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8 18:24:27小羅

新北市烏來區(桶後溪.桶后溪)釣點

想想自己都已經有詳細介紹過哈盆溪

怎麼沒有好好來介紹桶后溪呢

所以這次就來介紹桶后溪的釣點位置吧

由新烏路到底後

往烏來老街方向

順指標左轉

再往孝義方向

這段路比較狹小

會車要特別小心

第一關會先經過烏玉檢查哨派出所

必需要申請入山證

只要填好單子後

就會有電腦單列印出來

返程時必須要繳回

派出所的專用機車

用來巡視山區林道使用

要騎這樣的機車應該也要有些技術吧

在管制站前有告示

這邊以前申請入山並沒有那麼麻煩

林道在每次風災的摧殘下

也有相對的危險性

又為了要保持生態環境

管制也比較嚴格一點

進來後這段路到底約12-13公里左右

約5-10分鐘車程後

到達第二關

這邊是林務局管制站

目前行人和騎自行車是沒有管制的

如果開車或騎車依照管制月份

就必須三天前先至林務局網站申請

帶著核准的單子來到這邊才會放行

進來後這山道更加狹窄

前段約5公里左右的路程比較難走

受到風災的影響也最嚴重

常常會看到落石後搶通的路面

進來時可以先參考護魚告示

以桶后溪來說

由南勢溪匯流口至阿玉溪攔沙壩為止為禁釣區

看起來很抽象

尤其整段溪道上又沒有其他的告示

不清楚環境的情況下很容易觸犯法令

在當地檢舉會有檢舉獎金

所以垂釣上要特別小心

以烏來地區垂釣來說

主要以南勢溪.哈盆溪.桶后溪為主

其他分支溪流就不多做介紹

普遍以深山垂釣來說

會以哈盆溪和桶后溪來做比較

以最近這幾年來看

南勢溪上游段慢慢成為香魚的天下

除一般分支溪流外

在哈盆溪還是有最大宗的苦花魚群

桶後溪的苦花魚群就沒有那麼豐富了

跟當地人聊天

都認為要釣溪哥去桶后

要釣苦花到哈盆

要找香魚就要到南勢溪碰運氣

自己都以哈盆和桶后來做比較

桶后因為發源至大桶山後方

所以早期又稱為桶後溪

慢慢也因音意關係

官方改稱為桶后溪並且沿用至今

這兩條溪流的溪況都差不多

但是桶后的苦花魚況就比哈盆差很多了

最主要是下切溪道相當方便

溪流美景大致相同

好山好水好環境

如果走在步道上

由桶后林道下切溪道相當方便

溪流就近在咫尺而已

下切安全方便

與哈盆溪就有天壤之別

所以對於垂釣上

相當簡單就可以進入溪流

也因為如此

不需要花太大的功夫就能入溪

因此被掃掉的情況也特別嚴重

如果要釣苦花魚群

連在地人都不太會建議來這邊

所以對一些老釣客印象來說

來這邊就是釣釣溪哥族群等魚種

偶爾會有苦花咬餌

與單一性大多數苦花魚群的哈盆溪來說

差別相當大

由林道進入後

在整個封溪區域來看

只針對部份主水流道封溪保護

所以沿途上的分支溪流照規定來說

都可以下竿

這些分支溪流大小不一

但是要下切垂釣都還不算困難

稍微看一下地型環境後

就可以下切溪流

除此外

沿線慢慢找

都可以看到入溪小徑

周遭山區幾乎都沒有住家

所以這些小路如果不是獵徑就是下切溪流小道了

在進入林道後

會發現有三條支流道建有攔沙壩

其中位於終段處有最大的支流攔沙壩

相當好找

就在馬路邊而已

這邊要從旁邊小路上去

走到壩上才有最佳的垂釣點

也是釣友比較會聚集的釣點之一

在林道路上

也會找到相當多的下切小路

由林務局管制站進入到林道終點處約12公里左右

大部份的下切道都集中在10公里處左右

實際上過中間區域後

溪流就近在林道旁

不一定要有小徑才能下切

要開路下去都不會太困難

林道走到底後

有林務局的工作站

再往前有桶后越嶺古道

可以通到宜蘭礁溪地區

由此開始

在桶后溪道上會發現有不少的攔沙壩

數量相當多

每隔一區段就會看到

這條越嶺道以正規方式約7公里左右就會到達宜蘭礁溪地區

攔沙壩走到3公里處左右都還可以見到

在哈盆溪就不會建這樣的攔沙壩

而且溪道開闊

陽光能見度也較高

 

同樣以深山古道來說

桶后越嶺古道並不算難走的路線

以當地來說

這條古道的人潮較多

所以開闢的較為大眾化

相對安全性也高

沿著越嶺道來走

溪流就伴隨在古道旁

水質清澈乾淨

自然環境優美原始

沿途上都可以見到釣友在溪邊垂釣

以哈盆溪來做比較

在哈盆溪中要下切溪道並不容易

所以都只有幾處固定的下切路徑

在桶后溪要下切溪道並不困難

只要想下去

都有辦法來下切溪道

入古道不到1公里處

大約0.7公里左右

有較大支流匯入

古道需由此涉水而過

因此也是較為知名的釣點之一

匯入支流上方有攔沙壩

前方水潭是垂釣點

而主流道上方也有攔沙壩

在壩前同樣也有多處水窟可以垂釣

匯流後的水道區域

有較大的沙石灘區

是不錯的戲水野餐地點

這段區域除兩邊攔沙壩潭窟外

就以主水流道的釣況較佳

溪水流動為淺瀨區地型

靠山壁處下方有岩層內凹處

會有魚群藏匿

目視都可以見底

也能預知溪水深度

在古道上繼續走

會發現溪道上每隔一段區域就有大小不一的攔沙壩

較大的水壩也讓人為上溯習性魚群而擔憂

不過壩前都會有水窟區

在這些水壩前的區域

都會有下切道

可以到達壩前區域

甚至在壩上也會有下切道

可以下切至壩上區域

路徑都算明顯也很好走

沿線上

也會看到幾處的大型潭窟

常聽人說

桶后溪最容易被人網魚

因此只有這類最深的潭區裏

魚群存活度也最多

因為水位深

地型寬闊

要全部掃掉也有相對的困難性

部份的潭區位處險要地型

並不能直接下切

但至少在上下游段區域

都還可以找到下切點

由下切點進入後

都可以到達潭區位置

除了垂釣下切溪流方便外

古道也比較好走

平順的路徑

背著裝備也不會太辛苦

在這樣的山區溪流裏

每一個溪道環境都能到達

下切點也都很安全方便的情況下

以這樣的自然環境

只要沒有人為網魚因素的破壞

魚群自然源源不絕存在

除了釣魚外

古道上這些自然環境

也值得欣賞

鳥類昆蟲類等等的生物

都可以細細的來觀察生態

對於喜好高山溪流垂釣

這邊也是最佳的區域

環境安全

下切溪道也方便

不需要特別去找釣點

沿途上去都是適合垂釣的位置

所以在當地

這邊的垂釣人潮也較多

如果來到這邊

除了釣魚外

也要好好把握珍惜觀賞這大自然的美景

取之於自然

就該要好好的保護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