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說故事】換小孩當說書人
【我會說故事】換小孩當說書人
- 2012-05
- Web only
- 作者:許慧貞(花蓮縣明義國小教師)
![【我會說故事】換小孩當說書人](http://cw1.tw/CP/images/article/P1336457524701.jpg)
「我又不知道要寫什麼?」幾乎是作文課上,咬著筆桿發呆的小孩共同面臨的問題。對於寫作題材的發想,無字圖畫書提供了故事情節、角色人物、環境、風格和主題等基本架構,每個孩子都可以創作出具有個人風格的故事。
身為學校的閱讀推動教師,有許多機會陪伴孩子們閱讀,我常常告訴學生:「閱讀之前,人人平等。」在任何一本書的面前,我們大家扮演的都只是讀者角色,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觀點來詮釋作者告訴我們的故事,老師不見得有比學生更深刻的領略、更精彩的看法。在眾多的書種中,「無字書」尤其符合這個平等原則,即使大字不認得一個的小小孩,也能自行「閱讀」,透過一頁頁精彩的插畫,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故事。
在「無字書」中,作者不再發聲講述故事,沒有文字在旁盯梢的壓力,讀者反而可以跳脫文字的約束,化身為說書人,和插畫者聯手創作,用各自的觀點去思考、想像故事的來龍去脈。對於認字不多的小朋友來說,無字書提供了一個相當「安全」的閱讀管道,不用費心去認字,毋須擔心讀錯字,只管放心徜徉圖畫中,享受並發現作者布局於其間的諸多驚喜。像《母雞釣魚去》中離家去釣魚的母雞,為了張羅食物,就算釣到的魚被老鷹捉上天、讓海怪吞下肚,還是牢牢捉住釣繩,寧死不肯鬆手,其展現出的使命必達決心,讓畫面充滿了故事張力。潛藏於圖畫中的幽默與歡樂,如同具有強大吸引力的磁鐵,引領孩子發現文字之外的閱讀世界。
除了為小小孩提供自行閱讀的樂趣之外,無字書也可以是小朋友說故事的好幫手。建構一個故事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無字書的圖像比起圖文並置的版本,更具備解說性及前後聯繫性,以無字書為藍本,正可以讓孩子有所依憑,跟著插畫內容建構故事情節。如《一朵小雲》中,一個簡簡單單的雲朵旅程故事,在作者豐富的圖像引導下,小朋友即可運用自己熟悉的語法,展現口語表達能力。
對於寫作題材的發想,無字書也提供了相當不錯的創作素材。「我又不知道要寫什麼?」幾乎是作文課堂上,咬著筆桿發呆的小孩共同面臨的問題。無字圖畫書提供了故事情節、角色人物、環境、風格和主題等基本的故事架構,不同的讀者,即可以依據不同的生活經驗、先備知識,創作出具有個人風格的故事。以《冰山大作戰》為例,畫面呈現的是:豔陽高照的小島,熱昏了的島民計畫拖來冰山消暑。這個小島會在哪裡?是個什麼樣的小島?島上住了哪些人?他們如何討論消暑計畫?該到哪兒拖冰山?冰山拖來之後大家怎麼分工利用?每個小孩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任何的答案也都是可以被接受。有了故事架構,孩子就可以恣意揮灑創意,創作故事,不愁腦袋空空、沒有靈感了。
拋開無字書的諸多應用空間不談,我個人還真是對無字書情有獨鍾,透過那一幅幅精心描繪的圖畫,心底的故事圖像也隨之成形,不同的時期看常有不同的領略呢!
◎專家推薦
◆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柯華葳 / 透過小朋友說無字圖畫書,可以了解他的語文和組織力。 >>看更多
◆中原大學人文與教育學院兼任講師 宋珮 / 這三本無字圖畫書除了發揮圖像敘事的功能,也幫助親子共同發現圖畫的巧妙之處,從觀察到描述,進而詮釋的過程,對孩子往後觀賞視覺藝術,包括平面設計、繪畫、動畫或是電影都奠定了基礎。
◆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兼任講師 葉嘉青 / 【我會說故事】一系列從初階到進階不同程度的三本書,符合好的無字圖畫書所必備的條件,裡面的圖畫清楚、確實,以及忠實的反映故事。孩子可以透過指著圖畫提問及回答問題,或重述及創新故事,練習「圖像式閱讀」的能力。 >>看更多
◆小大繪本館資深義工及講師 莊世瑩 / 親子在合作解開圖畫謎語的過程中,有討論、有溝通、有分享、有陪伴,書中的故事會一次次的被再創造,成為專屬於親子間獨一無二的新故事,這就是共讀的真諦。
.延伸閱讀:
上一篇:芹菜變身!「螞蟻爬樹」小孩也愛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