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6 09:51:14心羽

讓孩子對自己的錯誤負責

讓孩子對自己的錯誤負責

讓孩子對自己的錯誤負責

圖片來源:老蘇老師

當孩子闖禍,先別急著生氣,這代表他有不懂的地方需要被教導。老蘇老師親身示範7個步驟,帶孩子善用機會,從錯中學。

美好的假日早晨,陽光從窗外灑落,帶來一地的明亮。趁著小蘇姑娘坐在桌前,拿著她心愛的彩色蠟筆開心創作時,我們大人趕緊把握這段空檔時間,進行年前最後的大掃除。

約莫有一世紀那麼安靜,我們突然發覺大事不妙。還未滿三歲的小蘇姑娘,像隻大肆破壞的酷斯拉,拿著鉛筆沿著她玩耍的路徑,一路從樓下作畫到樓上了。

其實小蘇姑娘一向很乖,她總是安分的畫在該畫的地方,很少超過一張紙以外的範圍。對於這次「意外」,我們並不太生氣,畢竟我們能理解她其實是想引起我們的注意。

但是我們也想利用這次的機會,讓她知道這樣的行為並不好,並且趁機教會她該如何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彌補。

1. 嚴正的表達大人的立場

「小蘇姑娘,你為什麼拿筆亂畫家裡?」她慈愛的媽咪故作嚴肅的說著。

小蘇姑娘不講話,她知道闖禍了。

「這是什麼時候畫的?」媽咪問。

小蘇姑娘還是不願意說話,嘴巴翹得高高的。接著她轉身就想逃走,因為她的手上還握著「犯案」的鉛筆和原子筆。

「哪一隻手畫的?我來打一下。」媽咪在小蘇姑娘的右手上,作勢輕輕的打了一下。

「這樣亂畫可以嗎?」媽咪又問。

「不……可……以……」知道自己闖禍了的小蘇姑娘,不情願的吐出這幾個字。

2. 立場一致不偏頗

我也加入戰局:「以前你都很乖,只會畫在自己的紙上,這次為什麼會畫在牆上呢?你看,這樣牆壁變得很醜耶!」

我帶她到她剛才亂畫的地方,看著自己的傑作。小蘇姑娘癟著嘴,一臉委屈的模樣。

3. 教孩子面對自己的錯誤

「現在應該要說什麼?」媽咪問。

「對……不……起……」小蘇姑娘小聲的說著。

我也問:「要跟誰『對不起』?」

「爸……爸……對……不……起……」

「不對,應該跟牆壁說『對不起』,你看它變得好醜哦!」我說。

「牆……壁……對……不……起……」小蘇姑娘一邊啜泣一邊說著。

我再補上一槍:「還有門也被畫了,也要跟它說『對不起』。」

小蘇姑娘又走到門旁邊,語帶哽咽的說了聲:「門……對……不……起……」眼眶邊還掛著一滴淚。

4. 來一個愛的呼呼

媽咪對著小蘇姑娘溫柔的說:「對,這樣才對,做錯事要勇於認錯,才是我們的乖女兒。」

「來,給媽咪抱一下吧!」

於是這對母女,在被畫得亂七八糟的樓梯旁邊相擁而泣,上演一齣比宮廷大戲還更加灑狗血的親情倫理大悲劇。

5. 為孩子做正確的示範

「不過你要對自己的錯誤負責,拿橡皮擦把這些亂畫的地方擦乾淨才行,」媽咪堅持的說。

於是媽咪拿著橡皮擦,在小蘇姑娘的面前示範一次該如何把牆上的筆跡擦掉。也拉著小蘇姑娘的小手,親自帶著她擦過一遍。

6. 對自己的錯誤進行彌補

未滿三歲的小蘇姑娘,還真的拿著橡皮擦,開始擦著她剛才亂畫的地方。小手笨拙的握著橡皮擦奮力的擦拭,直到樓梯的左邊牆壁被擦乾淨了為止。

「哇,你好棒哦,擦得真乾淨。還有右邊的牆壁也要擦乾淨哦!」做事就要把事情整套做完,這是我們夫妻倆對孩子很溫柔的堅持。

小蘇姑娘也很努力的擦拭著右邊的牆壁,右邊的牆壁被畫的範圍較大,但她不含糊,不斷的起立、蹲下,由上而下很細心的擦拭著牆壁。沒擦乾淨的地方,媽咪也牽著小蘇姑娘的小手,一起再把細微處仔細處理完。

7. 真誠的讚美與鼓勵

最後、最後,在所有地方全都擦乾淨了,媽咪擁抱著小蘇姑娘,親吻著說:「我的乖女兒,你把所有地方都擦乾淨了,你真的好棒,我好愛你哦!」

小蘇姑娘此時終於破涕為笑,在她媽咪懷裡露出一抹燦爛的笑容。

眼前這一幕實在是太感人,嗚嗚嗚,當爸的我在一旁看得都快要噴淚了……事情有了圓滿的結果,真好!

處理善後,大人絕不代勞

這件事讓我想起,前幾天在雲林老家也發生類似的事情。就讀幼稚園中班的小姪子,為了要拿東西打翻了桌上的飲料,整個地上被潑灑得又溼又黏。

每位大人都忙著處理善後,桌上、身上、地上……擦個不停。但是,小姪子人呢?我起身去找他,發現他一個人躲在和室裡,一臉做錯事、都快哭了的表情。

我說:「做錯事後,怎麼可以自己躲起來哭呢?大家都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趕快把事情處理好,就不會有人再罵你了。快出來,一起把地上拖乾淨吧!」

小姪子跟著我出來,我去找了一支拖把,幫他弄溼、擰乾,接著交給他。小姪子從來沒有拿過拖把拖地,不過他還是很認真的把地上都拖過一遍。

「還有這裡沒有拖到……桌下呀……這張椅子呀,都要用拖把伸到底下仔細拖一遍……」我一邊教他,也一邊示範給他看,而小姪子也很配合的照著做。

我稱讚的說:「很棒,你好認真,這樣很好!你看這樣把錯誤彌補好,才是好孩子!」

小姪子擠出一臉尷尬的笑容。我又說:「不過地上現在很溼,所以我們還要用乾拖把再把地上拖乾才行。」

我又去拿了乾的拖把,交給小姪子。這時我家老媽走出廚房,問清楚發生什麼事後,馬上把小姪子數落一頓:「你哦,每次拿東西都不小心一點……」接著又說:「唉喲,這拖把這麼大支他根本拿不動,我來拖啦!」

老媽作勢將拖把拿走,我阻止她說:「不可以!不可以把孩子該做的事情全搶去做,要讓他有學習處理犯錯的機會。」

所以全家人就這麼看著身材矮小的小姪子,拿著比他還高的拖把,來來回回、一次又一次的把地上拖乾了。

「好棒,你真的好厲害!」我稱讚的說著。

我又說:「以後做錯事情也要這樣,不可以躲起來,而是要去面對它哦!」

小姪子點點頭,接著就開心的和全家人坐在沙發上,看著他心愛的卡通、吃著他最愛的零食了。

怒罵與體罰,加深逃避心態

每一次帶班,遇上新一屆的高年級孩子時,總會發現:大多數孩子在犯錯的當下,常以避重就輕、說謊……來逃避自己犯的錯誤;而我得花上好大的力氣,才能讓他們願意放下固執的自我,老老實實的面對錯誤、誠誠懇懇的負起該彌補的責任。

班上也有家長時常向我求救:「老師,我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我的孩子明明知道我已經清楚事情的經過了,但還是會當著我的面說謊,我真是灰心極了。」

但我也知道,當這孩子犯錯時,她的媽媽會惡狠狠的怒罵孩子,或拿起藤條毒打孩子;卻始終沒留機會,讓孩子自己對所犯下的錯誤進行補救。

所以這孩子每回在學校發生事情,還是只會用歇斯底里的嚎啕大哭,來逃避自己的責罰,心智年齡一點也不像五年級的學生;但是作弊、說謊、湮滅證據……這些明知故犯的錯事,仍然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

孩子面對錯誤的逃避心態,不是一天就會養成;這是長久以來,因為大人所看不清楚的盲點所造成的。於是當我成為新手父母時,我們夫妻有著共同的默契:我們會更留意這些和孩子相處的細節;並且善用每一次事件的機緣,讓它成為我們親子之間最好的教材。

當孩子還小時,好習慣與態度容易養成;一旦孩子年紀愈長,而逃避犯錯成為一種習性後,要改變就愈顯困難。教養孩子有所謂「黃金教養期」,錯過就十分可惜了。

當孩子犯錯時,先別急著生氣,這正代表孩子有不懂的地方需要我們教導;也別急著出手幫他們收拾善後。請先把自己的智慧呼喚回來,此時我們的心裡,應該要有滿滿的「想要教懂孩子正確處理事情」的心意才是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