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釣-新北市土城區龍泉溪(觀景瀑區)釣遊
在早年大台北地區其實有很多條的小型山溪流
因為聚集著小山群
分支溪流也多
在農業時代都是戲水釣魚的好地方
這在老一輩心裏應該都有留存著美好的回憶
隨著時代進步
高樓大廈人口聚集密度逐漸增高
這類溪流就成為民生的污水溝渠道
甚至流到地下的下水道
就這樣失去了這些溪流
等到著重環保生態時
才加以去保護
往往也已經失去原本的自然
多了些人工的保護
例如台北市的虎山溪
如果仔細找找
在這大台北都會區中還是有幾條這樣的山中小溪流
依然存活在這大自然中
http://mypaper.pchome.com.tw/uoffice88/post/1325874433
這次就來介紹位於土城這龍泉溪吧
這並不是隱藏於多深山的山區小溪
就近在都會區中的小溪流
由環河路或土城中央路四段
交匯處的旁邊有土城花市
旁邊就是龍泉路
順著龍泉路往山區道路走
這條路的名稱還真是好聽呀
雖然當地有許多的地名故事
我還是比較喜歡其中這一個故事
傳說這綿延的山區側看如同龍形拱天般
在山頂龍頭有溪流漫延而下
因此就稱為龍泉路
而這條溪流就稱為龍泉溪了
有這樣的稱呼
當然此地就屬於風水寶地
有相當多的墳墓在此
經過公所規劃後
土城第八公墓就在這地方
有墓那宮廟也多
山區中也有相當多的廟宇
龍泉溪由山而下
最後匯入三峽河
在後段區域因為住家聚集
已呈現溝渠化現象
過了住宅區後
溪流才慢慢回復自然的環境
但是看這下游段區域
早年是當地人洗衣洗菜的地方
甚至小朋友戲水的潭窟
在幾次大水後
逐漸架高堤道
也因為溝渠化問題
慢慢也就乏人問津了
此山區中除了廟宇外
也有些短山步道
屬於土城地區推廣觀賞五月雪的系統步道之一
因為少有遊客關係
也加深了環境的自然原始化
溪流在這一段平緩山道中
伴隨道路而上
以前有鱸鰻存在
或許現在也有吧
在道路上都能清楚看到溪況
部份區域可以下切
只要看到這樣的告示牌
就會有溪流的下切道
而且在溪流下切口處
也都可以看到這樣的敬告牌示
確實有些知道這地方的釣友
過來垂釣就是趕盡殺絕大小通吃呀
不過看這溪況
溪幅普遍狹窄
近年來環境的變化下
水流蓄函量也減少
因此相對魚群量也不會太多太大
以這樣的環境溪流
所能承受的垂釣量也比較小
早年溪水充沛時
確實魚群數量多
也常見大魚穿梭在石縫中
當初並沒有太多人知道這溪流
也因此能讓魚族有了生存空間
知道此地的釣友
往往來此地溯溪垂釣一小段後
就能釣獲飽足的魚獲
偶爾為之是可以達到環境生物汰舊換新的情況
如果長期取之就有枯竭的危害了
這一段溪流中
有一處也是唯一的最大潭窟區
而且知名度相當高
是攝影玩家拍攝斜射光或耶穌光最佳的地方
地點其實並不難找
除了有禁止標誌外
道路避車道也比較寬闊一點
不知道是不是刻意要推廣這邊的景色
車子停在避車道後
就可以看到這警告標示
下切道就在旁邊
下切道旁邊還是有這樣的敬告標示
代表這邊會過來的人應該不少
由梯道下去
就看到竹筍殼
這是當地人採收果菜後
都會在這邊清洗
下切道很安全方便
兩旁都堆積著果菜廢棄物
讓這邊的美感有了一點的缺陷
由下切道走下來還算安全方便
這邊正好有個高低落差的走道
下游處有建物的遺蹟
應該也有其歷史故事吧
而上游段就是今天的目標瀑布區
要上溯一段位置後才能到達
早年這地方並不容易找到
溪道狹窄
環境自然原始
兩旁樹林橫生枝長
也有蛇類出沒
早期就算走下切道進來
也會對這深入的秘境望之怯步
就這樣隱藏在林區中最裏面深處
沒有仔細看還不一定能找到
不過現在的環境改變
走過去也比較方便
但是還是有一點的隱密性
現在走過來並不困難
對一些釣友來說
是垂釣的秘境
除了地方不易找尋外
也有自然的保護
潭窟與道路的高低落差並不大
上方有樹叢的茂盛遮蔽圍繞下
在道路上並不容易發覺
有些釣友會直接在道路上來下竿垂釣
這也有相當的難度
除了樹叢的保護外
旁邊低矮的電線桿也成為了阻礙
一不小心就會纏線
因此只有下去後才是安全的垂釣方式
溪道狹窄整理釣組並不容易
所以車輛停好後
就在道路上整理釣組
這次使用11尺竿子
以長度來說剛好適用
主線0.6號
子線0.4號
秋田1號鉤
主子線直接連結
在接縫處夾小咬鉛
以手感方式來垂釣
本想以軟竿細線來玩
享受點竿微力搏魚的樂趣
不過自己的溪竿太硬
連鯉鯽都能拉上來
就只能在操作上注意了
由下切道進入後
先下竿試這落差區域
以土司麵包為餌
水質清澈可以見底
都能清楚看到餌組落下去魚群圍攻索食的跡象
看起來魚群相當多
但是體型都不大
一點就中鉤
咬餌很確實
在這山區溪流中
馬口應該是主要的魚種
往上游段來垂釣
這邊的水位比較淺
咬鉛輕的關係
下去後不會迅速落底
就看著魚群在半空中就開始索餌搶食
慢慢溯上去垂釣
魚群看到人影會藏匿在石縫中
看到落餌就會出來索食
拋竿過去有反光的問題
不一定能清楚見餌
但是持竿都能感受咬餌的抖動拉力
最後來到這潭窟區域下竿
實際上來看
這邊水位以自己來看也不會太深
但是以這溪流來說
是最深的潭窟了
小馬口還是一堆呀
咬餌相當確實
魚群數量也不少
下竿就開始會咬餌了
換不同的方向位置都會咬餌
曾經在日本的釣魚節目看到
用相當細小的軟竿細線來釣特殊的小魚
也有種不同的垂釣樂趣
如果在這邊以這方式垂釣應該很適合
線組越細也越容易釣到魚
微力搏魚
而且要注意上方低矮的樹叢
這樣的小班都可以拉的很過癮
而且潭窟的環境不大
就算拉到大傢俱
只要操作穩定
就能拉上來
以垂釣來說
屬於祕境釣點
而且在這炎熱的天氣下
有樹叢遮蔽及溪流涼風
也感覺特別舒服
這樣的樹叢遮蔽下
陽光照射下來
在溪流中的折射反光
型成所謂的斜射光及耶穌光
也是拍照取景的聖地
今天就這樣休閒垂釣
寫的也是很有美感的文章
接下來就是現實面了
溪流雖然乾淨
景色宜人
不過隨便看一下旁邊的岸道
幾乎都是垃圾
如果由下游走上來
順著垃圾走就不會迷路
有些地方應該是遊客為了要能有舒適的空間
而將附近的小樹植物加以破壞鏟除
只為了能方便坐著或烤肉而破壞環境
最早這地區只有少數的釣客
慢慢吸引攝影玩家後
這個祕點也逐漸讓更多人知道
潭窟就如同天然的澡堂
瀑區就如同天然的SPA
沒有公德心的情況下
垃圾就這樣隨意亂丟
而這溪流區域也不可能會有清潔隊來整理
就這樣垃圾慢慢累積
破壞這環境的美感
我看只有等大水過後
這些垃圾才會被沖刷下去
也才能恢復這邊的景致
不過如此週而復始又有什麼意義呢
其實除了這潭區外
溪道上很多地型屬於淺瀨區
下切也很容易方便
很適合溯溪垂釣
不需要跑太遠的地方
這邊就有這樣安全便利的溪流環境
就如同我部落格的宗旨
生活在都會區
家庭的壓力
工作緊湊忙碌
希望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及簡單的釣組綁法
輕鬆達到釣魚休閒的目的
也讓更多的朋友一起來接觸瞭解
純粹釣魚的活動
而能夠注重大自然環境及溪流的保護保育觀念
這在我家後面 石壁寮不能釣後我幾乎沒釣魚了
敬示牌,是為生態做的小小心意,看有人釣滿滿的小魚現場處理,真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