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18 01:47:22vbear

尷尬背後的省思

是這個社會教我們學習冷漠亦或是我們早已習慣冷漠?

這是今天晚上發生的一段小插曲,就在我準備開始唸書的當下。
門鈴響了,我下樓應門,映入眼簾的是一位身穿運動服的外國男孩,他的臉上掛著一副黑框眼鏡,看起來很斯文,而他的第一句話是這個故事的源頭。

外國男孩 : Hi! How are you? I’m Charles, do you know me?
孟小嬪 : @#$%^&^&**……….
外國男孩 : Are you happy?

看到這裡,大夥的想法是???
他喝醉了?來搭訕的?壞人?趕快關門?
還是…………
真好,有人主動表達他的關切?來問候隔壁鄰居的?請他進來坐坐吧,外頭好冷喔?

不知道有多少人的想法是和我一樣的,在只剩下我和印度女室友的夜裡,我選擇了相信他是個醉漢,因而表露出我的不耐,跟著很敷衍的應了句Yes, I am happy…只是,我錯了!他其實是個身負著舍監責任的學生,而此行主要的目的不過是表達關切之意,並告知我他的住處,一旦有問題可以立即與他聯絡。

雖然是無心之過,不過從他的表情,我知道,我傷害了他,儘管後來的我不斷地道謝。而後,這個問題就一直在我腦中盤旋,是我們早就習慣以貌取人了吧!因此在他突兀的話語後,我們的大腦才會直接下令,直覺的判斷來者不善,讓我們快快豎起全身的汗毛,準備應戰。只是,事情也有出乎意料的時候,就像今天的故事,我的確傷害了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