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09 01:02:45JPC
學者指內地傳媒造新聞有違道德
轉貼者:錢恩淇
【明報專訊】楊麗娟母女自追星搞出人命事件後,即被中港台三地傳媒追訪,有內地傳媒協助她們回鄉包食包住,之後她們領取簽證到港、到北京領取歌星捐款,傳媒都「出錢出力」。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馮應謙表示,「楊麗娟事件」至今仍在發展中,傳媒要負上一定責任。
他指出,楊麗娟一家若無資助,可能早已「知難而退」,但內地傳媒直接介入事件,甚至利用金錢的協助,延續其「追星」的願望,令事件可以「繼續發展」,他認為此舉涉及「造新聞」,有違新聞道德,屬不可接受。
若無資助 恐已「知難而退」
馮表示,本港的傳媒大多不會利用金錢「買新聞」,而此舉亦不為港人所接受。不過內地傳媒採訪的手法則大有不同,受訪者收取「受訪費」、私人機構為吸引傳媒訪而向到訪記者派利市等,情況甚為普遍。馮指出,此種風氣必須慢慢掃除。
此外馮表示,傳媒追貼新聞可以理解,但傳媒應以第三者身分報道事件,不應介入甚至資助當事人去影響事件的發展;除非遇上很特殊的緊急理由,如當事人急須要錢處理家人身後事,傳媒才可以人道理由資助對方,此舉則可以接受。
來源:明報新聞網
http://www.mingpaonews.com/20070406/gma3.htm
【明報專訊】楊麗娟母女自追星搞出人命事件後,即被中港台三地傳媒追訪,有內地傳媒協助她們回鄉包食包住,之後她們領取簽證到港、到北京領取歌星捐款,傳媒都「出錢出力」。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馮應謙表示,「楊麗娟事件」至今仍在發展中,傳媒要負上一定責任。
他指出,楊麗娟一家若無資助,可能早已「知難而退」,但內地傳媒直接介入事件,甚至利用金錢的協助,延續其「追星」的願望,令事件可以「繼續發展」,他認為此舉涉及「造新聞」,有違新聞道德,屬不可接受。
若無資助 恐已「知難而退」
馮表示,本港的傳媒大多不會利用金錢「買新聞」,而此舉亦不為港人所接受。不過內地傳媒採訪的手法則大有不同,受訪者收取「受訪費」、私人機構為吸引傳媒訪而向到訪記者派利市等,情況甚為普遍。馮指出,此種風氣必須慢慢掃除。
此外馮表示,傳媒追貼新聞可以理解,但傳媒應以第三者身分報道事件,不應介入甚至資助當事人去影響事件的發展;除非遇上很特殊的緊急理由,如當事人急須要錢處理家人身後事,傳媒才可以人道理由資助對方,此舉則可以接受。
來源:明報新聞網
http://www.mingpaonews.com/20070406/gma3.htm
上一篇:五萬六人掃墓比去年減三成
下一篇:大學生賭場兼職蔚然成風
Samantha
2007-04-11 20:39:32
內地傳媒咁樣造新聞真係好冇道德操守
連用錢去造新聞都做得出 完全唔理後果
希望「楊麗娟事件」可以告一段落
其實開頭我都覺得好怪
內地傳媒對佢兩母女好到有點怪
原來目的係想繼續「做」FOLLOW UP.