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曾經歷6億年乾旱 尋找生命或將轉入地下
探測顯示,火星在大約30-37億年前曾經存在湖泊
據2012年2月10日國外科學報導:經過對火星土壤顆粒樣本的細緻分析,科學家們發現火星在過去的6億年內一直處於嚴重乾旱狀態,這種情形對於生命而言太過嚴苛,因此基本可以排除生命在火星地表存在的可能性。科研小組同時也認為這些火星土壤曾經一度暴露于液態水環境之中,但時間相當短暫,在火星於40多億年之前誕生至今,最多經歷過大約5000年這種對生命有利的環境。
這項研究由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的湯姆·派克(Tom Pike)教授領導,他們花費3年時間對2008年登陸火星北極的美國宇航局“鳳凰”號探測器收集的資料進行詳盡的分析工作。當年鳳凰號火星探測器在火星北極凍土地帶降落,並使用其攜帶的機械臂和分析試驗器對當地的土壤樣本進行了考察,其目的是尋找火星曾經存在宜居環境的證據,並對這裏的凍土帶和冰層樣本進行分析。
派克博士說:“我們發現儘管這裏存在豐富的固體水冰,但是火星本身曾經經歷超級乾旱,這種乾旱可能持續了上億年之久。”他說:“我們認為今天的火星和它早期的情況已經大相徑庭,當時火星曾經擁有更加溫暖潮濕的氣候,較之現在更加適合生命生存。如果想要繼續搜尋火星生命的線索,未來美國和歐洲的火星探測項目可能將不得不鑽入地下深處,或許那裏可能還存在容許生命生存的環境。”
對於鳳凰號探測器降落地點土壤樣本的分析結果表明,火星表面曾經經歷了數億年的嚴重乾旱,儘管固體水冰確實存在,並且之前的研究結果也已經表明在火星早期歷史階段,即超過30億年之前,這裏確實曾經有過更加溫暖潮濕的環境。
大量的衛星圖像和先前進行的研究已經表明火星表面的土壤具有全球一致性,這表明該項研究結果可能適用于整個火星。如果是這樣,那就表明火星表面出現的潮濕溫暖環境維持時間太短暫,生命可能來不及建立起穩定的立足點。
在鳳凰號探測器任務期間,派克博士和他的科學小組組成了整個鳳凰號專案全部24個科學小組之一,共同聚集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開展工作,並負責控制探測器上的一部分科學設備。他們對探測器機械臂抓取的土壤樣本進行分析,使用光學顯微鏡拍攝較大顆粒的圖像,並使用一台原子力顯微鏡獲取這些土壤顆粒樣本表面精度達100微米的3D圖像。一直到鳳凰號項目結束,派克博士的小組還在對這些土壤顆粒樣本的粒徑分佈進行研究,以期更多瞭解火星土壤的歷史。
在研究過程中,科學家們在樣本中尋找顯微級別的粘土顆粒,這些顆粒是岩石在水的作用下形成的。這種礦物是液態水和土壤岩石相互接觸的重要標誌。但是小組最終未能找到這樣的礦物顆粒。科學家們表示,即便他們在樣本中發現的少許顆粒其實正是粘土礦物,那這種礦物在整個樣本中所占的比例也小於0.1%。相比之下,地球土壤中粘土的比例通常超過50%。因此這種礦物成分比例顯示火星所經歷的是一段異常乾燥的歷史。
科學家們將分析資料與地球上粘土礦物形成的最慢速率情形進行比對,最後得到結論:火星在其歷史早期經歷的潮濕時期持續最長不超過5000年。
為了尋找進一步的證據來支持這一說法,科研小組對火星,月球和地球的土壤樣本進行對比分析並得到了確證。他們認為火星和月球表面的土壤形成機制是相似的,因為分析顯示火星土壤和月球土壤中顆粒的粒徑分佈情況非常相似。
在火星上,其土壤的形成主要是風和溫差導致的物理風化,以及隕石撞擊導致的岩石破碎效應;而在月球上,隕石撞擊同樣是形成土壤的最重要方式,而在地球上,液態水在土壤的形成過程中扮演著重要作用。
--黑與白--
下一篇:人造黑洞真的會毀滅地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