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26 16:38:24溫金柯

紀念往生三週年研究之二:李老師自述「由禪轉淨」的歷程

從現有的資料來看,李老師成立現代禪教團之初,並未以淨土宗的信仰者自居,即使《現代禪雜誌》25期(1992年1月)現代禪教團成立專門以淨土念佛為主的流派,當時李老師的敘述仍然是:「隨著自修與弘化日久,益發增添對淨土皈命之心」,而沒有談到真正的皈命於淨土宗。但到兩個月後,《現代禪雜誌》27期(1992年3月)刊登李老師的四則〈法談摘錄〉,其中最後一則是〈皈依彌陀〉,李老師才正式這樣說:「面對人類的共業,渺小無知的我,很歡喜的皈依彌陀。」因此,我們可以認定:李老師到這時才開始投入彌陀的信仰中。

關於李老師由1989年初出佛教界展現的理性、自力的禪者風貌,到1992年轉成皈依彌陀的「信佛人」的歷程,我在〈現代禪的真理觀--從自由的靈魂到信心的英雄〉一文,有過詳細的說明。

在《這輩子最幸福的事》中,李老師也有幾處談到這一信仰轉折的過程。其原因,一是在弘法度生過程中的挫折與體認 ,這是與外弘有關的。二是隨著佛教核心體認的深入而產生信仰型態的轉變,這與內證有關。

我讀過一些日本翻譯的佛教通俗書刊,流行一種講法,說「淨土宗是佛教修行失敗者最後的歸宿」、「絕望的呼喚」云云。我想,這可能與日本淨土宗發源於法然上人個人的學佛經歷有關,而且也應該確有一部份的淨土行人是這樣來的。

但是,不能忽略另一部份明顯的事實,那就是也確有一部份轉入淨土信仰的佛教徒,並不是由於他們在修證上的失敗與挫折,而恰恰相反,是由於他們在原來法門體驗的深化而來。日本禪宗大德鈴木大拙的弟子秋月龍抿(玉字旁)寫的《鈴木大拙的生平與思想》,提到鈴木晚年接觸淨土真宗,而思想與體驗愈加深化 。

元代的禪僧天如惟則(寂於1354)寫的《淨土或問》,列舉了許多提倡淨土念佛的禪僧:屬法眼宗的有永明延壽,屬臨濟宗的有死心悟新、北澗居簡、天目文禮,曹洞宗有真歇清了,雲門宗有天衣懷義、圓照宗本、大通善本、慈受懷深等等。其中還特別引述真歇清了的《淨土說》,指出「念佛法門」,「洞下一宗,皆務密修」,也就是曹洞宗的禪僧普遍都密修念佛。又說:「宗門大匠,已悟不空不有之法,秉志孜孜於淨業者,得非淨業之見佛,尤簡易於宗門乎!」換言之,是在禪宗的體驗之上,進而肯定淨土宗的價值。從漢傳佛教的淨土宗的發達史來看,這種的「同時修習淨業的禪者」,以及在此同時肯定「淨土優於禪」,可說是漢傳佛教的歷史經驗中更主要的脈絡,而與日本淨土宗的發展經驗脈絡不同。

李老師的由禪而至於皈依彌陀,可說是和漢傳佛教的歷史脈絡相契符的,也就是同樣是植基於禪的體驗,而進一步發展的結果。他在《這輩子最幸福的事》中,曾針對「台灣一般知識份子之所不容易信佛」作這樣的說明:

據我的經驗,對佛陀的信心,對淨土的信心,它有一個基礎要建立在:他對世間已經看透了。

接著說:

上師為什麼會由禪轉入淨土?(剛才說的)那個次第剛好是一個證明,所以我說是『我的經驗』──因為上師經過禪的修練。
我為什麼會修禪?是因為我修《般若》;我為什麼會修《般若》?是因為我修《阿含》。由《阿含》、《般若》、《中觀》、禪,而由禪再轉入淨土。所有《阿含》、《般若》、《中觀》、禪,都是在講這個世間是很短暫、如夢如幻,這個身體好像是臭皮囊。……對世間多看破一分,對彌陀的信自然而然就增加一分;對彌陀如果真正增加兩分的信心,一定相對的對世間看透兩分才有辦法。這是上師的經驗。

筆者在這裡,特別注意到的是:李老師在這段話中,用「由禪轉入淨土」這樣的話,來描述自己的轉變,換言之,是在「信仰型態的認同」這一領域的事。這是1993年說的。追本溯源,這一轉變的時間點,應是發生1992年3月,也就是發表〈皈依彌陀〉一文時。

李老師1993年6月5日在《這輩子最幸福的事》中,又談到:

自己從佛法、從經驗裡面,經過幾百千次的思考,而最後確定的答案說:『唯有皈依彌陀!』我覺得這個是最如實、最妥當,也是一條解脫的捷徑。……
以上師自己來講的話,我大概是從大約四、五年前才慢慢地感覺這件事,然後一直到大概這一年多來,才感覺這個心愈來愈切,愈來愈親切。……差不多到最近這一兩個月,甚至是最近這一個月而已,覺得怎麼樣?還是只能夠這樣形容:愈來愈親切、很親切。

依這段話,把時間推到「這一年多來」,同樣應歸結到1992年初,也就是寫〈皈依彌陀〉時,有了一個重大的轉折。而且,到講1993年4月講《這輩子最幸福的事》之後,其親切感還有更進一步的發展。這是我們在研究李老師的淨土宗信仰時,可以確定下來的一個重要的時間點。

2006年12月26日
小學 2007-02-18 10:10:58

在修行的道路上,難免會遇到與自己不相同的法門,自己相不相信、用不用,都是自己的自由,一切隨緣。

如果不相信就不要相信,不適合自己,就不要用它,沒有人會勉強我們,不要起煩惱,才是真自在。

一切教理及方法,都只是在做介紹與做修行參考,修行能否成功,還是要靠自己才行。

若還沒有智慧分辨真法、假法、真、假善知識之前,自己要更小心,不要隨便攀緣亦不亂想。

只管安下心來,真信願行念佛到底,並把合我意或不合我意之六塵一切妄相全都放下不入心。

有佛力的加持,慢慢才會有智慧出來,即能認清真、假。若有發現之前所知所學所行,並非佛講的教理及方法,即要當機立斷。
從現在起把心裡的萬緣放下(放下習氣),一心回歸真信願行念佛到底,才能出離六道輪迴。

要真念佛要改習氣,並非想像那樣難,而是難在自己把佛經與真善知識講的正知正見的教理及方法誤解了,自己用到偏知邪見去了。

法用對即能行舟,用不對亦會覆舟,要腳踏實地,誠心受教。
接觸真善知識說、寫的佛法時,不能只是觀念知道,心的態度要真正落實在日常生活裡去「想清楚」及「做出來」,才算是「真知道」。

「我執」是指:認為「我」所知所想所行皆對,只要見解不合我習氣的標準,皆會認為不對,且把六塵一切相皆當成是「我的」。

「所知障」是指:所知道的皆只是文字表相上的意思,是凡夫心「合理化」的教理及方法,真理法並沒有真正入心,所以反而會成為往正路走的障礙。

轉貼靜老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