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4 03:26:04林鄰♥

0924

論語,公冶長第五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禦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有人說:「冉雍這個人有仁德,很溫厚,但是口才不好。」孔子聽到以後說:「何必一定要口才敏捷流利、阿諛諂媚呢?用應答流利的口才、尖酸的言語來反駁別人,心裡只想佔上風,就常常惹人討厭,結下怨恨。至於冉雍是否夠得上『仁』字,我不知道,但何必一定要講究捷利諂媚的口才呢?」


我的想法:
  語言擁有一體兩面的力量,佞,有正反兩面兩種意思,正面是讚美口才好,負面是指用語言迷惑大眾,口給也是,有一正一反兩種意思,這代表我們說的話、用的詞,有可能是傷人的利刃,也有可能是給予溫暖能量的力量。

  我覺得重點在「御人以口給」,用伶俐但是尖酸的語言來反駁,惡意的反駁別人,如果只是為了逞口舌之快,一時的佔他人上風,最終也不會得到好的反饋,就是一種只是為了贏別人而隨意的說話,這個時候說的話,會符合自己的良心本性、良知良能嗎?冷靜下來之後,或是幾天幾年之後,回想到這件事,能不後悔嗎?
  同時我也覺得這不是一個很難或很少遇到的事,例如和朋友討論的時候、開會的時候,甚至是單純聊天的時候,多多少少會遇到意見不合,如果為了一時的上風,贏了的感覺,是否會口給,不思考,或是隨心所欲地說話,如果先忍耐一秒鐘、多思考一秒鐘,這句話說了會對現況有幫助嗎?會讓事情朝好的方向發展嗎?如果不會,這樣的話,那我覺得這句話就沒有說的必要,不說、不爭,不是代表輸或贏,而是展現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禦人以口給,屢憎於人,如果只是為了表示自己比別人重要、自己比別人厲害、自己比別人更強大,這樣的言語、行為、動作,屢憎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