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15 21:57:39老志工

石滬的故事(二)



母乃石滬


四、傳承

本里住民朱總傳先生家中收藏三十六張清代買賣契約書(註),其中有十幾張就是石滬的買賣契約書。從中可推論出,外埔沿海的石滬原始所有權人應是新港社平埔族、道卡斯族,漢人則是以買賣方式取得控制權,而是甚麼原因讓經濟價值如此龐大的石滬權利,落於漢人之手則是有得推敲與更深的考據了。

 (註)契約書經王啟仁先生拷貝後於海埔社區活動中心長期展出。

    民國七十六年以前海岸線上二十八座石滬,滬頭接滬尾好不壯觀,其壯觀場景又何亞於萬里長城?而今海岸僅存二座石滬,讓人唏噓不已(見本部落格石滬的興衰史)。昔日帶給先民生計、財富的石滬如今永遠躺平於大海之中,這些先民的心血、先民智慧結晶就這樣沒了  

在眾多石滬紛紛倒塌後,或許是地理位置、水流方向等良好條件,也或許是祖先們的眷顧「合歡石滬與母乃石滬」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生存下來了。也在王啟仁先生的努力推銷下吸引了更多有識之士重視此一問題,而苗栗縣政府也在石滬處設立涼亭、解說牌等設施。但這夠嗎?。    

歷經三、四百年來的歲月洗禮,如今剩下「母乃石滬」與「合歡石滬」二座。如果不好好珍惜,恐怕只有步上毀滅一途。保護文化做個有記憶的人,憫懷先人做個懂得感恩的人,保留先人留給我們的,做好『傳承』。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