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13 09:29:43小羅

新北市板橋區浮州人工濕地

早年坐火車往南部線時

經過浮洲地區大漢溪河道

就會明顯看到鐵道橋下位於河堤道的大池

偶爾還會發現有釣友在垂釣

所以印象相當深刻

在自己尋找位置後才發現是所謂的濕地

而且沿大漢溪共有九處左右的濕地區域

慢慢才發掘這些位處於新北市都會區的垂釣地點

98年完工的浮洲人工濕地

位於浮洲橋與鐵路橋下游右岸之低灘地西側

臨近大漢溪主河道

原為大漢溪河道範圍

後因河道變動而陸域化

型成植被相當良好的谷地環境

配合浮洲礫間接觸曝氣氧化工程

一同處理湳仔溝排水

為臺灣處理水量最大之人工濕地

也是全台獨一無二可以看見台鐵及高鐵雙鐵並行跨河的人工濕地

每日可處理30000公噸來自湳仔溝的城鎮污水

其場址因地形狹長且地貌多變的特性

因此在考量水質條件

生物生存空間保留及景觀美質營造的設計理念下

場址以鐵路橋為分界

劃分為A(生態)及B(自然淨化)兩大水質系統

其中A(生態)系統水域面積約18公頃

每日可分擔處理18000噸污水

其污水離開初沉池後

依序流經三段式人工濕地

植栽浸潤床.草澤濕地.辮網流區及景觀池

歷經5天之後

潔淨的放流水再匯入大漢溪

讓生命活水源源不絕

由於浮洲人工濕地所處河段

植被相在長期穩定的演替下

保留了大漢溪下游段珍貴的水岸次生林

成為大漢溪畔低海拔次生林林相保存最完整的區域

並吸引鄰近區域許多生物前往築巢及育雛

以永續生物空間為出發點

維持原有生態並將破壞降至最低

為充分發揮讓場址生態保育功能

也特別設計保留植被不被破壞

場址內生物多樣性與物種豐富度為整個河段中最佳

兼具水質淨化.現地保育及棲地再造

是值得保留的重要生態資源

其中位於淨化單位尾端的景觀池

當初規劃為了增添濕地的優質水景

因此經營管理上選擇具備景觀美感的原生水生植物

透過高低錯落的複層式配置

以強化其形.線.色質的特色

非常值得前往一覽其豐富的景觀表現

在大漢溪生態廊道營造的定位上

全區保留原河廊灘地上之次生林

以作為生物棲息環境之現地材料

將此處建構為一座內陸型淡水濕地保育園區

以垂釣而言

並不是明令開放及禁止的垂釣區域

環境多貌

對於垂釣而言也各有不同的情境感受

區域地點範圍相當大

又位於都會區中

交通便利連絡方便也安全

不過區域內魚類都未加以詳細檢測

盡量避免食用

物種豐富

許多大池中都有固定的路徑下到釣點

釣點位置也安全方便

不過在炎熱氣候下也會吸引爬蟲蛇類進入

要特別注意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