這個字近來在漫畫上似乎可見度有點高。源起如何好像沒有很明白的說明,但確定是周朝就有這個儀式,而且是一年中的大事稱為「大儺」,而且歷代都有傳承,所謂「漢儺」、「宋儺」。傳到日本後漸漸演變成「能樂」,不過似乎也有受到元朝元曲的影響在內。重點在「聽」而不在「看」,這很可惜的當然與現代風潮正好是相反的。說到此,印度戲劇的影響至今還是很難確定的,也有人說某些創作形式流傳到漢地。這種創作形式把佛經上的著名故事加以「變文」,最有名的是大目犍連尊者救母的故事,這些戲劇的規則在日本戲劇上也看的到,非常有趣。
再來提到鏡子,鏡子在神道中列三大寶物之一。日本人所謂神的概念是很奇特的,跟天耶之教的神意義完全不同。日本古代神衹幾乎都沒有形象流傳,鏡子通常被當作「神體」來供奉,如果有看到街角有放著一面鏡子通常就沒錯。至於神道與佛教之間的關係,以後有時間再寫出來當做引介。
但是在本作中鏡子代表何種意義,老實說本人也不甚清楚。日本人傾向認為「漫畫本身也是有生命的」,雖然本人並不知道是否該認同這種說法,不過也不反對。至於日本人的思維方式,在之前:簡說中村元「東方民族的思維方法」第四篇(上)(下)兩篇文章中介紹了這部著作,敝人所寫文章僅供參考。
本作中的情感表現我想已經算是忠於原味了。就這樣完結也可以,後面再接一個外傳也沒有關係。說到迴向,雖然沒看過「鴉 KARAS」,但是光看介紹就知道迴向大概是什麼。但是在本作中迴向不是這樣的東西。還有,在此可以預告一下在「其之十」中圍殺他的兵馬是「波羅眾」,此外傳中的男主角稱為離椽。其餘細節再下一外傳中詳細在寫出。其餘連本人都沒想到的部份就當作留給讀者的空間,作品不管是不是生命至少都不適任何人所「擁有」的(這樣說好像很奇怪?)。最後這個人的結局當然也是很明顯的,置於四片碎片....巧合吧?XD
目前就這樣...大概也差不多了,順道一題最終外傳名稱為「覺夢初生」。希望再出的第一篇文章大家還可以感到滿意^^
上一篇:離月~百葉事記(下)
下一篇:再論虛空頻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