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6-21 08:52:27???

香港 - 新加坡

自亞洲金融風暴以來,香港人的樂觀和自信心好像已經漸漸消失了。只要有一些稍為負面的經濟訊息,即可以叫巿民的信心指標頓時又下挫:失業率上升到歷史性的新高 - 7.4%,甚至連一家大酒樓的結業,也差不多可以引起社會恐慌﹔房地產業仍然低迷,「負資產」一族的樓房還是賣不出,他們也還不起分期付款,斷供的個案與日俱增。

然而,同受金融風暴影響的南韓和新加坡,並沒有表現出類似的反應,亦沒有如此長期地處於這種意志消沉,怨天尤人的狀態。南韓人當年紛紛捐出自己的金飾、美元,以挽救自己國家貨幣,在香港人的眼中看來,這是愚蠢的。不過,南韓人的「愚蠢」讓他們很快走出了金融風暴的陰影,而「聰明」的香港人,卻還未能擺脫金融風暴的影響。

南韓人的精神,相信全世界沒有多少個國家或民族可以相比擬。然而,和一向被香港視為競爭對手的新加坡相比之下,前者雖然仍有許多優勢,終不免被比了下去。

香港有以下優勢:
- 大陸作為腹地,週圍的城巿多是互補性大於競爭性的,即使是競爭,至少短期內亦不能對香港造成威脅。
- 香港不用負擔龐大的國防和外交經費,以致在稅率方面對投資者有更大的吸引力,使整體投資環境比新加坡佔有很大便宜。
- 和內地發達城巿相比,香港目前的法治和開放度使她成為全國企業集資的首選。盡管上海正在努力追趕之中,但商業活動使金融中心旺者愈旺的慣性,加上各國投資者紛紛以香港為進軍大陸的基地的潮流,叫上海至少要花上十多年的光陰,去彌補過去數十年的落後。反觀,雖然新加坡可以算得上是東南亞的金融中心,但在全球資金涌向中國的大勢下,這顯然是微不足道的。

可惜,金融風暴並沒有把香港人愛好投機的的心態吹走,盡管政府大力提倡高科技和高增值產業,響應的人聊聊可數。與此同時,卻又把精力浪費在無聊的政治爭論之中,如人大釋法,公安法和特首選舉等。

最後,連公務員減薪這件事,也快要快對簿公堂了。姑勿論在英國人統治時曾有減薪的先例,經過三年通貨緊縮後,各公務員的實際薪金已經有23%的增長。各公務員口口聲聲願意和巿民共渡時艱,但政府減薪立法的程序還沒展開,就已經打算要遊行示威抗議、罷工和控告政府了。經濟陷入低谷時,把自己瘋狂炒作的惡果,不思生產的責任推給政府;需要共同付出,承擔時,卻又只肯口惠而不實。

再看看新加坡,雖然因為911的影響而曾一度使經濟放緩,但政府提出全國減薪一成的建議時,卻又是無人異議。

雖然筆者一向自認是住在香港的中國人,但也不免為此而感到汗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